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为何“卡”在 5nm 之后?Nano/Fork sheet/CFET process flow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3 17:24 1

摘要:于是,行业开始“纵向”与“横向”同时创新:纵向:减少每颗晶体管占用的 Track Height,从 6T 降到 5T,甚至 4T。横向:把 NMOS 与 PMOS 塞得更近,缩小 N-P 间距。背部供电:把粗大的电源线“埋”进硅片内部,腾出布线空间。这些新架构

过去,我们靠“缩小晶体管尺寸”就能提升芯片性能。但进入 5nm 节点后,栅极与鳍片(Fin)间距逼近物理极限,继续缩小会导致:

电流控制变差(短沟道效应)功耗飙升制造变异增大,良率暴跌

于是,行业开始“纵向”与“横向”同时创新:纵向:减少每颗晶体管占用的 Track Height,从 6T 降到 5T,甚至 4T。横向:把 NMOS 与 PMOS 塞得更近,缩小 N-P 间距。背部供电:把粗大的电源线“埋”进硅片内部,腾出布线空间。这些新架构的共同点是——都依赖“超高选择比”清洗与刻蚀工艺,任何残留或损伤都会直接吃掉良率。

架构演进路线图

FinFET:已到极限

鳍片(Fin)越来越高、越来越薄、越来越挤。为了缩面积,只能“拆鳍”——从 2 根减到 1 根,导致驱动电流下降,性能缩水。

导致的结果就是 FinFET 无法同时满足“面积缩小”与“电流提升”。

Nanosheet

把 Fin 切成多层“纳米片”,栅极四面环绕(GAA)。Nanosheet 优势:最大有效宽度→驱动电流增大栅极环绕提高了短沟控制Device width 可变,设计灵活

Key process:用高选择比各向同性刻蚀把 SiGe 完全掏掉,留下 Si 纳米片,不能伤到Nanosheet。高蚀刻选择性和蚀刻后表面清洁是关键,片间 cavity 清洗必须零残留,否则后续外延长不好,栅极漏电飙升。Si/SiGe STI, inner spacer, channel release, WFM patterning.Nanosheet 中三大各向同性清洗难点:

Forksheet

在 Nanosheet 中间插入一道介电墙(Dielectric Wall),把 n 与 p 隔开。好处:N-P 间距从 16 nm 缩到 10 nm 以下,面积再省 20%。

Sheet Key Process Step绝缘体壁各向同性蚀刻用于 CMOS 外延和 WFM 的 HM 图案化以避免绝缘体壁损失新增清洗难点:介电墙本身只有 8–16 nm,需各向同性刻蚀开出墙槽,不能伤到相邻 SiGe。墙槽清洗后,还要保护墙不被后续外延、金属刻蚀吃掉,否则墙变薄,隔离失效。

CFET

CFET 把 NMOS 与 PMOS 直接叠起来分两种集成路线:单片式(Monolithic):先做好底层 PFET,再在上面长顶层 NFET,一次流片。

顺序式(Sequential):先做一层,再用晶圆键合把第二层贴上去,两张片。

清洗挑战:单片式:需在高深宽比“竖井”里做 CMP 与回刻,任何颗粒都会把上下层短接。顺序式:采用缩放后的键合氧化层厚度(约 30 纳米),CMP 必须全局平整,且零金属污染;一旦有 Cu 残留,键合空洞→漏电→死 die。

背部供电

为什么需要 背部供电?

传统电源线占掉 M0–M2 大量宽度,导致信号布线拥塞。

把 Vss/Vdd 做成高纵深比金属条,直接制备在 STI(浅沟槽隔离)里,可省出 15% 面积。粗线埋下去后,IR Drop 同步改善,不用在 BEOL 再堆宽大金属。

Challenge

开槽刻蚀:深宽比 >10:1,需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组合刻蚀,槽壁要光滑,否则后续金属填充易夹缝。金属填充前清洗:任何金属残留都会扩散到源漏区,改变阈值电压。需无氧化、无腐蚀的“软”清洗,常用 HF 蒸气 + 去离子水脉冲,既去氧化层又保墙。CMP 后清洗:W 或 Co 填充后,需无划痕抛光 + 零腐蚀清洗;划痕会成为电迁移通道,导致电源线失效。新材料引入:Ru、Mo 电阻更低,但需开发无颗粒、无金属离子污染的专用清洗剂。

Summary

CMOS器件缩小的挑战

轨道高度(金属线数量/标准单元)缩小以补偿节距缩小的放缓每个器件的鳍数量减少N-P间距减少电源线宽度缩小

器件架构演变及其对表面准备和清洁的影响

Nanosheet:通过比FinFET更宽的器件宽度/面积实现单鳍架构SiGe和介质高选择性各向同性刻蚀对内侧间隔和通道释放是必要的。刻蚀后的清洁表面对于源漏外延和栅极堆叠很重要。Forksheet:介质墙比纳米片减少了N-P间距Forksheet 的介质墙各向同性选择性刻蚀是额外的步骤。后续模块(如源漏外延和远程栅极)中必须最小化介质墙的损失。CFET:与NS和FS相比,CMOS器件面积更小,N-P间距在垂直方向Monolithic:高纵横比沟槽的刻蚀后清洁。通过精确的CMP和刻蚀回退来控制垂直边缘的放置。Sequential:通过良好的CMP控制和清洁实现无缺陷的薄氧化物晶圆键合埋入式电源线:通过将高纵横比的线埋入STI/衬底中减少电源线面积必须进行适当的清洁,以在无污染问题的情况下集成BPR金属。需要为未来开发用于新低电阻/无阻挡金属(如 Mo 和 Ru)的CMP/ Clean。

Report cover:

Reference:

1.CMOS device architecture evolution and its impact on surface preparation and cleaning for N2 and beyond, IMEC.

2.Q. T. Le et al SPCC 20203.A. Gupta et al VLSI 20204.S. Subramanian et al VLSI20205.P. Weckx et al iedm 20196.Y. Muraki et al SPCC 2020

来源:卡比獸pap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