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乔迁说人太多没请我,我在家悠闲做大餐,堂哥打电话:帮个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3 14:15 1

摘要:2023年的秋,南方的桂花开得正盛,风里飘着甜丝丝的香。我刚下班回到家,钥匙还没插进门锁,就听见屋里妈妈的声音:“晚晚回来啦?快进来,你大伯刚打电话来。”

第一章 秋阳里的“人太多”

2023年的秋,南方的桂花开得正盛,风里飘着甜丝丝的香。我刚下班回到家,钥匙还没插进门锁,就听见屋里妈妈的声音:“晚晚回来啦?快进来,你大伯刚打电话来。”

我推开门,放下帆布包,换了拖鞋,走到客厅。妈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手机,眉头有点皱,桌上放着一个红色的信封,里面是准备好的乔迁贺礼——两千块钱,是我们家的心意。

“大伯说啥了?”我拿起桌上的苹果,擦了擦,咬了一口,甜津津的。

“你大伯说下周六乔迁,搬去城西的新小区,问我们去不去。”妈妈顿了顿,声音低了点,“然后又说,这次请的人多,都是你大伯生意上的朋友,还有你姑奶奶他们,家里坐不下,让我们下次再聚,这次就不麻烦我们跑了。”

我咬苹果的动作顿了一下,心里有点发涩,却不意外。大伯林建国,在我们家这一辈里算“有本事”的,早年做建材生意赚了钱,后来又开了个小装修公司,这些年过得风生水起,说话做事也越来越“讲究”——只跟有用的人往来。我们家呢,爸爸是退休的中学老师,妈妈是社区网格员,我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一家三口都是普通工薪族,在大伯眼里,大概就是“帮不上忙”的亲戚,可来可不来。

“知道了,”我把苹果核扔进垃圾桶,语气尽量平淡,“正好我下周六也想在家歇着,最近上班太累了。”

妈妈看着我,有点担心:“你别往心里去,你大伯就是那样的人,眼里只有生意上的事。其实我跟你爸也不想去凑那个热闹,就是怕你觉得委屈。”

“我不委屈。”我笑了笑,走到厨房,打开冰箱,看里面有什么菜,“真的,比起去跟一群不熟的人吃饭,我更想在家自己做点好吃的,舒舒服服待一天。”

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小时候,大伯家还没这么有钱,我们两家走得挺近。每到过年,大伯会带着堂哥林浩来我们家,妈妈会做一大桌菜,我和林浩一起放烟花,大伯会摸着我的头说“晚晚真乖,比浩浩懂事”。那时候的大伯,眼里还有点亲戚情分,不是现在这样,把“有用没用”挂在脸上。

后来,大伯的生意越做越大,搬了两次家,一次比一次宽敞。我们家还是住在老小区的两居室,爸爸说“住惯了,不想搬”,其实是觉得没必要花那个钱。从那以后,大伯家的聚会就越来越少请我们了——上次堂哥结婚,我们去了,坐在最角落的桌,大伯忙着跟生意伙伴敬酒,全程没跟我们说几句话;去年爸爸生病住院,大伯只打了个电话,说“忙着谈生意,没空来看,让我们好好照顾爸爸”,连个水果篮都没送。

“对了,”妈妈走进厨房,“你姑奶奶也会去你大伯家,她上次打电话还问你呢,说好久没见你了,想跟你聊聊。”

姑奶奶是爸爸的姑姑,小时候最疼我,不管家里谁有出息,她都一视同仁,从不嫌贫爱富。听到姑奶奶会去,我心里稍微舒服了点——至少,还有人惦记着我。

“知道了,到时候我跟姑奶奶打个电话。”我拿出冰箱里的五花肉,“妈,下周六我想做红烧肉,再买条鲈鱼清蒸,你教我的凉拌藕片也做一个,咱们娘俩在家好好吃一顿。”

妈妈笑着点头:“好啊,你想吃啥,妈陪你去买。你大伯家的热闹咱不凑,咱们自己过得舒服就行。”

接下来的几天,我上班的时候偶尔会想起大伯的乔迁宴,心里还是有点别扭,但很快就被工作和对周六大餐的期待冲淡了。我甚至列了个菜单:红烧肉、油焖大虾、清蒸鲈鱼、凉拌藕片、蒜蓉西兰花,再做个番茄蛋汤,都是我爱吃的,也是妈妈擅长的。

周五晚上,我跟妈妈去了小区门口的菜市场。秋末的菜市场很热闹,摊位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水产,还有刚杀好的鸡鸭。我们买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老板说“这个做红烧肉最好,炖出来香”;买了一斤大虾,活蹦乱跳的;还买了一条鲈鱼,老板帮忙处理干净;蔬菜买了西兰花、藕、番茄、鸡蛋,都是新鲜的。

回家的路上,妈妈拎着菜,跟我说:“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红烧肉,每次都能吃两碗饭。那时候你大伯还说,要跟我学做红烧肉,给浩浩吃,结果学了一次就嫌麻烦,再也没学过。”

我笑着说:“还是妈做的最好吃,别人学不会。”

回到家,我们把菜收拾好,五花肉切成块,用冷水泡着去血水;大虾剪去虾须虾线,用料酒腌着;鲈鱼放在冰箱冷藏,明天早上再蒸。一切准备就绪,我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看到堂哥林浩发的朋友圈——是大伯新家的照片,宽敞的客厅,大落地窗,装修得很豪华,配文“下周乔迁,欢迎各位亲朋好友来聚”。

我划走朋友圈,没点赞,也没评论。心里想:这样的热闹,不凑也罢。

第二章 厨房里的烟火气

周六早上,我醒得很早,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暖融融的。妈妈已经在厨房忙活了,正把泡好的五花肉焯水,锅里冒着热气,飘着肉香。

“醒啦?快去洗漱,早饭快好了,吃完咱们就做大餐。”妈妈回头跟我说,脸上带着笑。

我洗漱完,走到厨房,帮妈妈递碗筷。早饭很简单,白粥、咸鸭蛋、还有妈妈腌的萝卜干,却是我最爱吃的。我们一边吃早饭,一边聊家常,妈妈说社区里的事,我说说公司里的趣事,没人提大伯的乔迁宴,气氛很轻松。

吃完早饭,我们开始准备大餐。第一步,做红烧肉。妈妈站在灶台前,我在旁边打下手。妈妈把焯好水的五花肉捞出来,沥干水分,锅里放少许油,加冰糖,小火炒出糖色——琥珀色的糖液裹在肉上,瞬间就香了。然后加姜片、葱段、八角、桂皮,翻炒出香味,加生抽、老抽,再倒热水,没过五花肉,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

“炖红烧肉得有耐心,小火慢炖一个小时,肉才会软烂,入口即化。”妈妈一边搅锅,一边跟我说,“你以后自己住,也可以做,步骤不难,就是费时间。”

“我记着呢,上次你教我的,我还记在笔记本上了。”我笑着说,拿出手机,拍下锅里咕嘟咕嘟的红烧肉,发了个朋友圈,配文“周末的快乐,是红烧肉给的”。

很快,评论区就热闹了,同事说“看着就好吃,求菜谱”,发小问“在家干嘛呢,不出来玩?”,我一一回复,唯独没提大伯的事。

接下来,处理鲈鱼。我把鲈鱼从冰箱里拿出来,化冻后用清水洗干净,在鱼身上划几刀,方便入味。妈妈教我,在鱼肚子里塞姜片、葱段,表面抹上盐和料酒,静置十分钟。然后准备蒸鱼豉油,切点姜丝、葱丝,等会儿蒸好鱼,浇上热油,香味就出来了。

“清蒸鲈鱼最考验火候,水开后放鱼,蒸八分钟,关火焖两分钟,时间长了肉就老了,短了不熟。”妈妈一边准备调料,一边跟我说,“你爸最爱吃这个,每次做,他都能吃半条。”

说起爸爸,我心里有点软。爸爸退休后,每天早上去公园打太极,下午在家看书、写字,脾气很好,从不跟人争长短。上次大伯说不请我们去乔迁宴,爸爸还劝我:“你大伯就是忙,咱们不去,省得给他添麻烦,咱们自己在家吃舒服。”

十点多的时候,红烧肉炖好了,满屋都是香味。妈妈把红烧肉盛在一个青花瓷碗里,红亮的肉块,上面撒了点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我忍不住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软烂香甜,是记忆里的味道,瞬间就满足了。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妈妈笑着拍了拍我的手,“接下来做油焖大虾,你爱吃的。”

做油焖大虾,妈妈让我来操作。我按照妈妈教的步骤,锅里放适量油,油热后放姜片、蒜末爆香,然后放入腌好的大虾,翻炒至虾身变红,加生抽、老抽、糖、料酒,再加点热水,盖上锅盖焖三分钟,最后收汁,撒上葱花。

大虾做好后,颜色红亮,香味扑鼻。我尝了一个,虾肉Q弹,咸甜适中,比外面餐馆做的还好吃。妈妈看着我,眼里满是欣慰:“我们晚晚越来越能干了,以后自己做饭也饿不着了。”

中午十二点,所有的菜都做好了。我把菜端上桌:红亮的红烧肉、油焖大虾,雪白的清蒸鲈鱼,翠绿的蒜蓉西兰花,还有清爽的凉拌藕片,最后端上番茄蛋汤。一桌菜,色彩丰富,香味四溢,看着就很有食欲。

“开吃!”妈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咱们娘俩今天好好吃一顿,不醉不归。”

我笑着点头,也夹了一只大虾。刚吃了两口,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林浩”——是堂哥。

我愣了一下,心里有点疑惑:堂哥这时候打电话来干嘛?乔迁宴应该正热闹,他不是应该在陪客人吗?

妈妈也看了看我的手机,小声说:“接吧,看看他有啥事。”

我按下接听键,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喂,哥,有事吗?”

第三章 电话里的“帮个忙”

“晚晚,你在家呢?”电话里传来堂哥林浩的声音,有点急,还夹杂着嘈杂的人声,应该是在大伯家,“跟你说个事,你能不能帮个忙?”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是要帮忙。我没立刻答应,问:“什么事啊?我正吃饭呢。”

“是这样,”林浩的声音更急了,“姑奶奶来了,你知道的,她最爱吃咱妈做的梅干菜扣肉,刚才吃饭的时候,她还问起,说好久没吃了。我们家没准备这个菜,我妈也不会做,你看你能不能……能不能现在做一份,送过来?挺急的,姑奶奶还在这儿等着呢。”

我握着手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大伯家乔迁,请了那么多人,准备了那么多菜,却偏偏忘了姑奶奶爱吃的梅干菜扣肉;平时不请我们,现在需要人救火了,就想起我了,还觉得理所当然。

“梅干菜扣肉?”我顿了顿,故意放慢语速,“这个菜做起来挺费时间的,得泡梅干菜,还得煮肉、蒸肉,至少要一个小时,你们等得起吗?”

“一个小时?这么久?”林浩有点惊讶,然后又催道,“那你快点做,尽量快一点,姑奶奶在这儿,总不能让她失望吧?你也知道,姑奶奶小时候最疼你了,你就当是给姑奶奶做的。”

听听,这话说的,好像我不做就是对不起姑奶奶。我心里冷笑,却没表现出来,毕竟姑奶奶是无辜的,我不想让她失望。

“行吧,”我叹了口气,“我家里有梅干菜吗?我得找找。”

“应该有吧,上次咱妈不是给你带了吗?你赶紧找找,做快点,我在小区门口等你。”林浩说完,没等我再说话,就挂了电话。

我放下手机,看着桌上的大餐,一点食欲都没了。妈妈也放下筷子,看着我,有点生气:“这林家浩,真是被你大伯宠坏了,什么事都觉得理所当然!你大伯家乔迁不请咱们,现在要做菜了,就想起你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妈,别生气。”我拍了拍妈妈的手,“主要是姑奶奶想吃,我不想让姑奶奶失望。梅干菜扣肉我会做,你教过我的,就是费点时间,我现在就做,送过去就回来,不留下吃饭。”

妈妈还是有点不放心:“那你路上小心点,送过去就赶紧回来,别跟他们多啰嗦。”

“知道了。”我站起来,走到厨房,打开橱柜,果然有妈妈上次给我带的梅干菜,用密封袋装好的,还很干燥。

做梅干菜扣肉的步骤,我记得很清楚。首先,把梅干菜用温水泡发,至少要泡二十分钟,泡软后淘洗干净,挤干水分;然后,取一块五花肉,放进锅里,加姜片、料酒,煮二十分钟,煮到八成熟,捞出来沥干水分,在肉皮上抹上老抽,晾干;接着,锅里放少许油,把肉皮朝下放进锅里,炸至肉皮金黄,捞出后切成厚片;然后,把梅干菜炒香,加生抽、糖、盐调味,铺在碗底,再把肉片摆好,肉皮朝下,放进蒸锅,大火蒸四十分钟,最后倒扣在盘子里,就做好了。

我赶紧动手,先泡梅干菜,然后把五花肉放进锅里煮。妈妈在旁边帮我打下手,给我递姜片、料酒,嘴里还在念叨:“你说你大伯,平时不把咱们当回事,现在用得着咱们了,就这么着急,真是……”

我没接话,专心做着菜。心里想着,做完这个菜,送过去,跟姑奶奶打个招呼,就赶紧回来,继续吃我的大餐。我不想跟大伯家有太多牵扯,也不想让自己心里不舒服。

二十分钟后,五花肉煮好了,我捞出来,抹上老抽,晾干。这时候,梅干菜也泡好了,我淘洗干净,挤干水分,放进锅里炒香,加调料调味。妈妈帮我把肉片切好,摆进碗里,铺上梅干菜,放进蒸锅。

“四十分钟,你先去客厅歇会儿,我在这儿看着。”妈妈说。

“不用,我在这儿等。”我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看着蒸锅冒出来的热气,心里有点乱。想起小时候,姑奶奶经常带梅干菜来我们家,妈妈就会做梅干菜扣肉,我和林浩都爱吃,每次都抢着吃。那时候,林浩还会跟我说“晚晚,下次我让我妈也做,咱们一起吃”,可后来,他再也没提过。

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梅干菜扣肉蒸好了。我小心地把碗取出来,倒扣在一个漂亮的盘子里——这个盘子是妈妈上次给我的,说是她年轻时买的,一直没舍得用。扣肉的肉皮红亮,梅干菜的香味扑鼻,看起来就很好吃。

“好了,赶紧装起来,送过去吧。”妈妈帮我把扣肉装进保温盒里,“路上小心,记得早点回来。”

我接过保温盒,点了点头,穿上外套,出门了。

第四章 新家里的尴尬与暖意

大伯家住在城西的“锦绣花园”,是个高档小区,我之前只在林浩的朋友圈里见过。我打车过去,大概二十分钟就到了。小区门口很热闹,停了很多车,还有不少人进进出出,应该都是来参加乔迁宴的。

我给林浩打电话,他很快就出来了,穿着一件新的夹克,头发梳得油亮,看到我,赶紧接过保温盒:“你可算来了,姑奶奶都问了好几次了。快跟我进去。”

我跟着林浩走进小区,心里有点不自在。小区环境很好,有草坪、喷泉,还有儿童游乐设施,跟我们住的老小区完全不一样。走到一栋高层楼下,林浩说:“我家在18楼,电梯快,一会儿就到。”

进了电梯,林浩跟我说话,语气有点随意:“晚晚,你今天怎么没来啊?我爸说人太多,坐不下,我还以为你会来呢。”

我心里冷笑,面上却很平静:“家里有点事,走不开,刚好你打电话来,我就过来帮忙了。”

林浩没听出我的言外之意,还笑着说:“也是,不过你来了正好,姑奶奶想见你。”

电梯到了18楼,门一开,就听见里面传来热闹的声音,有说笑声,还有酒杯碰撞的声音。林浩推开门,喊了一声:“妈,晚晚来了,梅干菜扣肉也带来了!”

我跟着林浩走进客厅,心里有点局促。客厅很大,装修得很豪华,水晶吊灯亮得晃眼,沙发是真皮的,茶几上摆满了水果和零食,客人很多,三三两两地站着聊天,手里拿着酒杯。

大伯林建国正跟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说话,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脸上挤出一点笑容:“晚晚来了?怎么没提前说一声?快坐,快坐。”

我点了点头,没说话,心里有点不舒服。他明明知道没请我,现在却装模作样地问我怎么没提前说,真是虚伪。

赵阿姨(大伯母)从厨房走出来,接过林浩手里的保温盒,笑着说:“哎呀,晚晚来了,辛苦你了,还特意做了梅干菜扣肉。快坐,我给你倒杯水。”

我还是点了点头,说:“不用麻烦了,阿姨,我就是来送菜的,送完就走。”

“走什么走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姑奶奶,她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晚晚,好久没见你了,快跟我坐,跟我说说你最近怎么样。”

姑奶奶还是老样子,头发有点白了,却很精神,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她拉着我的手,很温暖,让我心里的局促少了点。

“姑奶奶,我挺好的,上班挺顺利的,爸妈也挺好的。”我笑着说。

“那就好,那就好。”姑奶奶拉着我坐在沙发上,转头对大伯说,“建国,你也是,乔迁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请晚晚一家来?晚晚可是你亲侄女,你这做大伯的,怎么能忘了她?”

大伯的脸一下子红了,有点尴尬,赶紧说:“妈,我不是忘了,是这次请的人太多,家里坐不下,想下次再单独请晚晚一家吃饭。”

“坐不下?”姑奶奶皱了皱眉,“我看你这客厅挺大的,再多几个人也坐得下。你就是眼里只有那些生意上的朋友,把自己家的亲戚忘了!”

姑奶奶的话有点重,周围的客人都看了过来,大伯的脸更红了,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赵阿姨赶紧打圆场:“妈,您别生气,是我不好,我忘了跟建国说,下次我们一定请晚晚一家吃饭。”

姑奶奶没再说话,只是拉着我的手,跟我聊家常,问我工作怎么样,有没有对象,还说“有合适的一定要告诉我,我帮你把关”。我一一回答,心里暖暖的——只有姑奶奶,是真心关心我的。

这时候,赵阿姨把梅干菜扣肉端了上来,放在餐桌上,喊大家吃饭。客人们都围了过去,姑奶奶拉着我也过去,给我夹了一块扣肉:“晚晚,快尝尝,你做的肯定好吃。”

我咬了一口,确实好吃,梅干菜的香味和肉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软烂香甜。姑奶奶看着我,笑着说:“还是晚晚做的好吃,比你大伯母做的好吃多了。”

赵阿姨在旁边笑着说:“是啊,晚晚手巧,以后要多跟晚晚学学。”

吃饭的时候,姑奶奶一直给我夹菜,还跟我聊小时候的事,说“你小时候最爱跟在我后面,喊我姑奶奶,要吃糖”,说得我心里暖暖的。大伯和赵阿姨偶尔也跟我说话,问我工作的事,语气很客气,却有点疏远,大概是因为姑奶奶刚才的话,有点愧疚。

林浩坐在我旁边,一边吃一边跟我说:“晚晚,你做的梅干菜扣肉真好吃,下次有空再做给我吃啊。”

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他倒是好意思说,平时不跟我联系,现在吃了我的菜,就想让我下次再做,真是把我的好当成理所当然。

吃完饭,客人们开始陆续走了。姑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晚晚,我跟你一起走,我正好想去看看你爸妈,好久没见他们了。”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好啊,姑奶奶,我跟你一起回去。”

大伯和赵阿姨赶紧说:“妈,您不再坐会儿了?”

“不坐了,”姑奶奶说,“我跟晚晚回去看我侄子侄女,比在这儿跟你们这些生意人聊天舒服。”说完,拉着我就走。

走出大伯家,我心里松了口气。姑奶奶拉着我的手,小声说:“晚晚,别跟你大伯计较,他就是那样的人,眼皮子浅,眼里只有钱。你别往心里去,以后有什么事,跟姑奶奶说,姑奶奶帮你。”

我点了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没想到,最关心我的,竟然是姑奶奶。

“对了,”姑奶奶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塞给我,“这个是姑奶奶给你的,乔迁没给你准备礼物,这个你拿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赶紧推辞:“姑奶奶,不用,您的心意我领了,红包我不能要。”

“拿着!”姑奶奶把红包塞进我手里,“这是我的心意,你要是不收,就是不把我当姑奶奶。”

我没办法,只好收下红包,心里暖暖的。

第五章 归途的晚风与家常的暖

我和姑奶奶打车回我们家的老小区。路上,姑奶奶一直在跟我聊家常,问我爸妈的身体怎么样,爸爸退休后有没有坚持打太极,妈妈的社区工作忙不忙。我一一回答,跟她说爸爸现在每天早上都去公园打太极,还认识了几个朋友,经常一起下棋;妈妈的社区工作虽然忙,但很开心,居民们都很喜欢她。

姑奶奶听了,笑着说:“那就好,你爸妈都是老实人,就该过得开开心心的。不像你大伯,整天想着赚钱,把亲情都忘了。”

我没接话,心里却很认同。大伯这些年,确实把赚钱看得太重了,连最基本的亲情都忽略了。

很快,就到了我们家的小区。小区虽然老,但很干净,门口的老槐树已经有几十年的树龄了,枝繁叶茂。我们走进楼道,楼道里有点暗,姑奶奶却很熟悉,说:“我记得你家在三楼,对吧?以前我经常来,现在老了,记性有点差了,却还记得。”

我笑着说:“是啊,姑奶奶,我们家还在三楼,没变。”

走到家门口,我掏出钥匙开门,喊了一声:“爸,妈,我回来了,姑奶奶也来了!”

爸爸和妈妈赶紧从屋里出来,看到姑奶奶,都很开心。爸爸笑着说:“姑,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妈妈赶紧去倒茶,拿水果。

姑奶奶走进屋,看着我们家的摆设,笑着说:“还是你们家舒服,虽然小,却很温馨,不像建国家,那么大,却冷冰冰的,没有家的味道。”

我们都笑了。爸爸给姑奶奶递了根烟,姑奶奶说:“我早就不抽烟了,现在注重养生。”妈妈端来一杯热茶,姑奶奶接过,喝了一口,说:“还是你泡的茶好喝,有家里的味道。”

我们坐在客厅里,聊得很开心。姑奶奶跟爸爸聊他的太极,跟妈妈聊社区的事,还跟我聊我的工作和生活。妈妈把中午没吃完的菜热了热,端上桌,说:“姑,您别嫌弃,都是家常便饭,您尝尝。”

姑奶奶笑着说:“我就爱吃家常便饭,比建国家的大鱼大肉好吃多了。”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气氛很温馨。姑奶奶还跟我们说起小时候的事,说爸爸小时候很调皮,经常爬树掏鸟窝;说妈妈刚嫁过来的时候,很害羞,做的饭却很好吃。我们听得哈哈大笑,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下午四点多,姑奶奶要走了,说还要去看看她的另一个孙子。爸爸和妈妈送她到楼下,我也跟着去了。姑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晚晚,以后有空多去看看我,别跟你大伯一般见识,自己过得开心最重要。”

我点了点头,说:“知道了,姑奶奶,我会去看您的。”

姑奶奶走后,我和爸妈回到家。妈妈看着我手里的红包,问:“这是姑奶奶给你的?”

我点了点头,把红包递给妈妈:“妈,您拿着,姑奶奶的心意。”

妈妈接过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千块钱。妈妈叹了口气,说:“姑奶奶总是这么疼你,你大伯要是有姑奶奶一半的心思,也不会这样。”

爸爸说:“别跟你大伯计较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对了,晚晚,今天辛苦你了,还特意做了梅干菜扣肉送过去。”

“不辛苦,”我笑着说,“主要是为了姑奶奶,不然我才不去呢。”

妈妈笑着拍了拍我的手:“咱们晚晚长大了,懂事了。走,咱们把剩下的菜热了,继续吃咱们的大餐,刚才你没吃好。”

我点了点头,心里很满足。虽然大伯家的乔迁宴没请我,让我有点不舒服,但有爸妈的陪伴,有姑奶奶的关心,还有这一桌子的家常便饭,我觉得比去参加任何热闹的宴会都开心。

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手里拿着姑奶奶给的红包,心里暖暖的。手机响了,“晚晚,今天谢谢你了,梅干菜扣肉很好吃,我妈说下次请你吃饭。”

我看了看微信,没回复,直接把手机放在一边。我知道,赵阿姨说的“下次请吃饭”,大概率是客套话,就算真的请了,我也不会去。我不想再勉强自己融入不重视我的圈子,也不想再因为大伯家的事让自己不舒服。

真正的幸福,不是去凑别人的热闹,而是珍惜自己身边的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像现在,有爸妈在身边,有爱吃的饭菜,有姑奶奶的关心,这就够了。

第六章 不请自来的“饭局”与清醒的选择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往常一样上班、下班,跟爸妈一起吃饭、聊天,日子过得很平静。林浩没再给我发微信,大伯和赵阿姨也没提“请吃饭”的事,我心里一点都不意外,反而觉得轻松——这样就不用再纠结要不要去了。

周五晚上,我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了赵阿姨的电话。

“晚晚,下班了吗?”赵阿姨的声音很热情,跟上次在她家时的客气不一样。

“刚下班,阿姨,有事吗?”我有点疑惑,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打电话来。

“是这样,”赵阿姨笑着说,“上次你送梅干菜扣肉过来,还没好好谢谢你,我跟你大伯商量了一下,想明天请你和你爸妈吃饭,就在咱们小区门口的‘家常菜馆’,你看怎么样?”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赵阿姨真的会请吃饭。我心里有点犹豫,不想去,可又不知道怎么拒绝,毕竟是长辈主动邀请。

“阿姨,不用这么麻烦,就是一点小事,不用特意请吃饭。”我尽量委婉地说。

“不麻烦,不麻烦!”赵阿姨赶紧说,“就是想跟你们聚聚,你爸妈也好久没跟你大伯聊天了。就这么定了,明天中午十二点,‘家常菜馆’,我订好包厢了。”

赵阿姨把话说得这么死,我不好再拒绝,只好说:“那好吧,阿姨,明天我们准时到。”

挂了电话,我跟爸妈说了这件事。妈妈皱了皱眉:“你大伯家怎么突然想起请我们吃饭了?不会又有什么事吧?”

爸爸说:“应该不会,可能是姑奶奶说他们了,他们有点愧疚,想弥补一下。去就去吧,都是亲戚,别把关系闹得太僵。”

我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踏实。我总觉得,大伯家突然请我们吃饭,不会这么简单。

周六中午,我们准时到了“家常菜馆”。赵阿姨已经在包厢门口等我们了,看到我们,赶紧笑着迎上来:“来了?快进去,你大伯和浩浩都在里面等着呢。”

我们走进包厢,大伯和林浩都在。大伯穿着一件新的衬衫,笑着说:“来了?快坐,快坐,菜我已经点好了,都是你们爱吃的。”

我和爸妈坐下,服务员很快就把菜端了上来,有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还有一个汤,都是家常便饭,却很丰盛。

“快吃,快吃,别客气。”赵阿姨给我们夹菜,“晚晚,你多吃点鱼,补充营养。”

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大伯问爸爸退休后的生活,爸爸说“每天打太极、看书,很舒服”;赵阿姨问妈妈社区的事,妈妈说“最近在搞垃圾分类,有点忙,但很开心”;林浩偶尔插几句话,说他最近在跟朋友做一个小项目,看起来很得意。

一开始,气氛还挺融洽的。可吃到一半,大伯突然话锋一转,说:“对了,小明(我爸的名字),跟你说个事。我最近想扩大装修公司的规模,需要一笔钱,大概五十万,你看你能不能帮我凑一点?你退休工资也不少,应该攒了点钱吧?”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大伯请我们吃饭,是有目的的——想跟我爸借钱。

爸爸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建国,你也知道,我和你嫂子都是普通工薪族,我退休工资一个月就四千多,你嫂子的工资也不高,平时开销也大,没攒下多少 money,五十万我们实在凑不出来。”

大伯的脸色有点不好看,说:“小明,你别跟我客气,咱们是亲兄弟,我的事就是你的事。我扩大公司规模,以后赚了钱,肯定不会忘了你。你要是不够,跟晚晚凑凑,晚晚上班这么多年,也应该攒了点钱吧?”

话题突然转到我身上,我愣了一下,然后平静地说:“大伯,我刚上班没几年,工资也不高,平时还要交房租、吃饭,没攒下什么钱,帮不了您。”

“你们怎么回事啊?”林浩突然开口,语气有点急,“我爸扩大公司规模,也是为了咱们家好,你们怎么一点都不帮忙?晚晚,你上次做梅干菜扣肉,不是挺能干的吗?怎么现在连点钱都不肯借?”

我看着林浩,心里有点生气。他真是被宠坏了,觉得全世界都该帮他爸,不帮忙就是不对。我冷笑一声,说:“哥,我能干不代表我有钱。我上班是为了养活自己,不是为了给你们借钱。而且,借钱是自愿的,不是强迫的,我们没义务帮你们。”

“你……”林浩还想说什么,被赵阿姨拉住了。

赵阿姨赶紧打圆场:“浩浩,别胡说!晚晚说得对,借钱是自愿的,不能强迫。建国,你也别生气,小明和晚晚可能真的没那么多钱。咱们吃饭,吃饭,别聊这些不开心的事。”

大伯的脸色还是很难看,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喝酒。接下来的饭,吃得很尴尬,没人说话,只有筷子碰碗的声音。

吃完饭后,我们赶紧告辞。走出餐馆,妈妈松了口气,说:“我就知道他们请吃饭没好事,果然是想借钱。”

爸爸叹了口气:“建国就是这样,眼里只有钱,连亲兄弟都想利用。以后咱们还是少跟他们来往,省得麻烦。”

我点了点头,心里很庆幸自己没答应他们。我知道,要是这次借了钱,以后他们肯定会没完没了地找我们帮忙,把我们当成“提款机”。

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心里很平静。我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亲戚都值得真心对待,有些亲戚,只看重利益,不看重亲情。对于这样的亲戚,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距离,不勉强自己,也不委屈自己。

下午,姑奶奶给我打电话,问我大伯请吃饭的事怎么样了。我把大伯想借钱的事跟她说了,姑奶奶叹了口气,说:“我就知道他们没那么好心,请你们吃饭肯定有目的。晚晚,你做得对,别跟他们借钱,他们就是个无底洞,借了就别想还回来。以后别跟他们来往了,省得让自己不舒服。”

我笑着说:“知道了,姑奶奶,我不会跟他们来往了。”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很轻松。我终于做出了选择,不再因为亲情而勉强自己,不再因为大伯家的事而让自己不舒服。我要珍惜身边真正关心我的人,比如爸妈,比如姑奶奶,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晚上,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爸爸开了一瓶红酒,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餐桌上,一边吃,一边聊家常。窗外的夜色很浓,屋里的灯光很暖,我觉得很幸福。

原来,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也不是融入多少热闹的圈子,而是有家人在身边,有简单的家常饭,有温暖的关心。这样的幸福,虽然平凡,却很真实,也很珍贵。

第七章 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再也没跟大伯家联系过。林浩没再给我发微信,大伯和赵阿姨也没再找过我们,好像我们从来不是亲戚一样。我一点都不难过,反而觉得轻松,不用再为他们的事纠结,也不用再看他们的脸色。

周末的时候,我会跟爸妈一起去公园散步,或者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一顿大餐。妈妈会教我做新的菜,比如可乐鸡翅、麻婆豆腐,我学得很认真,每次做成功了,都会跟妈妈击掌庆祝。爸爸会在旁边看着我们,笑着说“我们晚晚越来越能干了,以后肯定能嫁个好人家”。

有时候,姑奶奶会来我们家,跟妈妈一起做饭,跟爸爸一起下棋,跟我一起聊她年轻时的事。姑奶奶还会给我带她自己种的蔬菜,比如青菜、萝卜,说“自己种的,没打农药,好吃又健康”。我会把这些蔬菜做成菜,跟姑奶奶一起吃,姑奶奶总是说“好吃,比外面餐馆做的还好吃”。

工作上,我也越来越顺利。老板很认可我的工作,给我涨了工资,还把一个重要的项目交给我负责。我很努力,每天都认真工作,下班后还会学习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同事们也很喜欢我,经常跟我一起吃饭、聊天,周末还会约我一起去逛街、看电影。

有一次,同事问我:“晚晚,你周末怎么不跟你亲戚一起玩啊?我看你周末总是跟你爸妈在一起。”

我笑着说:“我跟我爸妈在一起很开心,而且我的亲戚很少,没什么可玩的。”

同事没再追问,我也没多说。我不想跟别人说大伯家的事,那是我的隐私,也是我不想回忆的过去。

冬天的时候,我们家的老小区加装了电梯。爸爸和妈妈都很开心,说“以后上下楼方便多了,不用再爬楼梯了”。我也很开心,周末的时候,会陪爸妈坐电梯下楼,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东西,或者去公园晒太阳。

有一天,我在小区门口遇到了林浩。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看起来有点憔悴,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好像是在找工作。他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尴尬地笑了笑:“晚晚,你也在这儿啊?”

我点了点头,没说话,不想跟他多聊。

“那个……”林浩犹豫了一下,说,“我爸的公司没扩大成,还亏了钱,现在公司快倒闭了。我找了好几份工作,都没找到合适的,你能不能帮我找份工作?你在公司上班,认识的人多。”

我看着林浩,心里有点复杂。他以前那么得意,现在却沦落到找我帮忙,真是有点讽刺。可我还是摇了摇头,说:“哥,我在公司只是个普通员工,没能力帮你找工作。你还是自己多找找,或者去人才市场看看,总会找到合适的。”

林浩的脸色有点不好看,说:“你怎么这么绝情?咱们是亲戚,你就不能帮我一下?”

“我不是绝情,是真的没能力帮你。”我平静地说,“而且,当初你爸想跟我们借钱,我们没借,你不是也很生气吗?现在你找我帮忙,我也帮不了你,希望你能理解。”

林浩没再说话,转身就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没有同情,只有释然。我知道,这是他和大伯自己选择的路,后果应该由他们自己承担,我没有义务帮他们收拾烂摊子。

回到家,我跟爸妈说了遇到林浩的事。妈妈说:“他就是自作自受,以前那么嚣张,现在知道难了。你做得对,别帮他,帮了他一次,他还会找你第二次。”

爸爸点了点头:“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别管他们的事。”

我笑着说:“我知道,我不会管他们的事。”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写日记。我写道:“今天遇到了林浩,他想让我帮他找工作,我拒绝了。我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义务帮他。真正的亲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相互的关心和尊重。如果没有这些,这样的亲戚,不如不交。我很庆幸,我有爱我的爸妈,有关心我的姑奶奶,有很好的同事和朋友。这些人,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才是我幸福的源泉。”

写完日记,我合上本子,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小区里的灯光很暖,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一切都那么美好。我知道,我的生活虽然平凡,却很幸福。我不需要大伯家的富贵,也不需要他们的认可,我只需要珍惜身边的人,过好每一天,这就够了。

后来,我听说大伯的公司倒闭了,他们卖了城西的房子,搬回了老小区。林浩也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再也没有以前的嚣张。我没再见过他们,也没再听到过他们的消息,就像他们从来没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一样。

而我,依然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每天上班、下班,周末跟爸妈一起做饭、散步,偶尔跟姑奶奶聊天,跟同事一起玩。我知道,这样的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很真实,很温暖,也很珍贵。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我最幸福的生活。

来源:笑笑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