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阿姨59岁了,退休后生活规律,餐桌上总能看到鸡蛋——白煮、蛋羹、蛋汤,每天都得来两个。邻居们都觉得她身体不错,连感冒都少见。有天家门口议论开了:“你看新闻没?说鸡蛋吃多了心脏病和癌症会多!”这一消息让张阿姨心里犯了嘀咕,老伴儿甚至劝她少吃点鸡蛋。可鸡蛋不是被
张阿姨59岁了,退休后生活规律,餐桌上总能看到鸡蛋——白煮、蛋羹、蛋汤,每天都得来两个。邻居们都觉得她身体不错,连感冒都少见。有天家门口议论开了:“你看新闻没?说鸡蛋吃多了心脏病和癌症会多!”这一消息让张阿姨心里犯了嘀咕,老伴儿甚至劝她少吃点鸡蛋。可鸡蛋不是被称作营养“全能王”吗?怎会“多吃有风险”?
事实上,随着浙大团队的一项重磅研究登上热搜,“每天多吃半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可能升高”的结论,让不少中老年人开始重新审视日常餐桌上的鸡蛋。这个看似“反常识”的观点背后,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安心吃?医生怎么看?结局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鸡蛋被誉为高品质蛋白来源,一个50克的标准鸡蛋含有约6.7克蛋白质、186毫克胆固醇,同时富含卵磷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很多权威指南都认同,鸡蛋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关于“鸡蛋吃多了会不会危害健康”,争议不断。
浙大公共卫生学院近期分析了全国20万中国成年人的长期随访数据,发现每天多吃0.5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上升约8%和7%。这一数据一发布,立刻引发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同时强调,鸡蛋消费和死亡风险的关系呈“U型曲线”——吃太少或太多都可能不理想,每日摄入1个左右的人群健康风险最低。
那么,鸡蛋真的会“致命”?其实答案并不绝对。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蛋黄中胆固醇对部分高危人群(如已有心血管病史者)可能增加负担,但鸡蛋本身还有卵磷脂等多种有益成分,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并且蛋白质吸收率高。美国最新《膳食指南》也并未要求完全限制鸡蛋摄入,仅针对特殊人群建议节制。
关键在于“多吃多少”、怎样吃、谁不适宜。
一是胆固醇摄入增加,心血管风险或略升。
浙大团队数据显示,每天鸡蛋摄入从1个提升到1.5个,胆固醇日摄入增加80-90毫克,部分动脉硬化风险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8%左右。但普通健康成年人,适量鸡蛋对血脂影响很有限。需要谨慎的是已有高胆固醇、冠心病、糖尿病基础的中老年人,长期超量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二是蛋白质过量,不利于肾功能薄弱者。
鸡蛋高蛋白,对体力活动较少及肾功不全者,长期超标摄入易加重肾脏代谢负担。中华医学会提醒:每人每日蛋白总量控制在1-1.2克/公斤体重,鸡蛋2个已达上限,搭配牛奶、肉鱼易超标。50岁以上人群若有肾功能异常,更需个性化调整。
三是烹饪方式影响健康效应,炸蛋煎蛋风险高。
研究发现,把鸡蛋做成煎蛋、蛋黄酱等高油脂高温加工形式时,健康风险更高。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油炸鸡蛋摄入与心脏病发病率增加有关,而水煮、蒸蛋更利健康。很多“鸡蛋致癌”的担忧,其实和高温反复加热生成的有害物质有关,而非鸡蛋本身。
要科学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分配蛋类摄入。对于无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每天1个鸡蛋足够,70岁以上或有心血管病史者建议不超过1个,部分肾病患者宜减量甚至间断摄入。
要选健康烹饪方式,水煮、清蒸、蛋花汤首选。避免高油、高盐烹饪法,减少有害物质,被证实更有益。
不要长期单一依赖鸡蛋作主食。建议与豆制品、瘦肉、鱼虾等交替,保证营养多样。
不要听信“吃越多越补”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极端说法。蛋黄虽胆固醇高,但富含多种微量营养素,不可盲目舍弃。
小贴士:把鸡蛋当作餐桌的一份子,而不是营养的全部。科学的饮食结构兼顾蛋、肉、菜、豆,才是真正利于长久健康的关键。
健康的鸡蛋摄入习惯,不仅仅是数量问题。
通过对海量人群的流行病学追踪,浙大团队等国内外多项权威研究已达成基本共识:适量鸡蛋摄入有益健康,过量与不及皆不可取。个体差异和基础疾病决定了每个人的“宜吃量”,只有了解自身实际状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科学饮食之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喝蛋汤、吃鸡蛋羹,记得结合个人健康状况选择适当份量,定期体检观察血脂血糖等指标变化,有问题及时请正规医生个性化指导。
中老年朋友们,不要因为“标题吓人”就贸然改变饮食,更不要轻信极端饮食法。把握适度、均衡、多样,才是健康之本。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一饭一蔬、一汤一蛋中。鸡蛋虽好,请务必适量,结合身体状况,把它吃得科学、吃得安心。如果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有疑虑,一定要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避免盲目跟风。关于鸡蛋和疾病风险,科学最终会给出答案,但每个人的健康,却握在自己手里。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Wu, Y., et al. (2022). Association of Egg Consumption With Blood Lip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 Cohort Study in Chinese Adults. JAMA Network Open.
Zhong, V. W., et al. (2019).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Cholesterol or Egg Consumption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JAMA.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方公告(2023-2024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来源:张守健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