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在身边”系列是基于上海植物园专类园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从植物分类与植物文化的角度增进公众对植物园的认识,传播身边的自然故事。本期“自然在身边”是关于被称作“朝开暮落花”和“夏日无穷花”的木槿,一起来了解它植物知识和文化内涵吧~
“自然在身边”系列是基于上海植物园专类园的科普视频和科普文章,从植物分类与植物文化的角度增进公众对植物园的认识,传播身边的自然故事。
本期“自然在身边”是关于被称作“朝开暮落花”和“夏日无穷花”的木槿,一起来了解它植物知识和文化内涵吧~
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
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
——宋·杨万里《道旁槿篱》
木槿:短暂易逝与永恒绵长
木槿,是陪伴了华夏文明近三千年的老朋友,原产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诗经·郑风》里“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把美丽女子的脸庞比作木槿的花朵,已可见先人对它的喜爱,在每年的夏日和初秋欣赏它开花的雅态。
木槿拥有两个极富诗意的名字:“朝开暮落花”诉说着单朵花的短暂绚烂,而“夏日无穷花”则赞美着它从盛夏到初秋的持久绽放。所谓“朝开暮落”,是指木槿的单朵花期通常只有一天,清晨绽放,夜幕降临便会凋萎。《诗经》中“舜华”的“舜”字即有短暂之意,正是古人对这个现象的细致观察,以此暗喻了美好青春的容颜短暂易衰。而“夏日无穷”,则是因为一棵木槿树上有很多发育进度不同的花芽,会渐次开放,使木槿的观赏花期能够连绵长达约4个月,在7月-10月(甚至11月)里有花可见,从夏天开到秋天,仿佛将夏日无限延长。
于是,短暂易逝与永恒绵长,两种看似矛盾的意象在木槿身上完美交织。这种特性,在篇首的杨万里诗中得以彰显:既怜其“朝开暮落”的短暂,又咏其“占破半年”的悠长。
PART.02木槿的植物特性
木槿的生物学身份,是锦葵科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与棉花、秋葵、木棉、蜀葵、扶桑、大花芙蓉葵是同科的亲戚。木槿的花结构具有互相分离的五个花瓣,花瓣基部具深色斑点,起引导访花昆虫采蜜的蜜导作用,花蕊结构是单体雄蕊,大量雄蕊聚生在雌蕊柱上。叶通常三裂,边缘有粗钝的锯齿。
PART.03
用途广泛的木槿
由于可延续观赏的花期长,木槿成为优质的园林观赏花卉,可孤植独赏,可成排成篱。在实用方面,它的叶子揉碎后会释放出具有去污能力的物质,用于洗发;它的茎皮纤维还适合做造纸原料,成为宣纸和汉字的历史载体。
木槿的花蕊
木槿的叶
不仅实用价值,木槿还有“食”用价值,被民间称为“饭汤花”。辟如在安徽徽州,有名闻遐迩的木槿豆腐汤,将木槿花与豆腐一同煮制,既美味又营养。而在福建汀州一带,人们常将木槿花与面混合后油炸,制成色香味俱佳的“面花”,成为花宴上的珍馐。除了木槿花外,其嫩叶也可食用,有炒食、做汤、凉拌多种做法,还可作茶。
木槿花油炸制成的“面花”(图源网络)
PART.04上海植物园的木槿
在上海植物园里,木槿在多处可见,尤其繁盛的栽植区是在北区的夏景园内,有约300棵木槿,约30个不同品种,花色有白色、粉色、紫色,单瓣、重瓣等,此时仍在竞相开放,欢迎大家前来观赏。在南园的牡丹园、环保区草坪,也能得见它们的芳踪,牡丹园区域的木槿树龄年份较高,且有一些传统名品。
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的木槿
在上海植物园举办的“水杉自然课堂”上,学员们先是对木槿的形态进行了细致观察,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将植物形态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相结合,创作出汇聚自然花卉与传统文化之美的木槿面塑作品。
图:魔都行者、唐一高、李乐
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
团队请至少提前3天联系,于工作日8:30-16:30拨打021-54363369*1017。详见官方网站。
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因室内专类园瞬时承载量有限,游客量高峰时段,谢绝开展聚集类非游园活动。
公共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810、820、192、824、718、973、957、南南线【四号门(罗城路151号)】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来源:难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