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6岁女子在上海大师赛尖叫,被劝时掏出剪角身份证和瑞典护照,现场视频一天播放2.3亿。
46岁女子在上海大师赛尖叫,被劝时掏出剪角身份证和瑞典护照,现场视频一天播放2.3亿。
她叫谢某,坐在贵宾区,球员发球她喊加油,裁判示意安静她继续吼。
工作人员过来,她递上护照说我是外国人,别碰我。
观众拍下,十分钟后冲上热搜。
警方通报:扰乱秩序,行政警告。
赛事方内部文件流出:她已进黑名单,三年不得购票。
瑞典移民局记录显示,她今年3月才拿到护照,入籍时间不到七个月。
她丈夫是外企中层,公司连夜发声明:家属行为与单位无关。
网友扒出,谢某微博曾晒北欧豪宅,定位却在河北燕郊。
熟人爆料,她长期在国内做生意,拿外国护照只为孩子读国际学校方便。
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分析:这类炫耀不是爱国不爱国,是怕被人看不起。
护照成了遮羞布,一掏出来就幻想自己升级。
可现场没人问国籍,只问素质。
地铁亮护照、机场亮护照、球场再亮护照,套路一样:先违规,再亮身份,最后拍视频喊歧视。
观众累了,工作人员也累。
一次警告加黑名单,成本太低。
外籍不是护身符。
中国入境记录显示,去年有37名外籍人士因公共场所闹事被限期出境,其中11人持有欧美护照。
规则面前,护照颜色不好使。
再掏护照装特权,你会损失真金白银。
上海赛事黑名单已对接大麦、猫眼,一次尖叫,三年没球看。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闭嘴看比赛,护照不加分,黑名单真同步。
真正的体面,是把身份证和护照都收好,先学会安静。
来源:高级海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