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任(1921-2012),首届国医大师,浙江杭州人,一生奉献于中医教育、临床与学术。他出身世医家庭,青年时创办中国医学函授社,晚年仍坚持门诊,被誉为“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其治癌十二字诀“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挽救无数生命,本文以史实为基,还原这
引言
何任(1921-2012),首届国医大师,浙江杭州人,一生奉献于中医教育、临床与学术。他出身世医家庭,青年时创办中国医学函授社,晚年仍坚持门诊,被誉为“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其治癌十二字诀“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挽救无数生命,本文以史实为基,还原这位中医泰斗的传奇足迹。
首届国医大师——何任
文明互鉴•史实说话•世事传真
《一位老中医如何用经典古方战胜癌症?揭秘国医大师何任的金匮人生》
文/大铭
一、童年启蒙:中医世家的种子
何任生于1921年杭州一个中医世家,父亲何公旦是当地名医,就诊者远至湘、滇、粤等地。5岁时,他虽不懂《本草备要》《药性赋》深意,却已能背诵歌诀;14岁患胃病,亲尝中药性味,立志学医。
1937年抗战爆发,他随家避难浙东,仍坚持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以插班生身份直接读二年级。当时考场论文《论伤寒六经》震撼考官,老师评语:“此题极活,汝可直入三年级!”(据何任回忆手稿)。
二、青年崛起:函授教育的拓荒者
26岁的何任目睹中医传承之困,于1947年创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编写《实用中医学》等教材,面向全国招生。一页讲义需花费“几斗米钱”(据1949年函授社账本),他白天诊病,夜间撰稿,妻子陆景涛协助抄录。
1955年,他受命筹建浙江中医进修学校,率先开展函授教学,招收400名在职医师。学生称他讲课“如春风化雨”,一堂《金匮要略》课,能从脏腑经络讲到临床验案,引得满堂喝彩。
三、学术巅峰:金匮研究的第一人
何任视《金匮要略》为“中医之魂”,但原文晦涩难懂。1958年,他出版《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以白话解析经典,发行20万册;1983年受卫生部委托,以元邓珍孤本为底本,耗时四年校注成《金匮要略校注》,被日本学者藤平健赞为“中医学杰出著作”。
他主张经方全方使用:“用大承气汤,必依四黄、八朴、五枳、三芒之比例,缺一不可!”(《何任医论选》)此严谨态度影响海外,东京医药专门学校校长桑木崇秀称其为“金匮研究第一人”。
四、临床奇迹:十二字诀决战癌症
何任治癌独创“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十二字原则。1991年,胆囊癌晚期患者沈某被上海医院判“仅存20天”,何任以扶正祛邪方(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等)调治,四月后肿瘤消失,存活18年(据《何任医案选》)。另一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衰竭,他以西洋参、冬虫夏草扶正,半枝莲、七叶一枝花攻邪,服药半年体征正常。他常说:“医生如将士,扶正似屯粮,祛邪如破敌,缺一必败!”。
五、医德丰碑:患者心中的“暖心大医”
何任诊病必亲拟方,日接诊百人仍细问病情。外地患者凌晨排队,他总说:“加个号吧,人家路费不易!”(弟子徐光星回忆)。他拒收锦旗,诊室仅挂一日即收起;开方时优选价廉效佳之药,践行“验、便、廉”原则。2009年获授国医大师,他反叹:“我距‘上工十全其九’尚有距离!”晚年病中仍握笔研读《黄帝内经》,留下“老年明知夕阳短,无待扬鞭自奋蹄”之句。
六、历史坐标:中医文明的全球对话
何任一生推动中医国际化。1985年赴日讲学,使《金匮要略校注》成日本教材;他与北京刘渡舟并称“南何北刘”,代表经方研究双峰。在全球文明对比中,同时代西方侧重手术化疗,何任则以整体观治癌,与希波克拉底“自然疗法”遥相呼应。专家评其成就:“融古经典于现代临床,让张仲景智慧焕发新生。”(《中华中医昆仑·何任》)。
从青衫学子到国医大师,他让《金匮要略》走出故纸堆,成为抗癌利器;以仁心仁术,书写中医传奇
何任以93载人生,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谛。从青衫学子到国医大师,他让《金匮要略》走出故纸堆,成为抗癌利器;以仁心仁术,书写中医传奇。今人追思,不仅为铭记一位泰斗,更为传承那份“为苍生医病”的赤子之心。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史料与学术著作编写,旨在传播中医文化,不构成医疗建议。患者就医请遵医嘱。
史料授权
所用何任日记、医案、电文均引自公开出版物或家属授权文献。
参考文献
《何任医案选》,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金匮要略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何任医学经验集》,浙江科技出版社,2006.
《中华中医昆仑·何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科学出版社,2011.
何任,《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浙江中医杂志》1964年刊《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初探》.
日本《东洋学术》1985年专访《何任与金匮要略》.
《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报道《何任:中医思维不可丢》.
《何任中医基金会年度报告》,1993-200
来源:健康生活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