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晚半年,意大利4S店的中国车可能就要加价排队了。”——9月一张销量表把这句话从车友群炸到投行会议室:比亚迪单月951%的涨幅,直接把去年还在角落里的展台挤进主通道,而奇瑞292%的增速让本地销售都忍不住发朋友圈“今天试驾Omoda的人比喝 espresso
“再晚半年,意大利4S店的中国车可能就要加价排队了。”——9月一张销量表把这句话从车友群炸到投行会议室:比亚迪单月951%的涨幅,直接把去年还在角落里的展台挤进主通道,而奇瑞292%的增速让本地销售都忍不住发朋友圈“今天试驾Omoda的人比喝 espresso 的还多”。
别急着喊“夸张”。
把951%拆成具体数字:去年9月比亚迪在意大利只卖了235辆,今年2471辆,多出来的2236辆里,七成是Seal U。
这款车在国内叫“海豹U”,在国内卷到15万元区间,漂洋过海后标价3.8万欧元,比大众ID.4便宜4000欧,配置表却多出了座椅通风+无线CarPlay。
意大利人一算账:省下的钱够全家去西西里玩两周,于是订单从米兰排到那不勒斯。
更扎心的是补贴时间点。
2025年1月罗马把纯电补贴从3000欧提到4500欧,但设了“前6000辆”的硬封顶。
9月才过三分之二,补贴池就剩不到900辆指标。
比亚迪经销商干脆在店门口竖牌子:“再犹豫就得多花4500欧”,直接把观望用户踹进店里。
这种“补贴倒计时”打法,国内早就玩烂,对南欧却是头一回,效果堪比黑色星期五。
奇瑞的292%没有补贴彩蛋,全靠“颜值+分期”。
Omoda 5在都灵城门口摆了快闪店,车身低趴+贯穿灯带,学生路过先拍照再询价。
金融方案更接地气:48期、尾款30%、年利率3.9%,比当地银行车贷低两个点。
年轻人一算,月供比iPhone分期贵不了多少,干脆把买手机的钱拿去订车。
于是奇瑞销量里,30岁以下车主占到42%,而行业平均只有19%。
有人担心“中国车来了,菲亚特会不会死”?
其实菲亚特9月涨了35%,Panda还是第一。
真相是:意大利人把Panda当“买菜车”,把中国电车当“第二部车”。
市区通勤用电车,周末回村开Panda,两套方案互不冲突。
罗马郊区一户普通家庭车库照片里,左边是锈迹斑斑的Panda,右边是崭新的Seal U,两车价差10倍,却并排停得心安理得——这画面比任何数据都说明问题。
真正难受的是雷诺、标致这些“中间派”。
雷诺Captur 9月下滑28%,4S店销售说:“顾客进门先问‘有没有纯电’,听完续航280km就摇头,转头去比亚迪展台。”法系车把希望押在2026年的新平台,可补贴窗口不会等人。
投行报告里已经出现一句冷到骨头的话:“如果明年Q1中国品牌拿到1.5万辆份额,雷诺意大利工厂将考虑两班改一班。”
充电焦虑也被悄悄抹平。
比亚迪9月底和意大利国家电网签下120座快充站,选址全是A1、A14高速公路服务区,功率拉到150kW,跑一趟佛罗伦萨—罗马,中途补电18分钟。
消息一出,Seal U订单次日又涨15%。
有人调侃:“当年中国人买iPhone排队,现在意大利人买中国车排队,风水轮流转。”
再看总量,9月12.7万辆里纯电+插混占比18.4%,比8月高3.3个百分点。
别小看这3%,放在全年就是4万多辆增量,几乎被中国品牌吃掉一半。
罗马车展主办方已经紧急把2026年展区规划改了:中国馆面积扩大40%,入口直接对着咖啡吧——他们太清楚,意大利人可以先不买车,但绝不能先不喝咖啡。
所以,真正该焦虑的不是“中国车会不会火”,而是“补贴退坡后还能不能原价提车”。
按欧盟法规,2026年补贴将全面退坡,届时Seal U可能涨回4.2万欧元。
现在下单的用户,转手就能省出一辆Vespa。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南欧人开始排队,库存清空的速度比披萨出炉还快。
来源:奋发有为喜鹊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