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央视!南开科研成果,助力偏瘫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7:30 1

摘要:9月21日,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深度报道了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我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用于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试验,报道重磅呈现介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效,探讨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的可期前景。

9月21日,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深度报道了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我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用于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试验,报道重磅呈现介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效,探讨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的可期前景。

在天津的一家康复医院,67岁的郑先生经历了一次奇迹般的康复。他此前因三次脑梗导致偏瘫卧床半年多。然而,在今年6月接受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的临床试验后,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康复训练,现在他不仅能拿起水杯喝水,还能在拐杖辅助下行走,上下肢部分运动功能得到了恢复。

介入式脑机接口是一种通过颈部血管微创手术的方式,沿着血管将搭载脑机电极的支架导入相应脑区的血管壁上,来采集脑电信号的技术。这种技术使用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比头发丝还细小的脑机电极固定在支架上,能够有效引出脑电信号。它不仅对人体无害,还能长时间在血液中稳定采集信号

这一介入式方案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植入患者皮下的无线传输与供电设备,实现脑电信号的无线通信传输;智能算法和模型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以及同步的电刺激训练,促进神经突触再生,提升运动功能恢复效率。正如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天津市介入脑机与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主任段峰所说:“让患者的肢体重新建立了一个体外的神经通路,加速他的恢复。”

与传统的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相比,介入式脑机接口具有显著的优势。它通过微创从颈部静脉血管介入,无需开颅即可提取颅内脑电信号,信号识别的精度和稳定性介于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之间。介入式脑机接口减少了手术风险,未来如果有更多临床经验,做到定位更精准、没有长期副作用,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进步。

目前,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启动多中心临床试验,并被纳入科技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未来,这一技术有望为脑卒中、截瘫、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方式。

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在介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2022年6月25日,团队牵头完成了国内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动物羊试验,突破了介入式脑电电极血管内脑电采集等核心技术。

我国首次在羊脑内实现介入式脑机接口

2023年5月4日,团队牵头完成了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实现了介入式脑电信号从被动采集到主动控制的技术飞跃。

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手术实景

2024年8月,团队在前期两项试验基础上,成功将无线传输设备植入实验动物皮下,并将采集到的介入式脑电信号通过无线传输设备传出,实现了稳定、高效的信号传输

2025年6月,团队首次介入式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完成,患者术后实现了左侧上肢自由抓握、取药等日常动作,标志着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神经重建和智能康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受试者植入介入式脑机接口后实现自主抓握

南开大学的科研团队以医工融合、创新竞进的精神,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成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南开大学的科研实力赢得世界的瞩目。

南开大学的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成果,是学校科研实力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脑卒中、截瘫、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期待南开大学科研团队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勇攀高峰,为人类健康事业创造更多的奇迹。

来源:南开大学本科招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