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马嵬驿的乱兵之中,有个士兵突然对着地上的尸体嘶吼:“这不是杨国忠!他肚子上有块朱砂痣!”话音刚落,另一人便挑着颗血肉模糊的头颅高喊:“看清楚!这颗头的左耳后有三道刀疤,是当年在蜀地赌钱被人砍的!”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马嵬驿的乱兵之中,有个士兵突然对着地上的尸体嘶吼:“这不是杨国忠!他肚子上有块朱砂痣!”话音刚落,另一人便挑着颗血肉模糊的头颅高喊:“看清楚!这颗头的左耳后有三道刀疤,是当年在蜀地赌钱被人砍的!”
这场关于“尸体身份”的闹剧,像极了杨国忠的一生——人人都骂他是“杨贵妃的裙带奸臣”,却少有人看清,这个从蜀地赌坊爬出来的宰相,藏着4重连史书都没说透的假面。当他的肢体被乱兵分食、头颅被悬挂在驿站门口时,盛唐的根基早已被他亲手蛀空,而这一切,远非“红颜祸水”4个字能潦草概括。
一、假面1:街头赌徒?不,是精准算计的“人性赌徒”
“杨钊又输光了!连他娘的织布机都当了!”在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的街巷里,青年杨国忠(本名杨钊)的名字,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代名词。三十岁前,他嗜酒如命,赌债堆得比家门口的老槐树还高,亲叔叔杨玄珪直接把他赶出宗族:“我杨家没有你这样的败类!”
走投无路的杨国忠躲进蜀地军营,却在屯田时露出了第一个“反常识”的本事——他能把混乱的粮草账目算得分毫不差,连老兵都惊叹:“这小子赌钱时记牌的脑子,用到正经事上竟这么厉害!”可品性不端的毛病改不了,他挪用军饷去赌,被益州长史崔圆抓住后,当众打了四十军棍,扔出军营时,连草鞋都被人扒了去。
真正的转折,始于一场“豪赌”。天宝四载,堂妹杨玉环封贵妃的消息传到蜀地,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正愁没门路攀附皇室,富商鲜于仲通突然找上门:“大人要找的人,正在我家赌坊里输得只剩裤子呢!”
章仇兼琼见到杨国忠时,这个满脸油光的赌徒正蹲在地上跟人抢骰子,可当听说要送他去长安“攀亲戚”,杨国忠瞬间换了个人——他当场算出章仇兼琼给的“百万蜀锦”能换多少长安绸缎,还精准说出杨贵妃三位姐姐(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各自的喜好:“韩国夫人爱珍珠,虢国夫人喜蜀绣,秦国夫人嗜酒,分毫不差。”
这场赌局,杨国忠押上了全部身家。他带着蜀地特产进长安,没去见杨贵妃,先把一半财物塞进三位国夫人府中。虢国夫人收礼时笑他:“你一个远房堂兄,倒比亲弟弟还贴心。”杨国忠嘿嘿一笑:“姐姐们在陛下跟前说一句话,抵我跪十年宫门。”
果然,三位夫人天天在玄宗耳边吹风:“杨钊这人文武双全,尤其擅长摴蒲(唐代流行的赌博游戏),陛下要是跟他玩,保管赢不了!”玄宗本就好赌,召来一试,发现杨国忠算牌比户部郎中还快,赌桌上三句两句就能逗得龙颜大悦。没过三个月,九品的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变成了五品的监察御史,杨国忠摸着官服上的铜带钩,偷偷对自己说:“赌钱靠手气,赌权靠人心,这把我赢定了。”
二、假面2:外戚傀儡?不,是啃食权力的“政治秃鹫”
“杨国忠就是李林甫的一条狗!”天宝七载的长安官场,没人把这个突然蹿红的外戚放在眼里。那时李林甫权倾朝野,杨国忠主动上门拜码头,替他构陷太子李亨的亲信,甚至在半夜提着刑具去御史台“审案”,连李林甫都夸他:“杨钊这小子,狠得像条狼。”
可没人知道,这条“狼”早已在暗中磨爪。天宝十一载,御史大夫王鉷的弟弟王焊谋反被抓,杨国忠抓住这个机会,连夜审出“王鉷与李林甫勾结”的“证据”。朝堂之上,他抱着卷宗跪在玄宗面前哭:“陛下要是再纵容李林甫,太子安危不保啊!”说着,突然拽过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哥舒将军亲眼看见李林甫给王鉷送密信!”
哥舒翰本不想掺和,可杨国忠早捏住了他的把柄——哥舒翰在河西打仗时私吞军粮,杨国忠替他压了下来。没办法,哥舒翰只能硬着头皮点头:“确有此事。”
这场戏演完,李林甫气得吐血卧床,杨国忠趁机接管了他的职权。李林甫临死前,看见杨国忠穿着宰相官服来看他,气若游丝地问:“你……到底想要什么?”杨国忠俯身贴在他耳边:“我想要的,是你占了十九年的相位,还有你不敢动的太子党。”
当上右相后,杨国忠露出了更狠的獠牙。他废除“循资格”选官制,改成“三注三唱”——表面上是三天公示、三次唱名,实则头天晚上就在家里定好名单。有次选官,他让手下把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竹签上,扔在地上用脚踩:“踩得着的升官,踩不着的滚蛋!”门下省侍郎想复核,杨国忠直接把卷宗扔他脸上:“陛下让我掌铨选,你算个什么东西?”
最荒唐的是天宝十二载关中水灾,饿殍遍野,杨国忠却捧着几株绿油油的禾苗进宫:“陛下您看,雨水再多,庄稼照样丰收!”扶风太守房琯上报灾情,他立刻派御史把人抓起来,当着百官的面骂:“这老东西故意咒我大唐,该扒皮抽筋!”从那以后,各地官员再不敢报灾,老百姓只能吃树皮草根,长安城外的乱葬岗,每天都能埋上千具尸体。
三、假面3:贪腐庸臣?不,是拆东补西的“财政能臣”
《新唐书》里写杨国忠“嗜利无厌”,可翻开户部档案,却能看见一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天宝十一载到十三载,唐朝左藏库(国库)的缣帛从四百万匹涨到一千万匹,粮食储备翻了三倍,连玄宗都带着百官去参观,指着如山的货币对杨国忠说:“你比萧何还会理财!”
这个“奸臣”,其实是个天生的财政奇才。天宝后期,唐朝边军粮草调配混乱,有次陇右军的粮草在运输途中丢了一半,户部官员查了三个月都没查出问题。杨国忠接手后,只干了一件事:让各地仓库用木函装账本,每过一个州县就盖一次印,“谁丢了粮,谁盖的印就找谁”。不到一个月,贪污粮草的官员全被揪了出来,运输损耗率直接从三成降到不足一成。
他还搞了个“青苗地头钱”改革——以前农民交税要先把粮食换成铜钱,中间被商人盘剥一层,杨国忠让各地官府直接收粮食,折算成铜钱入库,农民税负一下子减轻了四成。可这套利国利民的政策,很快就变了味。
杨国忠的儿子杨暄要考明经科,主考官严挺之看他答卷写得一塌糊涂,打算判落榜。杨国忠听说后,直接把严挺之叫到相府:“我儿子要是中不了,你这个主考官也别当了。”严挺之没办法,只能把杨暄录为甲等。没过多久,杨暄就被任命为户部侍郎,负责“青苗钱”征收,短短一年就贪污了三百万缣帛,全用来给杨国忠盖豪宅。
这座位于长安宣阳坊的相府,光是庭院里的假山就用了十万块太湖石,池塘里的莲花都是从南方移栽的,花瓣上还镶着金箔。有次虢国夫人来做客,笑着说:“你这宅子比皇宫还阔气,不怕陛下怪罪?”杨国忠摸着肚皮笑:“陛下眼里只有杨贵妃,哪有空管我盖房子?”
一边是为国理财的能臣,一边是中饱私囊的贪官,杨国忠把这套“双面把戏”玩得炉火纯青。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人们才发现,他充盈的国库全是“纸面财富”——边军的铠甲早就生锈,士兵的兵器半数是钝刀,而他家里的库房里,光黄金就堆了二十万两。
四、假面4:逼反安禄山?不,是权力游戏的“自杀者”
“安禄山必反!”天宝十三载的朝堂上,杨国忠拍着桌子嘶吼,玄宗却捻着胡须笑:“禄山是朕的干儿子,怎么会反?”杨国忠急得跳脚:“他手握三镇十五万大军,要是想反,长安三天就会被攻破!”
这场争吵的背后,是两个“新贵”的生死博弈。安禄山靠战功发家,杨国忠靠外戚上位,两人从一开始就互相看不起。安禄山入朝时,故意不向杨国忠行礼,还当着百官的面说:“我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宰相。”杨国忠气得脸色发青,却只能忍着——安禄山是玄宗的“心头肉”,连杨贵妃都要给她跳胡旋舞。
真正的撕破脸,始于一次“入相之争”。天宝十三载,安禄山请求担任同平章事(宰相),玄宗已经点头,杨国忠却突然闯进宫:“禄山目不识丁,连‘宰相’两个字都认不全,要是让他当宰相,四夷会笑我大唐没人!”这句话戳中了玄宗的软肋,安禄山的入相梦彻底破碎。
被断了后路的安禄山,开始暗中练兵。杨国忠却觉得还不够,他派兵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把他的亲信吉温抓起来吊死在御史台门口,甚至让人在范阳到长安的路上设卡,搜查安禄山的使者。有人劝他:“安禄山手握重兵,逼急了会反的。”杨国忠却冷笑:“他反了才好,我正好借机除掉他!”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消息传到长安,杨国忠竟拍着胸脯对玄宗说:“陛下放心,不出十日,我必斩禄山首级献于朝堂!”可他没算到,唐朝的边军早就被他克扣得没了战斗力,叛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攻破了洛阳。
最致命的错误,出在潼关。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固守潼关,叛军打了三个月都没攻下来,安禄山甚至开始后悔起兵。可杨国忠却坐不住了——哥舒翰手握重兵,要是跟安禄山联手,自己就完了。他天天在玄宗面前吹风:“哥舒翰闭门不战,肯定是想谋反!”
玄宗被说动了,连续派了三批使者去潼关催战。哥舒翰趴在地上哭:“陛下!潼关地势险要,坚守才能破敌,出战必败啊!”可使者拿着玄宗的金牌,逼着他出兵。天宝十五载六月初,哥舒翰领兵出关,刚到灵宝西原就中了叛军埋伏,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
消息传到长安,杨国忠第一反应不是组织防御,而是让心腹提前把家里的财物运往蜀地——他早就想好了退路,蜀地是他的发迹地,剑南节度使是他的亲信,到了那里,他照样能当“土皇帝”。可他忘了,跟着玄宗西逃的禁军将士,家里都在长安,他们的怒火,迟早要烧到自己身上。
马嵬驿的终局:被分食的尸体与被埋葬的盛世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日,马嵬驿。禁军将士又饿又累,看着路边饿死的百姓,再想起长安的家,怨气终于爆发。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站在高台上高喊:“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这个奸贼害的!杀了他,才能平定叛乱!”
此时的杨国忠正骑着马想逃,二十多个吐蕃使者突然拦住他的马头,叽里呱啦要食物。乱兵见状,立刻喊:“杨国忠勾结吐蕃谋反!”一支箭射中了他的马鞍,杨国忠从马上摔下来,连滚带爬躲进驿站。可没等他喘口气,士兵们就冲了进来,乱刀砍下。
有个士兵一刀割下他的头颅,挑在枪尖上示众;另一个士兵剥开他的肚子,把五脏六腑都掏了出来;还有人抢着割他的肉,说是“吃了奸贼的肉,能消灾辟邪”。他的儿子杨暄、户部侍郎杨希杀也被砍死,尸体扔在驿站外的臭水沟里,连野狗都不屑一顾。
可士兵们还不满足,他们包围了玄宗的驿站,高喊:“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也不能留!”玄宗抱着杨贵妃哭:“她一个女人,从没干预朝政,你们为什么要杀她?”陈玄礼跪在地上回话:“陛下要是不赐死贵妃,将士们就不前进!”
最终,杨贵妃被缢死在佛堂,尸体用紫褥裹着,埋在驿站西边的土坡下。当杨国忠的头颅被送到安禄山军中时,安禄山笑着说:“我起兵是为了杀杨国忠,现在他死了,我该进长安当皇帝了。”
这场闹剧般的兵变,彻底埋葬了盛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唐朝人口从九百万户锐减到两百万户,丝绸之路断绝,河西、陇右被吐蕃占领,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形成。而杨国忠的尸体,早已在马嵬驿的黄沙中腐烂,只留下一个“奸臣”的骂名,掩盖了盛唐崩塌的真正真相——当玄宗沉溺享乐、放弃朝政,当制度被权力践踏、当官员只知谋私不知报国,即便没有杨国忠,也会有李国忠、赵国忠,成为压垮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
千年后,再看马嵬驿的那滩血迹,我们才明白:被砍碎的岂止是杨国忠的尸体?还有那个“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唐梦。而杨国忠的4重假面,不过是封建王朝权力游戏的一个缩影——当人性被权力异化,再辉煌的盛世,也终将在欲望的烈焰中化为灰烬。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