摘要:不少人种花生都有个误区:觉得随便挖个坑播下种子就行,至于行距和株距,全凭感觉留。结果到了收获的时候才发现,要么苗长得密密麻麻,叶子互相挡着不见光,结的花生又小又少;要么行距拉得太宽,地里空出一大片,浪费了土地还没高产。其实种花生想高产,行距和株距的把控是基础,
种花生别瞎留间距!行距株距这么定,苗壮果多不浪费
不少人种花生都有个误区:觉得随便挖个坑播下种子就行,至于行距和株距,全凭感觉留。结果到了收获的时候才发现,要么苗长得密密麻麻,叶子互相挡着不见光,结的花生又小又少;要么行距拉得太宽,地里空出一大片,浪费了土地还没高产。其实种花生想高产,行距和株距的把控是基础,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不同情况下该怎么留间距。
先讲最常见的露地种植,就是不盖地膜,直接在地里播种的情况。如果种的是大花生品种,比如鲁花11号、花育25号这种,棵长得比较大,分枝也多,行距得留宽点,一般在40-50厘米之间;株距不用太宽,20-25厘米就行,每穴播2粒种子。要是种的是小花生品种,像白沙1016、四粒红,棵小分枝少,行距可以缩到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同样每穴2粒种子。这么留的原因很简单,大花生棵大,留宽行距能让枝叶展开,通风好、光照足,根系也有地方长;小花生棵小,稍微密点也不影响,还能充分利用土地。
再说说地膜覆盖种植,现在很多地方种春花生会盖地膜,能保温保湿,让花生长得更快。这种情况下,行距得比露地种植稍微宽一点。大花生的行距建议在45-55厘米,株距还是20-25厘米;小花生行距35-45厘米,株距15-20厘米。为啥地膜种植要加宽行距?因为地膜下温度高,花生苗长得比露地快,枝叶更茂盛,留宽点能避免后期枝叶挤在一起,导致通风差、烂果。另外地膜种植的时候,行距最好能跟地膜的宽度匹配,比如用80厘米宽的地膜,一般种2行,行距刚好能控制在40-50厘米,铺膜的时候也方便。
要是家里只有小阳台或者小院子,想盆栽或者小面积种花生,间距就不用按大田的标准来。盆栽的话,一个直径30厘米的花盆,种2-3穴就行,每穴2粒种子,穴之间留10-15厘米,保证每棵苗都有足够的空间长。小面积地种的话,行距30-35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不用太宽,毕竟空间有限,只要保证苗不挤着就行。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能所有情况都按一个标准留间距?其实间距不是固定死的,还得看土壤肥力。如果地里的土很肥沃,肥料也施得多,花生苗会长得更壮,行距和株距可以稍微加宽1-2厘米,避免苗太密;要是土壤贫瘠,肥料少,苗长得弱,间距可以稍微缩一点,让地里的苗多一点,充分利用有限的养分。
接下来教大家怎么精准控制间距,别播种的时候凭眼睛看,最后差得太多。先确定好行距,比如要留40厘米的行距,就找一根长40厘米的木棍或者绳子,在地里拉直线,沿着直线挖第一条播种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每隔40厘米拉一条线,挖好所有的播种沟。行距定好后,再按株距在沟里做标记,比如株距20厘米,就用20厘米长的木棍,在沟里每隔20厘米插个小土块做记号,每个记号旁边播2粒种子。这样种出来的花生,行距和株距都均匀,后期管理也方便。
最后说几个常见的错误和补救方法。有人播种时不小心把株距留窄了,比如本来该留20厘米,结果只留了15厘米,苗长出来后发现太挤。这种情况如果苗还小(刚长2-3片叶子),可以小心地把多余的苗拔掉,每穴只留1-2棵壮苗,拔掉的苗如果根系完整,也能移栽到空地上。要是苗已经长得比较大了,拔苗容易伤根,那就只能多给地里松松土,少施点氮肥,避免苗长得太旺,让花生把养分集中到结果上。
还有人会把行距留得太宽,比如本来该留40厘米,留成了60厘米,地里空出很多地方。这种情况可以在行距中间补种点速生蔬菜,比如菠菜、小白菜,这些蔬菜长得快,不影响花生生长,还能利用空地,不会浪费土地。
总的来说,种花生的行距和株距,核心就是“看品种、看种植方式、看土壤肥力”,大花生宽点,小花生窄点;地膜种植宽点,露地种植窄点;肥地宽点,瘦地窄点。只要按这个标准来,再用绳子、木棍辅助控制间距,花生苗就能长得壮,结的花生又多又饱满,不用再为产量发愁。大家下次种花生的时候,别再凭感觉留间距了,按这个方法试试,保证有收获。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