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月里的球场那么亮,裁判把哨子一吹,比赛开了。镜头里,“张伟”带球跑在前头。“18分钟”,“张伟”投中三分,比分变成了【39:38】。观众席上的眼睛,都看着计分板。选手鞋底踩在地板上的声音,不停。那边“李强”快攻上篮没碰到篮筐,球又回到“王涛”手里。
六月里的球场那么亮,裁判把哨子一吹,比赛开了。镜头里,“张伟”带球跑在前头。“18分钟”,“张伟”投中三分,比分变成了【39:38】。观众席上的眼睛,都看着计分板。选手鞋底踩在地板上的声音,不停。那边“李强”快攻上篮没碰到篮筐,球又回到“王涛”手里。
球员的号码贴在背后,“张伟”是07号,“王涛”是22号。现场记分员报“张伟”得了12分,“王涛”已经有9个篮板。坐在场边的教练,有时候站起来,有时候又坐下—他们挥手,不说一句话。比分牌不断,有点像变的数字表,眨眼变一下。替补区的球员穿着外套。有人走进场地,有人走下去。每次换人,广播会说名字和号码。
电视屏幕上的数据慢慢多了。“上半场命中率38%”,“下半场命中率41%”,“三分球4中1”,“罚球12中10”。现场有观众带着小纸牌,上面画着“张伟”的名字。场上的每个人,都在跑。“张伟”防守时,叫了两次队友名字,人没听清。裁判举旗告诉他“注意规则”,张伟点点头。场外有人喊,球迷带着自己的小喇叭。
两个球队的名字放在大屏幕最上方:[南城队、[北林队。“休息时,南城队领先52:46。”“北林队”教练在板上划圈,队员们围着看。休息还有效果,有人拿起水壶猛喝,毛巾擦汗。有人两只手拍拍自己的大腿。灯光下面,全场亮堂堂的。小孩子在下面跑,有人捡球,球一滚,人就追。
下半场刚一开场,“王涛”假动作骗过人,裁判说“走步违例”,球权换给北林队了。两边啦啦队换队形,跳的整齐,发带绑着头发。看台上不少人掏手机拍照。“张伟三分再中!”大屏幕数字变了,[南城队55:49北林队,全场齐喊名字。比赛剩下十分钟,“张伟”已经拿下19分,教练拍手叫好。
技术台广播比分:“最后5分钟,南城队68分,北林队66分。”场内气氛转起来,每一次进攻都慢下来。“关键篮板,王涛争到。”裁判哨响,北林队罚球。“陈龙”被换下,全场响起掌声。那边“张伟”的数据板上灯亮着:得分,助攻,篮板,失误。裁判数着秒数倒计时。
最后一分钟,南城队领先1分。北林队用暂停,队员排排坐一溜儿,教练讲动作。有人捂脸,有人面无表情。哨声过后,北林队进攻失误。“王涛”罚球得分,数字到了70:67,场上鸦雀无声。“张伟”防得紧,断球,快攻,上篮,球进!南城队又上两分!裁判吹哨,结束。
观众起身,有人鼓掌,有人挥手。记分显示,“张伟全场得到21分,6助攻”,王涛10篮板。新闻记者整理数据本子,把数字写进去。球员整理球服走下场,换了队。赛后采访,张伟说“团队合作”,也说“感谢大家”。有观众合影,背景板上一排大字:比赛结束。
有人走出球馆,灯光一熄,地点变安静。楼顶还留着比赛剩下的倒影。球员的汗水黏在头发上,毛巾搭在肩上。门口等着的队友,把球塞进背包。走在球场外,有人议论,“张伟今天真准”,“王涛篮板拼了”,声音一阵一阵。球场边上,还有几个人没走——他们把球抱在怀里,说下次还来看。
老师抱着文件夹,看着这些数字,皱了下眉头,报了成绩单:张伟得分最多,王涛篮板最高。队员拿到水瓶喝水,没人讲话。倾斜的光线照在木地板上,鞋底的擦痕排满一块一块。场馆关门的时候,还能看见门口贴的队服号码。
刚才还在比赛的地方,现在只有工作人员收拾座椅。技术统计报纸打包带走,写着一排排的数据。比赛结束了当天,球员回宿舍,有人聊天。有的队员说今天不错,有的说有失误……
角落里,一张纸条掉在地上,[张伟21分,王涛10篮板,南城队胜,比分72:67,比赛就这样过去。
来源:直率蛋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