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一共展出有200件套的文物,包括了书画、青铜器、瓷器、玉石器、碑帖、文具、漆器等等。
转自 朵朵编辑部 耳朵里的博物馆
你好啊, 我是朵朵~
今天终于等到了故宫的官宣,建院100年特展总算是来啦!
「展讯」
百年守护
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午门
2025年9月30日-12月30日
展览免费,需购买故宫门票并预约此展览
这次一共展出有200件套的文物,包括了书画、青铜器、瓷器、玉石器、碑帖、文具、漆器等等。
大家最期待的书画真迹,包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白的《上阳台帖》、王珣的《伯远帖》、韩湟的《五牛图》、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等等,都将会限时展出。
图源:央视新闻
整个展览分成了三个单元,分别是一脉文渊、百年传承和万千气象,它让我们看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同时也看到一代代故宫人的守护与传承。
我想这个展绝对值得你来看一次!
「重磅展品抢先看」
注:部分文物分时段展出
请随时关注故宫博物院消息
1
《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 张择端
✨朵朵看点:这应该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幅画了,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它就像是一个相机,记录了当时的一瞬间。
它采取“散点透视法”绘画,让整个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看起来严密紧凑。尤其是画中的景物,从原野到河流,从城郭到街市,穿插着各种细节。
全画可分为三段进行欣赏,首段描绘的市郊,中段则是以拱宸桥为中心,描绘了汴河和两岸,后段描绘了汴京城内的街市。
在多达500多个人物的画面中,展现了各种情节,同时又具有情趣。
有乘着轿子正准备回城的人
在茶社里正看着热闹的人
虹桥下的那场即将发生一场交通事故,大家惊慌失措
桥上也有不少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有的人正在送外卖
有的人则趴着呼呼大睡,露出的红裤衩格外显眼
2
《五牛图卷》
唐 韩滉
✨朵朵看点:《五牛图》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图中画了5只形态不一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每一只看起来都仿佛拥有自己的性格。
其中有一头牛,画的是正面。如果你有绘画经历一定会知道,相对而言侧面的立体感还比较好把握,正面则很容易失真。这里就能看出作者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了。
韩滉是谁呢?他是唐朝中期的宰相,太子少师韩休之子。他擅长画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画牛、羊、驴等动物尤其传神。
牛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传统题材,与“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有很大关系。而这幅《五牛图》可能就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
放大看,不论是头部还是眼睛处的毛发,都根根分明,笔笔入微。《五牛图》似乎完美诠释了一首甜甜的歌曲:《睫毛弯弯》。
睫毛弯弯~
眼睛眨呀眨~~
话说到嘴边~
怎么又转弯~~
“看我~”
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3
《伯远帖》
晋 王珣
✨朵朵看点: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写的一封书信,一共5行47个字,作为王珣传世的唯一真迹,它和陆机的《平复帖》成为了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帖。
这件国宝以行书写就,行笔自然流畅,秀雅俊丽,是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伯远帖》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希贴”。
仔细欣赏这幅真迹,可以感受到王珣的笔法特点,爽劲挺拔,清瘦快捷,这也是王羲之时代书法的共性。
这个“远”字的捺,起笔方截,一拓劲过,看起来非常矫健。
这个“期”字的月部折角有上下错动的小动作,虽然是偶然,但是能感受到运笔过程中的节奏感。
4
《中秋贴》
晋 王献之
✨朵朵看点:这是王献之的《中秋帖》,一共3行22字,整体看上去非常自然和流畅,因其连笔有一气同成之妙,所以也被后世誉为“一笔书”。
慢慢观察,它的线条运行快中有慢,急中有缓,或行或草,线条的弹性和节奏感跃然纸上。另外它的气势也和王羲之的含蓄、古雅风格不同,展露出了独特的潇洒秀媚的风采。
不过这个帖是否是王献之的作品,历来争议颇多。通过纸张来判断王献之的时代或许无法造出,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个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根据王献之的《十二月割帖》所作的不完全临本。
虽然是临摹,但米芾本身就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临摹的能力非常强,能有王献之的神韵,所以也是稀世珍品。
5
《上阳台帖》
唐 李白
✨朵朵看点:熟悉的李白是“诗仙”,这是他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传世书迹。天宝三年,也就是744年,他创作的四言诗,并留下了纸本草书墨迹。
在整个《上阳台帖》上,诗仙为我们只留下了25个字: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章法上,大小字错落有致,险疾中求平稳。纵观全篇,浑朴中见浪漫,跳荡中显神韵,激情之中大有收天下于一纸的旷达情怀。
除此之外,在这幅草书上,我们能看到它在历史中走过的地方:它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为安岐所得……
6
「金瓯永固杯」
清
✨朵朵看点:以前的皇上在养心殿会干什么?见大臣、批折子,见妃嫔,还有……每年元旦用“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意在祈求社稷永固,政权永固,所以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
杯子共用黄金20两,珍珠11颗,红宝石9块,蓝宝石12块,杯子外部是宝相花的图案,花蕊则以珍珠和红蓝宝石为主。
在杯体两侧还各有一夔龙耳,夔龙头顶的珍珠象征威力和活力。
杯底则是用了三只象首作为底部足,象首的头部向下,有象耳有象牙,而它的长长的鼻子则是稳定的支架,生动而新颖。
7
「田黄石乾隆帝三联印」
清
✨朵朵看点:这可是乾隆皇帝的心头好,在他的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
这个三联印分左中右三个,左侧是正方形印,上边有“乾隆宸翰”的字样,属于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
中间是一个椭圆形印,刻有“乐天”的内容,两个字居中,左右还有螭纹装饰,使玺面富有动感。这种字、画结合的形式是汉印的遗风。
右侧也是一个正方形,“惟精惟一”的玺文来自《尚书》,它属于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
8
「莲鹤方壶」
春秋
✨朵朵看点:这是春秋时期的一种盛酒(水)器,当时在河南一种出土了两件,一件藏在了河南博物院,一件来到了故宫。
它的全身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焊接、细刻等多种工艺,造型非常奇特。神龙和怪虎夺器而出,器身上的纹样也非常复杂,龙、蛇、凤、鸟交织错落,华丽异常。
尤其是盖顶的仙鹤造型,写实中透着生机,感觉下一秒就要展翅起飞。
而器物的底座则是龙形兽,尾巴卷曲,身体匍匐,像威风的护卫一样支撑着整个壶身。
9
《诸上座帖卷》
宋 黄庭坚
✨朵朵看点:这是黄庭坚为他的朋友里人道所抄录的一篇语录,内容来自五代十国时期金陵僧人文益。
手卷中语录部分的草书非常精彩,笔意纵横流畅、飞势苍浑雄厚,能看出他悬腕摄锋的运笔技巧,像瀑布一泻而下,无拘无束。
另外黄庭坚在语录左侧的大字行书自识一则,风格和右侧的草书完全不同,能够在一个手卷中看到这样两种书体共同呈现,也是非常难得的。
10
「大圣遗音琴」
唐
✨朵朵看点: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四张珍贵的唐琴,分别是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玉玲珑和飞泉琴,这个琴是故宫所藏唐琴中唯一一件清宫旧藏珍品。“大圣遗音”之名,源于欧阳修《送杨寘序》中的一句名言。
这张桐木琴,外观古朴典雅,装饰用材考究,琴身与细节工艺独具匠心。
琴池上方刻有“大圣遗音”,池下方篆“包含”2字,池之两侧分别刻有“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4句16字。龙池内两侧则有“至德丙申”4字。
11
「亚醜方尊」
商
✨朵朵看点:这件亚醜方尊是一个盛酒器,当时一共出土了两个,另一个现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通过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超高工艺。
在它的口部内侧铸有两行共9字的铭文,大意是亚醜族为了祭祀王后与太子所做的宝尊。
器身上的兽面纹,线条粗粝,更增添了一份庄重威严之美。
在方尊的肩部还有4只象首,象头上有卷曲的夔角。象鼻高高的举起,还有两个长长的象牙。中间还有4只兽首,兽角呈枝杈形状。
12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朵朵看点:我们比较熟知的,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但它被焚毁后分成了两段,后又辗转流传,其中前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后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沈周的这幅作品,基本上临摹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
画作上可以看到坡岗起伏,景物疏朗,整体的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同时笔法间还是可以看到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
来源:诗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