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总被土传病害“盯上”?播种前这么处理,关键期再盯紧这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18:08 1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受气候变化、常年连作和秸秆还田等因素影响,土壤环境和生态发生显著改变,加之花生抗病品种较为匮乏,导致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白绢病、根腐病、果腐病和根结线虫等病虫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花生土传病害的防治策略与发展趋势如下: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受气候变化、常年连作和秸秆还田等因素影响,土壤环境和生态发生显著改变,加之花生抗病品种较为匮乏,导致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白绢病、根腐病、果腐病和根结线虫等病虫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与品质。花生土传病害的防治策略与发展趋势如下:

播种前种子处理是重点

种子质量好坏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花生易受到黄曲霉病、冠腐病、根腐病、白绢病、青枯病等多种土传病害侵染,为进行土传病害预防并提高花生抗病性,种子处置处理尤为重要。预防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蚜虫、蛴螬等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可采用苯醚·咯·噻虫、噻虫·福·萎锈、咯菌腈·噻虫胺·噻呋、精甲霜灵·噻虫胺·咪鲜胺等种子处理剂进行拌种。

种子处理已成为防治花生土传病害的重要手段,相关药剂在农药登记中占比显著。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目前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花生种子处理农药产品共有286个,约占全部花生用药登记量的22%,且登记数量还在持续增长。2024年,相关登记产品达109个,比上年增长89%。截至2025年9月中旬,今年新登记产品已达58个,同比增长52.6%。由此可见,种子处理在花生土传病害防控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杀菌剂的使用贯穿多个生育期

花生幼苗期易感根腐病、茎腐病与青枯病。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可使用精甲·咯·嘧、苯醚·咯·噻虫、萎锈·福美双、嘧·咪·噻虫嗪等悬浮剂进行拌种或包衣。目前,登记用于防治根腐病的农药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66个,居花生杀菌剂之首。2025年,新登记根腐病防治产品30个,包括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精甲霜灵、丙硫菌唑和多黏类芽孢杆菌等有效成分。其中,咯菌腈登记数量较多,多与其他杀菌剂或杀虫剂混配,以扩大防治谱。生物农药初步崭露头角,如多黏类芽孢杆菌已于2025年新登记用于根腐病防治。目前,虽然尚无正式登记用于防治花生青枯病的农药产品,但实践中可选用噻菌铜、噻森铜、络氨铜、噻唑锌、春雷霉素、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铜、中生菌素、春雷·噻唑锌等药剂进行防控。

花生从幼苗期至成株期易感染白绢病,防治可选用噻呋酰胺、四霉素·噻呋酰胺、噻呋·戊唑醇、噻呋·吡唑酯、氟胺·嘧菌等药剂。截至2025年9月中旬,今年新登记防控白绢病的杀菌剂产品共有27个,主要包括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和戊唑醇等成分。其中,含噻呋酰胺的产品登记数量最多且持续增长。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化学杀菌剂可能诱导白绢病产生抗药性。因此,应结合土壤深翻、花生秧科学青贮与堆肥、小麦秸秆合理还田、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及种子处理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易发生果腐病。目前,我国尚无登记用于防治该病的农药产品,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策略。化学防治可使用丙硫菌唑、咯菌腈、四霉素、三氟吡啶胺等混合药剂进行种子处理,以防控地下害虫及相关病害。

根结线虫防治不容忽视

根结线虫在花生幼苗期至结荚期均可侵染根系,其防治应采取以轮作、施肥、土壤管理和清除病残体为基础的综合策略,并辅以药剂防控。可选药剂包括噻唑磷、阿维菌素+氨基寡糖素、氟吡菌酰胺、三氟吡啶胺等,也可结合淡紫拟青霉颗粒剂进行生物防治。目前,处于登记有效期内用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的农药产品仅3个,包括丁硫·毒死蜱颗粒剂、阿维菌素颗粒剂和阿维·吡虫啉颗粒剂。

综上所述,花生土传病害的防控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前期通过植物检疫、深翻改土、合理轮作、选用抗(耐)病品种、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科学施肥、起垄栽培和合理密植等措施降低病害发生风险。在化学防治方面,应科学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持续推进花生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转载请 按 以下格式注明:

来 源:农资导报

编辑:王梅红

审核:翟怡婷

监制:郑红燕

来源:农资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