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拓者总经理克罗宁一句“不排除下放发展联盟”,直接把杨瀚森的NBA前景搅成了浑水。 国内球迷炸锅了——有人觉得这是对新秀的理性培养,有人却愤愤不平:“首轮16顺位,四年2139万美元合同的天才,凭什么去二级联赛? ” 更微妙的是,克罗宁嘴上说“专注杨瀚森帮助开
开拓者总经理克罗宁一句“不排除下放发展联盟”,直接把杨瀚森的NBA前景搅成了浑水。 国内球迷炸锅了——有人觉得这是对新秀的理性培养,有人却愤愤不平:“首轮16顺位,四年2139万美元合同的天才,凭什么去二级联赛? ” 更微妙的是,克罗宁嘴上说“专注杨瀚森帮助开拓者”,可球队内线还摆着克林根、罗威这些实力派。 这感觉就像给你一颗糖,又提醒你抽屉里锁着退路。
杨瀚森夏季联赛首秀明明惊艳全场:10分4篮板5助攻3盖帽,助攻数创下中国内线球员NBA首秀纪录。 开拓者随队记者都夸他“20岁就会指挥交通”。 可到了第二场,背靠背赛程立刻暴露他体能短板,5次犯规3次失误,美国媒体直接点出他“防守选位和对抗不足”。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表现,让克罗宁的“灵活培养计划”显得既现实又残酷。
其实克罗宁的纠结,早就在选秀夜就埋下了伏笔。 开拓者用首轮16号签选中杨瀚森时,青岛国信体育馆的大屏幕回放着他三年前CBA首秀的狼狈画面——篮下被老将撞得踉跄,却死攥着球不放。 这三年他从CBA菜鸟蜕变成“中国约基奇”,但NBA的竞争尺度远非CBA能比。
看看开拓者的内线阵容就知道克罗宁为什么留后手。 2024年7号秀克林根是球队重点培养对象,上赛季场均接近20分钟出场时间;罗伯特·威廉姆斯虽然伤病多,但健康时是顶级护框手。 更现实的是,杨瀚森的横移速度在中锋里排名靠后,换防时可能被东契奇、亚历山大这类速度型后卫针对。
杨瀚森首战送出的5次助攻,确实有约基奇式的传球灵性;但第二天打背靠背,他立刻暴露出体能瓶颈,赛后自己都承认“身体还没适应”。 这种波动让教练组不得不谨慎——NBA常规赛的强度可比夏季联赛凶残十倍。
发展联盟在NBA生态里从来不是耻辱标签。 像开拓者自己的里诺大角羊队,反而能给新秀提供核心战术地位。 杨瀚森如果去发展联盟,目标很明确:增重至120公斤,三分命中率稳定到35%以上。 这些任务在NBA碎片化的出场时间里反而难实现。
克罗宁的“灵活计划”本质上是场博弈。 若杨瀚森季前赛能证明防守稳定性,可能挤进轮换拿10-15分钟时间;若内线交易发生(比如罗威或艾顿离队),他的机会将更多。 但若适应不顺,发展联盟就是保底选项——总比在NBA坐穿板凳强。
杨瀚森身上压着两重期待:一是开拓者对他“高位策应”战术价值的看重,二是中国球迷对首轮秀的厚望。 他穿李宁服装参加选秀时,品牌股价应声上涨5%。 这种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商业价值,也放大每个决策的争议。
现在开拓者的态度很像“放长线钓大鱼”。 克罗宁不设死路线,反而保留各种可能性。 球队甚至练过“杨瀚森高位发牌+外线四射手”的战术,说明对他有长期构想。但一切的前提,还是看他能否跨过NBA级别的体能和对抗门槛。
来源:篮坛风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