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旅客请注意,天门南站到了,请前往仙桃市区的旅客在此下车;下一站是仙桃西站,请到天门市区的旅客做好准备!”这则听起来有些滑稽的广播,却真实地发生在汉宜铁路上。不少初次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都会一脸茫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条铁路,两座城市,无数旅客的困惑与调侃,背后是江汉平原上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各位旅客请注意,天门南站到了,请前往仙桃市区的旅客在此下车;下一站是仙桃西站,请到天门市区的旅客做好准备!”这则听起来有些滑稽的广播,却真实地发生在汉宜铁路上。不少初次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都会一脸茫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天门南站并不在天门市区附近,而是建在了距离仙桃市区仅7公里的地方;而仙桃西站则更靠近天门市区,离仙桃市区有35公里之遥。
在湖北的江汉平原上,天门和仙桃这两座相邻的城市,因为两个火车站的位置问题,成就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铁路轶事。
天门南站位于天门市多祥镇谢湾村,虽隶属于天门市,但距离仙桃市区仅7公里,而距离天门市区却超过35公里。
与此相对应的是仙桃西站,它建在仙桃市三伏镇附近,却离天门市区更近,约15公里。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要去仙桃的旅客,需要在天门南站下车;而要去天门的旅客,反而应该在仙桃西站下车。
这一现象被网友戏称为 “最搞笑的高铁站” ,甚至衍生出了“到家了却要到下个城市下车”的段子。
这一看似荒谬的火车站布局,背后其实是天门与仙桃两地的一场博弈。
回溯历史,天门、仙桃和潜江三地原本都属于荆州地区。据传,湖北省曾计划将这三地合并,组建地级江汉市,但由于三地实力相当,争夺市区地位激烈,最终计划流产。
后来,汉宜铁路规划建设,这条连接武汉与宜昌的铁路线,其走向与已有的汉宜高速基本保持一致。
最初的规划中,汉宜铁路并不经过天门。
但天门人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向省里和当时的铁道部极力争取汉宜铁路过境天门。
经过不懈努力,上级同意微调汉宜铁路在仙桃城区附近的走向,将其往北移至天门最南边的乡镇内,并在离仙桃城区五公里的地方新建一座火车站,命名为天门南站。
仙桃看到天门南站靠近自家门口却不属于自己,自然不甘心。为了平衡,于是在天门南站以西的仙桃一个小村庄里再建一座车站,命名为仙桃西站。
就这样,两个“别扭”的车站诞生了。
鲜为人知的是,天门南站最初在规划中其实叫做“仙桃站”。
2010年6月24日,湖北省铁路办发布文件,确定将汉宜铁路“仙桃站”更名为汉宜铁路“天门南站”。
这一更名意味深长,标志着天门在这场火车站争夺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天门南站于2010年9月中旬开工建设,站房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
2012年7月1日,随着汉宜铁路开通运营,天门南站正式投入使用。
这种特殊的车站布局,给日常出行的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就连本地人也常常被搞糊涂。对于不熟悉情况的外地旅客来说,更是容易下错车,走冤枉路。
有网友调侃道:“如果你要去天门,得买仙桃的票;你要去仙桃,得买天门的票。”
客运流量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天门南站设计的日均流量为2000人,但实际运营后,客流量远超预期。
截至2014年4月,天门南站日均客流量由开通初期的8000人次,上升到淡季1.6万人次、旺季3万多人次。
截至2017年9月,天门南站日均发送旅客8500人次,最高峰达2.4万人次。
相比之下,仙桃西站的客流量则要少得多。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天门南站更靠近仙桃市区,而仙桃市区人口更为集中。
尽管天门南站和仙桃西站的位置布局存在争议,但它们的建成打破了江汉平原腹地没有大型铁路车站的历史,为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了便利。
面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天门南站也已启动改扩建工程。2020年1月,天门南站改扩建工程已获得正式批复,以缓解车站拥挤问题。
更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铁路网络的完善,天门人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高速铁路——时速350公里的沿江高铁将经过天门城区。
这将使天门人家门口真正拥有高速铁路。
仙桃也通过建设武仙城际铁路,实现了铁路直达仙桃市区的愿望。这条城际铁路于2020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标志着仙桃进入城铁时代。
如今,乘坐汉宜铁路列车经过天门南站时,仍能听到列车上播放着那个特殊的提示广播。而站台上,依然能看到一脸困惑的旅客匆匆询问工作人员:“我去天门,该在这里下车吗?”
历史的博弈已成过往,两地居民出行的便利才是真正的福祉。
来源:搬砖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