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上博物”首批数字藏品褚晓波介绍,上海博物馆东馆全新打造了“数字馆”展厅,首展《山水江南》运用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二度创作,构建了一个从五代至清代中国江南山水画演变的沉浸式空间。这种沉浸式体验特别受到年轻观众欢迎,成为东馆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科技不仅改变了
“海上博物”首批数字藏品褚晓波介绍,上海博物馆东馆全新打造了“数字馆”展厅,首展《山水江南》运用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二度创作,构建了一个从五代至清代中国江南山水画演变的沉浸式空间。这种沉浸式体验特别受到年轻观众欢迎,成为东馆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科技不仅改变了观展体验,更改变了理解文物的方式。比如,在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敦煌”资源库,年轻人可以放大看清壁画上的每一处细节。在故宫博物院,通过“故宫名画记”,观众可以欣赏到像素级别高达数十亿的名画,比亲眼所见还要清晰。技术带来的互动感也让观众与文物有了联动。在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腾跃古今”马文化数字艺术展中,观众只要鼓掌,大屏上的骏马就会欢腾地嘶鸣打招呼。这里依托全数字展厅,通过沉浸式投影、三维互动及知识图谱技术,呈现了故宫院藏500多件超高清马文化文物影像数据。作为故宫博物院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成果,大高玄殿经改造后,打通文物数据库与数字化展厅的联通链路,如今成为故宫博物院第二座全数字形态的展厅。据介绍,故宫正在通过构建沉浸式数字体验平台,将监测数据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内容,实现从“专业守护”到“大众共享”的跨越。通过数字技术搭建的虚实融合博物馆新场景中,历史与现实对话,传统与创新交融,青年与文化遗产实现着真正的“双向奔赴”。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所说:“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需要。”*本文节选自《越来越多顶级文物在“数字孪生”中“复活”》- 中国青年报END 来源:皓月泉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