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良渚文化玉器的影响与传承(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09:38 1

摘要:良渚文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玉礼器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犹如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良渚文明的玉礼器与后来出现的商周青铜礼器一样,皆是政权、等级和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是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之一。

良渚文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玉礼器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犹如一座巍峨的文化丰碑,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良渚文明的玉礼器与后来出现的商周青铜礼器一样,皆是政权、等级和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是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之一。

从政权角度来看,良渚玉礼器是权力的象征。在良渚社会中,只有处于统治阶层的少数人才能拥有和使用精美的玉礼器。这些玉礼器的制作工艺复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普通民众根本无力承担。

例如,良渚的玉琮,其雕刻工艺精湛,纹饰精美,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些玉琮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更代表了拥有者的尊贵身份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商周青铜礼器同样如此,鼎作为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在商周时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问鼎中原”这一典故就充分说明了青铜鼎在政权中的重要地位。从等级方面而言,良渚玉礼器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不同形状、大小、纹饰的玉礼器代表着不同的等级身份。比如,大型的玉钺通常为部落首领或军事统帅所持有,而小型的玉饰则可能是普通贵族的佩戴之物。

商周青铜礼器也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青铜礼器在种类、数量和规格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宗教观念上,良渚玉礼器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许多玉礼器上雕刻的神人兽面纹,被认为是良渚人崇拜的神灵形象。

人们相信通过使用这些玉礼器,可以与神灵沟通,获得神灵的庇佑。商周青铜礼器同样具有宗教祭祀的功能,人们在祭祀祖先和神灵时,会使用青铜礼器盛放祭品,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良渚玉礼器不仅在当时传播广泛,对后来中国的玉器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的祖先对玉器的崇拜在良渚文化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良渚文化用玉、爱玉、尊玉的精神传播四方。良渚的琮北抵陕晋、南达广东、西北至甘青、西南到四川,其范围可达半个中国。

这一现象充分显示了良渚文化强大的影响力。良渚琮作为良渚玉礼器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们。它的外方内圆的形状,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这种观念随着琮的传播而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文化。

良渚文化以其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发现玉琮等遗物,有浓厚的良渚文化因素。

学者们通过对陶寺遗址出土玉琮的研究发现,其制作工艺和纹饰风格与良渚玉琮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在当时,良渚文化与陶寺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互动。再往西,延安芦山石峁发现一批玉器,其中玉的形制、纹饰,明显带有良渚文化的风格。

石峁玉器中的一些玉刀、玉铲等,其雕刻的线条和图案与良渚玉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跨越了千山万水,传播到了遥远的西北地区。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玉器,在雕琢艺术及某些形制特征方面都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一些动物造型,如玉龙、玉鹰等,其雕琢手法和神态表现与良渚玉器有相似之处。这反映出良渚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和融合。

在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大量的玉器和陶器,其中在大墓中发现的玉器有琮、钺 、管形琮、冠状饰、锥形器、环、镯等,都是与良渚文化有关的遗物。这些玉器的出土,为研究良渚文化与花厅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通过对这些玉器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花厅地区的人们与良渚地区的人们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广东的曲江石峡文化墓葬及沿海的海丰等地,也出现了与良渚文化相同的琮、璧、镯等玉器。这表明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了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

这些玉器的出现,极有可能是经由贸易往来、人口迁徙等途径传播过去的,这一现象也真切地反映出当时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相互影响的态势。

于中国广袤大地上,诸如山西、浙江南部、山东以及西北等地的龙山时代遗址里,众多遗址中皆发现了与良渚文化风格相近的玉器。

而在夏、商、周时代的遗址中,同样能寻觅到源自良渚文化的玉器踪迹,像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等遗址便是例证。

这充分表明,良渚文化所始创的玉礼器,后来成为了商周玉礼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于其成为世界上唯一具有连续性文明的独特发展模式里,向世人呈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发展路径。

以玉礼器为显著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世界同类文明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