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打开任何一个财经群,都在聊那份“国产科技企业市占率TOP榜”。有人把它当炒股圣经,顶着江波龙、中芯国际的名字猛研究;也有人直接泼冷水,说这榜单一堆“伪第一”,DRAM、AI芯片的排名根本经不起扒。到底这榜单是国产科技的突围成绩单,还是用来忽悠人的数字游戏?
现在打开任何一个财经群,都在聊那份“国产科技企业市占率TOP榜”。有人把它当炒股圣经,顶着江波龙、中芯国际的名字猛研究;也有人直接泼冷水,说这榜单一堆“伪第一”,DRAM、AI芯片的排名根本经不起扒。到底这榜单是国产科技的突围成绩单,还是用来忽悠人的数字游戏?今天咱们就一条一条拆,看看每个“第一”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
先从最没争议的服务器领域说起。IDC刚发的《2024年Q3中国服务器市场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浪潮信息出货量占比28.7%,连续8个季度都是国内第一。这差距有多大?排名第二的华为才19.2%,差了快10个百分点,相当于考试里一个考90分、一个考80分,根本不是一个梯队。而且你知道吗?2024年前三季度,浪潮光服务器就卖了120多万台,其中AI服务器占了35%——反观联想、曙光,AI服务器占比才22%、18%,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反映在股价上更直观:今年以来浪潮股价涨了62%,比同板块平均涨幅高了24个点,北向资金三季度还加仓了2.3亿股。你说,要是这“第一”没含金量,市场能真金白银往里砸吗?
再看芯片制造,中芯国际的“国内代工第一”倒是有硬数据撑着。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在国内晶圆代工市场占了58%,半壁江山都在它手里。但咱得说实话,跟全球比还差得远。同期台积电全球份额56%,比中芯的国内份额还高——这就像你在学校里拿了年级第一,到了全国竞赛里,对手全是比你强的狠角色。更关键的是技术:中芯14nm工艺良率能稳定在95%以上,日常用的消费电子芯片都能造;可台积电5nm良率早超98%,3nm都量产了。所以每次有人说“中芯能替代台积电”,我都想问:这话真不是画饼?短期内真能做到吗?
存储领域的“第一”才叫离谱。榜单说兆易创新是“DRAM市场第一”,但你去查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报告就知道,2024年Q3国内DRAM市场,长鑫存储占42%,三星28%,美光19%,兆易创新才8%!而且它那8%还都是利基型DRAM——就是机顶盒、路由器里用的小容量芯片,跟手机、电脑里的主流DRAM根本不是一回事。这就好比有人拿“青少年跳水比赛冠军”,硬说自己是“跳水项目世界第一”,这不扯吗?反观江波龙的“存储芯片模组第一”,倒真是实打实的。CINNO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波龙全球存储模组份额7.2%,国内占15.3%,比金士顿(12.8%)、威刚(10.5%)都高,尤其是嵌入式存储模组,份额直接干到21%。这种细分领域的真本事,难道不比模糊的“DRAM第一”靠谱?
AI芯片的“第一之争”更像场闹剧。榜单把寒武纪列为“AI芯片第一”,但IDC《中国AI芯片市场白皮书》里写得很清楚:2024年Q2国内AI芯片市场,英伟达占48%,华为昇腾25%,寒武纪才12%。而且大家做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英伟达的A100、H100是给超算中心、大模型训练用的;华为昇腾主打政务、安防;寒武纪的芯片更多用在智能摄像头、自动驾驶感知这些边缘场景。把不同赛道的放一起比份额,就像拿短跑选手和马拉松选手比谁跑的远,有意义吗?再看股价,寒武纪今年波动幅度85%,比华为昇腾产业链平均52%的波动率高太多——市场都在反复摇摆,这不就是对它“第一”身份的质疑吗?
封测和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第一”,倒算是真材实料。长电科技2024年上半年全球封测份额10.3%,全球第三、国内第一,比第二名通富微电(5.8%)高了快一倍。而且它在先进封装(比如SiP、Chiplet)上的收入占比32%,通富微电才18%,华天科技15%,这技术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沪硅产业的“半导体硅片第一”也没水分,SEMI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它在国内12英寸硅片市场占28%,超过立昂微(22%)、中环股份(19%),而且已经通过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的认证,能批量供货了。要知道以前国内12英寸硅片全靠进口,沪硅这突破就像把国外的“技术封锁墙”砸了个洞,这种“第一”才值得咱鼓掌吧?
EDA工具和半导体设备的“第一”,更像是“矮子里拔将军”。华大九天2024年上半年国内EDA份额18%,虽然跟Synopsys(35%)、Cadence(28%)比还差不少,但在国内厂商里已经是绝对第一了,尤其是模拟电路设计EDA,份额直接干到32%,总算打破了国外垄断。北方华创也一样,2024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设备份额22%,超过中微公司(18%)、盛美上海(15%),它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能满足28nm工艺需求,部分还能进14nm产线。但咱得清醒:说它们是“国内第一”,不也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上,咱还只是“追赶者”吗?这种“第一”的含金量,到底该看国内的领先,还是全球的差距?
最后说说PCB和功率半导体。鹏鼎控股连续8年都是全球PCB第一,2024年上半年全球份额13.5%,比第二名臻鼎科技(9.8%)高了快4个点,而且柔性PCB份额28%,苹果、华为都是它的大客户,这实力没的说。但功率半导体的“第一”就乱套了:榜单说闻泰科技是第一,可Yole的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斯达半导占15%,英飞凌12%,闻泰才10%。尤其是IGBT模块,斯达半导份额22%,闻泰才8%。这种榜单和数据对不上的情况,普通投资者能不懵吗?到底该信榜单,还是信第三方报告?
其实咱纠结这些“市占率第一”,根本不是抬杠,而是因为每个“第一”都关乎国产科技的未来。有的是真刀真枪的技术突破,有的是细分领域的默默深耕,有的则是需要理性看待的“阶段性领先”。当浪潮的服务器运往全球数据中心,当中芯的14nm芯片装进国产手机,当华大九天的EDA工具帮咱设计出自己的芯片,这些“第一”才真有意义。可要是把利基市场的“第一”吹成全领域领先,把阶段性优势说成永久胜利,不仅会坑了投资者,还会掩盖产业里的短板。
最后想问大家:以后再看到“市占率第一”的榜单,你是会直接把这些公司加自选股,还是会像今天这样,查一查第三方报告、比一比同板块公司、看一看技术指标?毕竟国产科技要突围,靠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冠军”,而是能在全球赛场上真刀真枪赢的“强者”,你说对吗?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