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剧女神”四个字,在短视频里刷到的时候,脑子自动配的是《我的女孩》里那个蹦蹦跳跳的珠裕邻。
“韩剧女神”四个字,在短视频里刷到的时候,脑子自动配的是《我的女孩》里那个蹦蹦跳跳的珠裕邻。
可点进李多海的新视频,弹幕一水儿地喊“姐,你比上海本地人还本地”。
画面里她穿着棉麻对襟衫,拿毛笔写“福”,手腕一抖,笔锋比很多中文系学生还稳。
三秒钟,注意力就被钉死:这姐们,真把上海当老家了。
前滩别墅的装修更离谱。
玄关不是韩式小清新,直接整面墙做“福字砖”,一块块老砖从苏州拆房队手里收来,运费比砖贵。
客厅吊顶是榫卯结构,没用一根钉子,师傅是舟山非遗传人,工钱按天算,一天八千,愣是干了四个月。
厨房最夸张,双灶台,左边韩式泡菜锅,右边中式爆炒,中间隔一道抽拉式玻璃,防串味。
网友笑疯:这是把“文化融合”写进油烟系统里。
更狠的是她刚注册的那家小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听着像玩票,可经营范围里“互联网直播技术服务”排在最前,懂的都懂——人家不是来养老,是来抢饭碗。
直播间里,她拿上海话砍价,九块九三斤阳山水蜜桃,三秒卖空。
后台数据一拉,复购率42%,比很多本土头部主播还硬。
韩国那边综艺找她连线,她直接拒绝:档期满了,要过端午,包粽子教学场子都订好了,黄浦江游船上,一场八十人,门票三百八,早售罄。
语言卷到啥程度?
HSK六级只是门票,她最近迷上上海闲话,跟楼下卖菜阿姨学“今朝毛豆几钿”,发音被阿姨夸“比杨浦小囡还标准”。
书法老师偷偷爆料,她每天六点起床临《兰亭序》,写完拍照发群里打卡,谁不回复,她发语音催:今日功课交交交。
茶道更疯,武夷山的师傅被她缠得没办法,把自家茶山一年头采都寄过来,她全做成短视频,点赞最高那条是“教你用盖碗不烫手”,播放量破两千万,评论区集体跪求链接,她一个都没挂,理由简单粗暴:茶没到我标准,不卖。
房子也不止一套。
中介圈流传,联洋那套公寓是她去年闪电下手,房东急售,她全款,砍了三天价,最后比挂牌低8%。
买完没装修,直接毛坯租给韩国留学生,月租两万五,租客还感恩戴德:能跟欧尼做房东,签十年都愿意。
算盘打得精,前滩自住+直播布景,联洋收租+资产保值,人民币资产对冲韩元汇率,她门儿清。
有人酸她“捞金”,她直播里一句话怼回去:“我在中国十八年,交的税比某些键盘侠看的韩剧还多。
”数据一查,还真不是吹牛,光去年个人所得税就八位数,奉贤税务局还找她拍过反诈宣传片,片尾她比心:依法纳税,人人有责。
弹幕刷屏:姐,你才是国家认证。
最戳人的是去年冬天,小区封控,她拉着助理把家里三台烘干机全搬出来,给邻居烘被子,自己蹲走廊啃冷包子。
有人偷拍发业主群,她摆手:别拍,脸肿。
第二天照样五点起床给志愿者熬姜茶,用的就是厨房右边灶台,大火滚三分钟,姜切得比酒店还细。
那天之后,整栋楼喊她“多海姐”,没人再提“韩国明星”四个字。
从偶像剧里跑出来的灰姑娘,终于把生活过成了“中式爽文”。
没有大制作,没有热搜包年,就是一点点把根扎下去:学语言、交税、买房、包粽子、写毛笔字,甚至学会在菜市场为两块钱讨价还价。
网友总结得绝:别人来中国赚钱,她干脆把下辈子也存进来了。
来源:湖边写生的画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