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的力量;于阅读中感受磅礴的中国力量;以书为媒激活保定阅读生态;“保定书虫”逛书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20:24 1

摘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10月2日中午1时,在军校广场,《冰山上的来客》正在放映。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地坛书市进保定”传承主题日侧记

经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放映中。 保定日报记者 周亚梅 摄

□保定日报记者 周亚梅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10月2日中午1时,在军校广场,《冰山上的来客》正在放映。

当天是“地坛书市进保定”传承主题日。从石家庄来保定探亲的二年级小学生赵清羽瞪大了眼睛盯着大屏幕。她的姥爷说:“孩子没看过黑白电影,好奇。我们那时候常看,这个电影讲的是军民团结、保卫边疆的故事。”

之前还放映了《地道战》。许多人买书之后,过来边看电影,边休息。现场,有带孩子来的,有年轻人三五成群来的,还有在家人陪伴下,老人坐轮椅来的,就静静地在边上看老电影。

随后是两场新书分享活动。先是《十二生肖神》新书分享会,邀请《十二生肖神》系列的作者郭晓东,给大家分享书中精彩内容和创作故事。

郭晓东是儿童文学作家,“小猪屏蓬”IP创始人、北京科协签约科普作者,被称为“神话故事大王”。“《十二生肖神》系列图书属于儿童奇幻作品,将《山海经》《大唐西域记》《神异经》等古籍神兽、十二生肖与二十四节气深度融合。每读一本,可解锁一位生肖神、多种古籍异兽和节气知识,让孩子在故事中爱上传统文化。”郭晓东说。

前卫路小学三年级学生上上前一天刚买了郭晓东的《山海经》系列,今天特意跟妈妈一起到现场听作者讲解。上上妈妈说:“孩子对书里的人物特别感兴趣,而且郭晓东老师的书把各种神话、历史、地理等知识都融合在有趣的故事里,孩子能一边看故事一边学知识。”

第二场分享活动是《国宝学校》作者分享会,邀请作者孙睿和大家作分享。孙睿是儿童文学作家、动画编剧、儿童有声剧编剧,他创作的《骑士街9号》全网播放量超过2.5亿。“我之前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发现,尽管孩子们当时看得好开心,过后却忘得好干净。《国宝学校》就是为改善这一情况而创作的。作为一套以珍奇文物为主题的校园冒险故事,小读者们在跟着书中主角小学生谷夏一起解谜追踪,帮助国宝解决麻烦的同时,还能了解并记住国宝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孙睿说。

市民关桉现场买了3本《国宝学校》:“这是给我10岁的妹妹买的书,希望她通过阅读书看到作者思想的光芒,了解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爱家爱国,健康成长。”

于阅读中感受磅礴的中国力量——“地坛书市进保定”军事主题日侧记

北京图书大厦展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图书。保定日报记者 孟丽 摄

□保定日报记者 孟 丽

“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为什么舷号16?”“我知道!”“我知道!”台上话音未落,台下已有好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

10月1日,著名少儿军事文学作家八路亮相“地坛书市进保定”作家分享会现场。互动环节,八路提出的关于航空母舰的抢答题,根本难不住台下这些“军事迷”,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一下子让现场“炸”开了锅。

作为曾经英姿飒爽的陆军上校,八路结合生动活泼的事例,向孩子们讲述现代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军事知识,让大家感受到军事文学的魅力。“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结合自身蜕变之旅,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闪耀独立自强的光芒,就像他在文学世界里打造的那群勇敢、智慧、坚韧、爱国的少年形象。

“没想到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这么丰富,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学力量,和这份力量带给孩子的影响。”家长李芳感慨道。

从热情高涨的互动,到排队等待八路叔叔给新书签名,孩子们对作家的喜爱溢于言表。“我要把八路叔叔的书都读完,长大了当一名勇敢的中国军人。”小读者张浩天坚定地说。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作家八路的少儿军事文学无疑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强国有我”的种子。而在书市现场,军事文化的热潮绝不仅局限于青少年。九三阅兵的盛况不仅激荡起人们的爱国情感,天安门广场上的钢铁洪流,更引发了大家对军事装备的广泛关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准备了一些特殊的商品带到保定,比如《人民画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特辑,亮相书市就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北京图书大厦第一销售部经理徐丽华介绍。

“这期《人民画报》一定要收藏!”书市现场,市民李有声不仅购买了画报,还热情向记者推介,“这本特辑涵盖阅兵仪式现场、训练幕后、群众性纪念活动及历史回顾等内容,可以说记录了中国人民记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十年、二十年后,当我们再次翻开它,还能感受到那种庄严与自豪感,感受到那份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

铭记历史、致敬荣光。在阅读中汲取奋进力量,于字里行间涵养爱国情怀,这或许是红色书籍、军事文学不可替代的魅力。

当晚,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的小记者小主播们,用一场“童心颂中华 薪火传未来”庆国庆童声朗诵会,将一天的活动推向高潮。

从《中国声音》的深情告白,到《少年中国说》的壮志昂扬,从《国防在心 国防在行》的赤诚担当,到《冰雪长津湖》的刻骨铭心,每一个孩子都用声音描绘着对祖国的热爱,用语言传递着对英雄的礼赞。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中华文脉在朗诵中延续,小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赢得阵阵喝彩。此刻,那些朗朗上口的词句,不仅是舞台上的光芒,更是刻在人们心底的信念——少年强,则国强!

以书为媒,激活保定阅读生态——专访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副教授薄立伟

□保定日报记者 周红超

金秋时节,书香满城。“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为市民打造了一场集阅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秋日雅集。书市如何激活保定的阅读生态?个人、家庭、社区又该如何携手,让阅读从一时热情变为持久习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副教授薄立伟老师,共同探讨“书香保定”的建设之路。

“地坛书市这样的高品质文化活动,对保定阅读氛围的推动是立体而深远的。”薄立伟表示,书市具有显著的激活效应,它将分散的阅读个体汇聚成一个可见的“阅读共同体”,这种人潮涌动、书香弥漫的现场感,能有效激发市民的购书和阅读热情。同时书市还具有提质效应。地坛书市带来的不仅是书,更是一种高品位的选书眼光和前沿的阅读理念,这本身就是对市民阅读口味的一种引导和提升,让大家看到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远不止于畅销榜。

如何让书市带来的阅读热情持续下去?薄立伟说,让热情变为习惯,需要多方位的承接。个人层面可以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季度或年度书单;家庭层面关键是要营造“书香氛围”,可以设立家庭阅读时间,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共享阅读;社区层面可以借鉴书市的模式,定期举办“邻里书市”或“图书漂流”活动,建立社区读书兴趣小组。

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在城市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平衡发展?对于这个问题,薄立伟认为,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并非对立,而是互补的“一体两翼”。数字化带来便捷和广度,纸质书则提供深度和审美的沉浸感。实现二者的平衡,一方面要继续支持实体书店和图书馆的发展,强化其作为“城市文化客厅”的体验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发展线上平台,整合本地数字阅读资源,让市民能便捷地获取电子书、有声书,构建一个“线下有空间、线上有资源”的立体阅读网络,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保定书虫”逛书市

□保定日报记者 赵芒姝

仲秋的保定,天高云淡。一场文化之邀在军校广场拉开帷幕,引来众多“保定书虫”前来打卡。

“书虫大哥”张庆文是“地坛书市进保定”每场必到的老客户。55岁的张庆文工作之余特别喜爱读书,去年去了好几次黄花沟,淘到了几十本心仪的书,他说那些书平时都买不到,着实难得,自己非常开心。今年,张庆文买了一家出版社的4本书,在柜台上扫码领到优惠券,原价177元的书打折加优惠后付了66.20元,优惠力度确实不小。他说,今年的书更有针对性,其中儿童读物占了很大比重,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图书也很丰富。“去年的书都读完了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庆文说:“有的还没读,但不后悔买了。因为买了就有可能读,不买读到它的概率为零。”

“书虫妹妹”叫梁霞,更有一颗爱书的心。地坛书市还没进保定前,她就已经携拉杆箱坐高铁多次前往北京地坛书市,有一次买了近30本书。她对记者说:“我已经来军校广场书市逛过两次了,北京都去了,何况书市开在了家门口,不去上几次,对不起自己啊。就是在里面待上一整天,我都待不够。”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书虫”了。

“书虫姐姐”尹春秀爱读爱写已有30余年,除了自己阅读充实心灵,还愿意在读书群或朋友圈分享好书及读书体会。她说,自己就像海湾尽情游泳的小鱼儿,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与一本又一本好书相遇;又好像是个在海滩上捡贝壳的孩子,漂亮贝壳太多了,直恨手里提的小篮子太小……这次地坛书市来到保定,尹春秀用兴高采烈形容自己的心情,“这么一大波泼天流量,我怎么能不接住呢?”

书市每天都有知名人士讲座和分享会,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文化盛宴。“书虫妹妹”梁霞说,她在书市听了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的讲座。聂老师讲了两人读书会的故事,她很受启发。两个伙伴每月共读一本书,一年12本,10年就是120本。这120本书就像120级台阶,让读书人的人生和智慧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来源:保定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