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2-未完待续未完结的篇章1 采访正面连接作者张苹加入深度营前我曾经许愿能在这里采访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在今年我终于和好朋友俐杉采访到了正面连接的张苹!虽然稿子还在难产,但是这是我在深度营最奇妙的做题体验。在阅读她写的《女性没有不痛的选择》时我曾经数次落
在深度营一年,是怎样的体验?有伙伴说,这一年,他意识到,如果自己和一件事、一群人一起度过了太长时间,那么与之相关的回忆便很难单独分割开来,而是和自己的成长交织在一起;也有伙伴说,当周遭充斥着“新闻无学”的声音时,她在深度营与一群朋友追逐着夕阳,看到夕阳散发出“无价的美丽”。对十四期成员张婷而言,在深度营度过的这一年是充实的,幸福的。和伙伴互采、独立做稿、参与招募、泛读组稿、对话自己最喜欢的作者、担任编辑......那些渐显模糊的回忆,却留下了具体且深刻的感受。在深度营,在表达与书写之间,她听见了绵延不绝的回响。于是,一株幼苗的枝条逐渐舒展开来,根系扎进了更深的土壤。深度营的故事仍在被续写,这是其中一章。以下是张婷的讲述——
2025.2-未完待续未完结的篇章1 采访正面连接作者张苹加入深度营前我曾经许愿能在这里采访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在今年我终于和好朋友俐杉采访到了正面连接的张苹!虽然稿子还在难产,但是这是我在深度营最奇妙的做题体验。在阅读她写的《女性没有不痛的选择》时我曾经数次落泪,也曾在觉得无力的时刻反复听她的播客《异见房间》。在采访时,张苹讲到自己为什么想要写作,她拿出手边的书为我们温柔地朗读当时给她带来力量的一段话。郭玉洁老师写道:“如果说写作的左右两端,一端是去除自我的客观写作,一端是自我沉溺(所谓盯着自己的肚脐眼),而我们的写作处于中间,是一场从自我通往他人的旅行,旅程来回往复,在迷惑中折返,鼓足勇气再出发,在误解中深思,最终意识到我们共处在一个大的、歧途丛生的世界中。虽是歧途,在那些交叉点上,藏着你我共通的秘密……记者这个行业最大的福利就在于:强迫你去理解他人。而文学提醒你别忘了自己。这一过程几乎是一次穿墙而过:保持试探,保持对话,人与人之间是有可能相互理解的,虽然很艰难,但那是可能的。墙倒塌的时刻,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活。”听着她的讲述,我留下了眼泪,我想这对于一个采访者来说是不专业的,但是对于一个站在自己崇拜的写作者面前的小女孩来说,这是被允许的。当张苹向我们讲述着她如何被行业里优秀的写作者影响,才从老师变成了记者、作者,我想她此刻也影响着我、让我渴望成为像她一样的写作者。让我感动的是,在新闻行业被唱衰的今天,仍然有这样一根链条,让身处不同时代的写作者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相互影响、传承。希望在未来,我也能通过我的写作,成为链条上的一环。2025.3-未完待续未完结的篇章2 男孩骑行案事件复盘编辑当我还在为写稿而发愁时,我从来没想过我也能在深度营当上编辑。在我以往的做稿经历中,“编辑”在我心里是我可以放心请教、值得信赖的角色。受到邀请的第一时间我反问自己,“我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吗?”但我还是选择了尝试。进群之后,我将我全部的经验都整理成分点的方法,把我的采写技巧都告诉大家,希望作为编辑的我能够小小的助力,让他们在深度营留下美好的回忆。最后我想说:在展开这些复盘时我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受,明明是横跨一年的经历,回忆也往往是模糊的感觉,但是关于深度营的一切,却有一种触觉般的感受。我还能清晰地触碰到那些事件纵深的纹理,一些交谈、一些感动、一些鼓舞甚至是一些些的挫败,都仍然在我体内产生回响。我在这个社群里最多的体验就是“回响”。这个词在当下是多么珍贵,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稀薄,我们与附近日渐疏离,凝望远方的世界如同深渊,我相信大家都有过对这个世界感到困顿、迷茫甚至是灰心的时刻。但我们却能在深度营的这方天地里“脚踏实地”,“掷地有声”。虽然所有关于深度营的回忆都是幸福的,但是我想说,做记者并不都是轻松愉快的经历,我们可能在做学生记者时就已经经历了刺痛、愤懑、不被理解。但我还想说,在这个年代,痛苦或许才是一件需要耗费时间、精力与思考的事情。希望我们这份今时今日在深度营的共振能在未来无限地延长,从面对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到我们生活中的个人际遇,我们都能保持热忱、勇气和不迭的追问,用采访和写作保持着我们与这世界之间的小小张力。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去表达、去创造,哪怕有些是难以被看见、被聆听的。在这个逼仄荒诞的时代,通过表达来吸引相似的人、给予彼此勇气,真的太宝贵了。原标题:《结营总结|张婷:在表达与书写之间生出回响》 来源:海洋珠宝收藏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