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给大家带来的“3促1控”管理法,是我结合最新农业技术和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能让你的豌豆苗采收次数翻倍,产量大增!
很多种植户都在抱怨,自己种的豌豆苗采收一两次就没了,根本赚不到钱。问题出在哪儿?其实就是出苗后的管理没跟上!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3促1控”管理法,是我结合最新农业技术和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能让你的豌豆苗采收次数翻倍,产量大增!
什么是“3促1控”管理法?
简单来说,“3促”就是促根、促壮、促再生,“1控”就是控徒长。这套方法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先说说“一控”——控制徒长。豌豆苗出苗后,最怕的就是疯长不壮实。幼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下扎。
不少新手一见土干就拼命浇水,这反而害了豌豆苗!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不干不浇。 特别是当苗高5-7厘米时,要及时中耕培土,这不仅能保暖防寒,更能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生长,让根系更发达。
接下来是“三促”中的第一促——促根。根系发达,豌豆苗才能吸收更多养分,为多次采收打下基础。
豌豆的主根入土很深,在疏松土壤中可达1-1.5米。 因此,促根先要松土,在苗高5-7厘米时和20-30厘米时分别锄地除草一次。 松土不仅能除草,还能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第二促——促壮。苗壮才能高产。当豌豆苗长出2片真叶时,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 但注意,氮肥不可施用过多,否则会导致徒长。
到了抽蔓开花时,豌豆需肥量增加,此时要重施追肥。每亩可施用复合肥15千克。 在生长期,增施磷钾肥是关键,它可以让茎秆粗壮,叶片肥厚。
第三促——促再生。这是实现多次采收的核心技巧!每次采收后,植株急需营养恢复生长。因此,采后追肥至关重要。
根据农业农村部专家2025年的最新指导意见,豌豆生长期需合理水肥,花期至始荚期若土壤水分低于20%,应及时补水。 每次采收后,可追施稀薄氮肥促进分枝。
采收有窍门,做好了一茬接一茬
很多人在采收时图省事,一把揪,结果严重影响后续生长。正确的采收方法是:首次采收时,在基部保留2-3厘米茎段或2-3片真叶,确保植株有足够的再生能力。
之后每次采收,当嫩茎叶长至10-15厘米时,从新梢基部留1-2片叶剪收。 这样既能保证当茬产量,又不影响下茬生长。
一般播种后20-30天,苗长8-9厘米时就可第一次采收。 如果管理得当,7-10天就可采收一次,连续采收多次。
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护劳动成果
豌豆苗期要重点防治豆秆蝇和潜叶蝇。 豆秆蝇主要危害幼苗,受害植株矮缩、叶黄,可使用生物农药阿维苏防治。
潜叶蝇在各个时期均有危害,尤其春季更为严重,叶片会失绿变白最后脱落。 可在苗出全后每隔1周用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
根据2025年豌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要注意防治白粉病、根腐病、锈病、褐斑病等病害;蚜虫、潜叶蝇的百株蚜量超过1500头时开始第一次防治。
搭架引蔓,为高产保驾护航
当豌豆苗长到15-20厘米左右开始吐须时,就要及时搭架了。 搭架方法很简单:沿着墒面每隔2-2.5米固定一根竹竿,在离地2-3厘米、1.2米和2米的高度分别拉一条结实的横线,然后在三横线间挂两排竖着的细棉线,细棉线间距12-15厘米。
搭架可以防止豌豆苗倒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别小看这一步,它能让你的豌豆苗产量提高至少三成!
“3促1控”管理法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位的人不多。只要你掌握好这几个关键点,保证你的豌豆苗采收次数翻倍,一茬接一茬,收获不断!
你有没有试过这些方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种植经验!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