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过多久,剧情却猛然反转,他居然亲自下场,给这个中东小国送上了一份重量级的安全保证。
特朗普搞起外交来,戏路总是很宽。
今天他可能还在痛骂某个国家,明天或许就把人家捧成了好朋友。
他与卡塔尔的故事,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体现。
当初他跟着沙特的调子,指责卡塔尔资助恐怖主义。
没过多久,剧情却猛然反转,他居然亲自下场,给这个中东小国送上了一份重量级的安全保证。
这脸变得太快,让很多人都看懵了。
事情是这样的,特朗普绕开了老爱吵架的国会,直接用总统行政权力,把卡塔尔抬到了“主要非北约盟友”的位置。
这名字听着挺气派,但它和北约那种铁板一块的同盟不一样。
它更像一张高级会员卡,有了它,卡塔尔买美国武器能享受优惠,军事合作也方便不少。
这种操作,总统自己签字就能生效,不用看国会脸色。
那么,这张靠总统令撑起来的保护伞,究竟有多大用处呢?说实话,它既有用,又没那么牢靠。
用处在于,只要特朗普还在任,他作为三军统帅,说保护卡塔尔,驻卡塔尔的美军就得动起来。
更何况,卡塔尔家里有个美国在中东最关键的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
这里是美军行动的大脑和心脏,意义太重大了。
谁敢动这里,美军肯定不会答应。
但它的不牢靠也在于此,总统行政命令这东西,人走茶凉是常态。
今天特朗普能签,明天换了个新总统,如果看卡塔尔不顺眼,完全可以把这道命令废掉。
它不像国会正式通过的法律那样稳固,所以,这把保护伞的伞面是硬的(有美军基地在),但伞柄却只握在特朗普一人手里。
他手一松,伞可能就被风刮跑了。
搞清楚保护伞的性质,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来了:特朗普为什么非要来这么一出急速变脸呢?这里面,可不是什么国际友谊在起作用,而是摆着三本清清楚楚的账本。
第一本是战略账,核心就是那个不能丢的乌代德空军基地。
对五角大楼来说,这个基地简直就是命根子,美国在中东的许多军事行动都指望它。
卡塔尔人也聪明,为了留住美军,不仅免租金,还自己掏腰包几十亿美元给基地升级改造,服务非常到位。
当初沙特带着一帮兄弟围堵卡塔尔,甚至传出可能动武的风声时,最紧张的就是美国军方。
他们可不管总统喜不喜欢卡塔尔,保住这个基地是死命令。
特朗普再任性,也得认这笔账。
第二本账是生意账,面对真金白银的“金主”,谁能不心动?特朗普的思维方式向来很商人,外交在他眼里常常就是一笔生意。
卡塔尔别的或许缺,但就是不缺钱。
在他们被封锁、最需要朋友的时候,给美国送上了一份厚礼:卡塔尔航空公司向波音公司订购了上百亿美元的飞机,直接给美国制造业送去了订单和工作岗位。
紧接着,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又宣布,要在美国投资几百亿美元搞基础设施建设。
这几板斧,正好砍在特朗普“美国优先”和“制造业回流”的宣传点上。
一边是关系时好时坏的沙特,一边是拿着巨额支票的卡塔尔,这笔账对特朗普来说,一点都不难算。
还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据说卡塔尔埃米尔曾主动提出,要帮美国政府买一架定制版的波音747当新的“空军一号”。
这事最后虽然没成,但卡塔尔那种“不差钱、只求关照”的姿态,无疑给特朗普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本账是个人账,说白了,谁在他耳边说话管用,他就容易听谁的。
特朗普刚上台时,和沙特走得特别近,在利雅得签了巨额军售大单,被沙特王室捧得很高,所以他一开始站在沙特那边。
但后来,他身边的国务卿、国防部长这些建制派官员,不断跟他强调乌代德基地有多重要,和卡塔尔闹翻的代价有多大。
再加上,卡塔尔花了重金,聘请了华盛顿顶尖的游说团队,持续不断地对白宫进行公关。
时间一长,特朗普的态度就松动了。
他大概觉得,为了沙特那点口头交情,得罪整个国防部和丢掉几百亿美元的生意,实在太不划算了。
这么一看,他从指责卡塔尔是“恐怖分子资助者”,到转身成为它的“保护神”,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其实转得相当符合逻辑。
纵观特朗普的任期,这种绕过国会、凭个人意志行事的手法,并非孤例。
他的外交政策,常常像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判断的混合体,带有强烈的“交易”色彩。
对卡塔尔来说,这份由美国总统亲自背书的“保护伞”,在当时算是一份能买到的最好保险了。
只不过,这份保险的条款和有效期,最终都取决于那个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这种高度个人化的保障,固然能解一时之渴,却也给地区格局和美国自身政策的稳定性,留下了长长的问号。
来源:由典学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