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告别娃哈哈!九百亿价值,她为何忍痛“归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3 02:15 1

摘要:2025年9月,一份娃哈哈内部文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自2026年起,娃哈哈部分产品线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娃哈哈告别37年国民品牌,900亿价值说放就放

一份在经销商圈子里流传的内部通知,宣告了一个陪伴中国人37年的国民品牌即将谢幕。

2025年9月,一份娃哈哈内部文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自2026年起,娃哈哈部分产品线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那份《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冷静而沉重地解释:“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解决,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法律风险下。”

这意味着,我们熟悉的蓝白包装娃哈哈矿泉水,或许很快将彻底消失在货架上。

娃哈哈的改名并非简单的品牌焕新,而是一场涉及900亿价值的豪赌。

根据品牌评估机构GYbrand的数据,“娃哈哈”品牌价值高达911.87亿元。但正是这个价值连城的品牌,如今却面临着被“娃小宗”替代的命运。

更名的直接导火索源于娃哈哈特殊的股权结构。

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宗馥莉和职工持股会三方分治的格局,使得“娃哈哈”商标的使用必须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国资股东拥有一票否决权,导致宗馥莉无法独立决定商标授权。

这就像一家人共同拥有一套祖传老宅,每个人都持有钥匙,但任何一个人都能阻止其他人进门。

2025年2月,宗馥莉曾尝试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其控制的宏胜系公司,但被国资方紧急叫停。

商标僵局直接导致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在2025年7月被勒令停产,这家年营收突破1.2亿元的工厂,曾是上海桶装水市场前三的优质资产。

品牌更名的背后,是娃哈哈内部复杂的权力博弈。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宗伟是宗庆后的堂弟,持股30%。他在停产事件后公开表示“始终联系不上宗馥莉”,并指责更名决策未与经销商协商。

这场叔侄反目被业内视为宗庆后时代“分封制”管理模式与宗馥莉职业化改革的正面冲突。

宗馥莉则通过一系列手段试图收回控制权,包括关停18家关联亲属的工厂、清退年销售额300万以下的小经销商等“削藩”举措。

与此同时,宗馥莉对娃哈哈集团进行了大规模人员调整,管理层基本被替换为其控制的宏胜集团的高管。

自2024年开始,大部分娃哈哈集团员工被要求转签合同到宏胜集团。多位娃哈哈集团员工表示,如果不签订新合同,2024年年底奖金将大幅降低,工资也可能少发或停发。

宗馥莉主导下的系列改革引发了广泛争议。

部分娃哈哈集团前高管指出,国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娃哈哈集团,在企业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娃哈哈产品的利润已转移至高管掌控的体外企业,导致娃哈哈集团几乎成为“空壳”。

与之相对的是,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却在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娃哈哈产品工厂。

比如在广东省河源投资10亿元建设饮品及食品包装项目,并计划在武汉扩大产能。

这种操作模式令人联想到一套房子里,公共区域的装修和维护没人愿意出资,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房间里添置高档家具。

近一年来,不少娃哈哈体系内的产品加工厂传出停产的消息。初步统计显示,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系”停工的企业超过15家。

而这些停工的企业中,娃哈哈集团前高管杜建英几乎都持有股权。

品牌更名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反应立竿见影。

娃哈哈抖音官方旗舰店近一个月日均销售额从5万—7.5万元腰斩至1万—2.5万元,粉丝流失超10万。

一位重庆经销商直言:“娃哈哈的品牌号召力是核心价值,换成‘娃小宗’后,我可能不再代理。”

经销商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宗馥莉此前已推动渠道变革,将全国经销商从1.2万家精简至8000家,并提高了销售任务。

这导致部分经销商净利润下滑至2%到3%,扣除成本后几乎无利可图。

品牌切换带来的市场震荡已经显现。

一份据称由经销商流出的文件显示,在娃哈哈将生产权转交给代工厂后,短短两个月内便出现了水质投诉量激增300%,配送延误率上升至18%,核心渠道销量暴跌40%。

法律层面的变数使娃哈哈的转型之路更加坎坷。

2025年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了宗馥莉针对18亿美元资产冻结令的上诉,这笔资产涉及宗庆后非婚生子女发起的遗产诉讼。

与此同时,杭州国资委已介入上海工厂关停事件,要求保障国资权益。

国资股东的态度也显得暧昧不清。

当媒体就商标转让事宜联系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时,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来意后迅速挂断了电话,随后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

这种沉默恰似一场紧张的牌局,各方都紧握手中的牌,不愿轻易亮出底牌。

06 竞争压力:农夫山泉的紧追不舍

除了内部问题,娃哈哈还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

2024年,娃哈哈营收重回700亿元区间,较上年增加200亿元,涨幅约40%,接近2014年728亿元的高位。

然而,这一成绩背后隐藏着隐忧。

农夫山泉2024年营收约为428.96亿元,虽然规模不及娃哈哈,但其增速逐年加快,两者差距在不断缩小。

更值得关注的是,根据《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农夫山泉企业总价值为3100亿,而娃哈哈企业总价值为480亿,农夫山泉的价值是娃哈哈的6倍多。

在无糖茶等细分市场,农夫山泉更是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其品牌“东方树叶”在无糖茶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占据了该品类80%份额。

相比之下,宗馥莉推出的“娃小宗”无糖茶饮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份额,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娃哈哈”三个字承载着深深的情感记忆。

听闻娃哈哈更名的消息,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不舍之情。

“AD钙奶要是印上‘娃小宗’,我喝的时候会不会以为拿错了?”一位网友的评论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35年的名字说换就换,我的童年是要被‘过户’了吗?”

消费者的这些反应印证了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更是一种情感联结。

“娃哈哈”这个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字,经过37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它不仅是瓶装水或AD钙奶,更是许多人童年时光的一部分。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更换包装。曾经熟悉的“娃哈哈”标志,被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沪小娃”所取代。

全新的产品海报醒目地标注着“至真至纯、同宗同源”的字样。

这就像一棵大树被迫分枝,虽然同根同源,却不得不向着不同的方向生长。

娃哈哈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挑战,而消费者们记忆中的那个童年味道,或许真的将随着这次更名而渐行渐远。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