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然,怕什么来什么。最终的比分定格在1比3,又是一场似曾相识的失利。对于守在屏幕前的很多老球迷来说,这个结果甚至谈不上意外,更像是一个早已写好剧本的重播,过程有些许波澜,结局却从未改变。这所谓的复仇之战,最终还是变成了又一次的遗憾。
说真的,当林高远拿下第一局的时候,我心里反而咯噔一下。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最终的比分定格在1比3,又是一场似曾相识的失利。对于守在屏幕前的很多老球迷来说,这个结果甚至谈不上意外,更像是一个早已写好剧本的重播,过程有些许波澜,结局却从未改变。这所谓的复仇之战,最终还是变成了又一次的遗憾。
梁靖崑这个人,怎么说呢,打球有股子蛮劲,就是那种纯粹力量上的压制,不跟你讲太多花里胡哨的线路。而林高远呢,恰恰是靠着灵巧和速度吃饭的。这两种风格的碰撞,本该是棋逢对手,可现实却是,林高远的技术优势在梁靖崑不讲道理的力量面前,显得有些苍白。一旦节奏被对方拖入那种硬碰硬的相持,他就很难受。
“生不逢时”,这四个字现在几乎成了林高远的专属标签。这话听着心酸,却又无比现实。想想看,他身处的这个时代,前有马龙、许昕这样的传奇,后有樊振东、王楚钦这样的新生代王者,每一个都是难以逾越的大山。林高远的天赋和努力,在这样星光熠熠的集体里,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运气和时机。
其实,真正困住他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他的技术,在国内绝对是顶尖的那一拨,细腻的手感和快速的衔接,看他打球是一种享受。可一到关键分,尤其是面对梁靖崑这种熟得不能再熟的队友时,心理上的那道坎似乎就特别难过去。领先的时候稳不住,落后的时候又顶不住,这种波动性消耗了太多他本可以拿下的比赛。
30岁了,对于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挥霍的年纪。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年轻选手的冲击又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失利,都像是在本就不宽的职业道路上又多了一块绊脚石,消耗着他所剩无几的信心和时间。
当然,把一切都归结于心理素质或许有些片面。中国乒乓球队内部的竞争环境,本身就是一台残酷的“绞肉机”。你必须时刻保持在顶峰状态,任何一次状态的滑落,都可能被身后的队友立刻取代。这种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压力,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所以,当看到林高远再次落寞离场时,除了可惜,似乎也说不出别的。他就像一个武艺高强的剑客,剑法精妙,却总是缺少那么一丝杀气。有些故事的结局,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来源:小慧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