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一条“冷却—淡化—提溴”的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一滴海水“三变身”,先后被用作发电冷却、生产淡水和提炼高价值化工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梯级增值与高效利用。
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一条“冷却—淡化—提溴”的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一滴海水“三变身”,先后被用作发电冷却、生产淡水和提炼高价值化工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梯级增值与高效利用。
溴,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医药中间体以及农用化学品等领域。当前,我国每年需大量进口溴素,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绿色高效地提取海水中的溴素资源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你看,这瓶像碘伏一样的液体就是溴素,这瓶溴素是我们今天取得的样品。”在唐山蓝仓海洋科技公司(以下称“蓝仓公司”)的检验室,经理曹文强手持一瓶棕红色液体,向记者展示了这段海水旅程的终点,“它的纯度已经达到了优级,是溴素的最高等级。”
唐山蓝仓海洋科技公司经理曹文强向记者展示溴素样品
而这滴海水的奇妙之旅的始点,要从为其提供了“第一股热量”的河北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说起。
在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称“申港公司”),调度员给一墙之隔的河北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部运行值长打电话,申请调取5200吨/小时的海水。
几分钟后,在虹吸井的牵引下,带着余温的发电冷却海水便顺着地下管网奔涌至申港公司,经淡化装置过滤,摇身一变成为供给园区企业的淡化海水。
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海港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钢铁、化工等用水需求巨大的企业入驻。但淡水资源恰恰是这里的稀缺品,传统的市政供水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饥渴”。
申港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刘光明:“海水淡化装置最挑温度,20摄氏度左右效率最高。我厂利用电厂排出来的带着温度的发电冷却水,正好省去了加热环节。他们的废水变成我们的原料,不仅价值提升了,更是双赢的买卖。”
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刘光明检查设备运行
在反渗透膜车间,海水又被加压分离。“目前我们厂有两个反渗透膜堆,单个膜堆日产量是2.5万吨,单个膜堆的体量已经达到了全国最高水平。”
唐山申港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刘光明向记者介绍反渗透膜堆运行情况
海水在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是供给园区企业的优质淡水,另一边则是开启下一段价值旅程的浓盐水。
浓盐水通过一条直径0.9米,长50米的管道,又被直接输送到一墙之隔的蓝仓公司,成为提取溴素的原料。公司经理曹文强道出了其中的“经济账”,“以前盐化工企业提溴,多靠盐田的卤水,冬天一冻就停产,卤水里其它杂质还得额外花钱过滤出去,而我们蓝仓公司利用隔壁的海水淡化管道输送来的浓盐水提溴,含溴量稳定,建设成本低,而且不受冬季温度和海洋环境制约,可以全年连续生产。”
唐山蓝仓海洋科技公司主要生产单元吹气机组
目前,蓝仓公司年产4000吨溴素项目一期进入试生产,每天能从4.5万吨浓盐水中提取3.6吨溴素。“国内40%的溴素需要进口,市场需求量旺盛。目前一吨溴素售价2.8万元,大大提升了海水的利用价值。”
记者 | 河北台 王智华、李悦,唐山台 李昂
编辑 | 温丽茹
责编 | 安 倩
编审 | 谷 曼
监制 | 冯慧杰
终审 | 边宇峰
河北新闻广播
等你……
来源:河北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