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公开表态,称因中国暂未购买美国大豆,美国政府计划于下周二(7日)公布针对本国农民的专项帮扶措施。笔者认为,强势著称的美国农业如今沦为需帮扶对象令人唏嘘,当贸易战的硝烟燃起时,身处产业链最末端的农民,往
近(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公开表态,称因中国暂未购买美国大豆,美国政府计划于下周二(7日)公布针对本国农民的专项帮扶措施。笔者认为,强势著称的美国农业如今沦为需帮扶对象令人唏嘘,当贸易战的硝烟燃起时,身处产业链最末端的农民,往往成为最先被波及的“牺牲品”。
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将中国的贸易决策描述为“把美国农民,尤其是豆农,当作贸易谈判的人质或棋子”,言语间试图将责任转嫁。但他同时提及的细节——“美国农民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以压倒性多数支持特朗普总统”,却不经意间揭示了矛盾的核心: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与农民的实际利益早已深度绑定,如今政策引发的反噬,却需要农民来承担代价。
为缓解困境,贝森特透露,他已于周三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总统特朗普、农业部长罗林斯(Brooke Rollins)会面,敲定了具体帮扶方向——美国政府将联合农业信贷局,为农民下一种植季的资金需求提供保障。这一举措看似是“雪中送炭”,实则更像对贸易战负面后果的被动补救。正如路透社此前拍摄的画面所示:2025年8月1日,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名农民正将大豆从谷仓装上货车,准备送往销售处——这样的日常场景,如今正因为大豆滞销而变得越来越罕见。
事实上,大豆问题早已成为中美贸易对话的核心议题之一。特朗普此前已明确表示,将在与中国的会谈中重点讨论大豆贸易;贝森特也坦言,建立中美贸易框架、推进双边会谈“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但现实是,受贸易战影响,中国至今未购入美国秋季大豆,这已导致美国农民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贸易战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把伤人亦伤己的“双刃剑”。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贸易手段施压,却忽视了本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农民对稳定贸易环境的迫切需求。如今帮扶措施的出台,与其说是对农民的“支持”,不如说是对贸易战决策失误的隐性修正——毕竟,当农业产业链的根基被动摇,再完善的资金保障,也难以弥补市场流失带来的长期伤害。
来源:顾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