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心中或许都藏着一个未竟的梦想,有人将它埋在岁月里,有人却愿赌上半生去追寻。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藏着一个未竟的梦想,有人将它埋在岁月里,有人却愿赌上半生去追寻。
四川剑阁县的唐正兴,便是后者。
他曾身着橄榄绿圆了军人梦,却把 “飞向蓝天” 的执念揣了几十年。
直到 55 岁这年,用积蓄和借来的钱买下一架二手自制飞机,试图在田埂上空圆一场迟到的飞行梦。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追梦之旅,最终以二十秒的坠落和熊熊火光,画上了悲情的句号。
四川剑阁县普安镇的山间,总有飞鸟掠过天际。
唐正兴打小就趴在田埂上看,心里悄悄扎下两个根:一个是穿军装,一个是开飞机。
年轻时,他顺利穿上橄榄绿,把青春留在了军营。
可飞行梦却像被风吹走的蒲公英,迟迟落不了地。
退伍后,他在家乡开了家农家乐,日子过得安稳。
可每当看到天空,手指总会不自觉地在空中比划飞机盘旋的轨迹。
跟老战友喝酒时,也总念叨:“要是能开着飞机在老家上空转一圈,这辈子就值了。”
2024 年,这个念头像被浇了水的种子,突然疯长。
唐正兴在一个航空爱好者群里刷到消息:有人自制了一架超轻型共轴双桨飞机,试飞时摔了几次不敢再飞,正急着转手。
他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立刻私聊对方,得知售价 20 多万时,他悄悄翻出存折。
自己的积蓄不够,又找几个老战友凑了几万,瞒着妻子把钱打了过去。
当那架黄白相间的 “铁疙瘩” 被拖车运到村口时,妻子当场就哭了。
这架净重 115 公斤、最大航程 40 公里、最高能飞 600 米的飞机,在妻子眼里是 “要命的东西”。
她跟唐正兴冷战了十天,可唐正兴却每天摸着冰凉的机身傻笑。
他觉得这架飞机不够 “顺手”,又花 15 万请民间师傅改装:
把座椅调低适配自己的身高,加装简易仪表盘,还在机身上刷了醒目的红色条纹,像给老伙计穿了件新衣裳。
没有专业教练,他就网购飞行教程,在农家乐后面的空地推平了一片临时跑道。
每天天不亮,他就背着家人去练飞,晨露打湿裤脚,泥土溅满鞋面,他都不在意。
第一次成功离地两米悬停时,他激动得在驾驶舱里挥舞手臂。
落地后立刻去镇上买了酒菜,围着飞机自斟自饮,还拍了段视频发到网上。
没想到,这段带着乡土气息的飞行视频,竟收获了上千点赞。
“唐飞机” 的绰号,也跟着在村里村外传开了。
累计练飞 9 个小时后,唐正兴已经能熟练完成直飞、倒飞、悬停的动作。
他觉得实现藏了半辈子的梦想,就该让更多人看到,就像当年穿着军装返乡时那样骄傲。
他开通了社交账号,每天直播飞行日常。
镜头里,他操纵着飞机掠过金黄的稻田,螺旋桨卷起的风把稻穗吹得沙沙响。
偶尔,他还会对着镜头喊出 “四川只有我一个会飞共轴飞机” 的豪言。
粉丝数渐渐涨到几万,有人夸他 “老当益壮”,有人羡慕他 “敢追梦”。
这些声音,让他更觉得自己选对了路。
2025 年 9 月 27 日下午,阳光把普安镇的田埂晒得发烫。
14 时 32 分,唐正兴像往常一样打开直播。
手机架在自家门前的老槐树上,镜头对准那片熟悉的临时跑道。
他戴上蓝色安全帽,弯腰钻进驾驶舱,手指在简易仪表盘上按了几下 。
那是他自己加装的,只有几个简单的指示灯。
发动机 “突突” 的轰鸣声响起来,像老黄牛在喘气。
直播间里,一千多名观众刷着弹幕:“唐哥今天秀个倒飞!”
“起飞起飞,看你绕着水库飞一圈!”
唐正兴对着镜头竖了个大拇指,拉动操纵杆。
飞机缓缓离地,在距地面不足十米的高度盘旋。
螺旋桨卷起的气流吹得周围的杂草倒向一边,远处的稻田在镜头里晃成一片绿色的波浪。
变故来得毫无预兆。
直播画面突然剧烈震颤,观众能清晰看到机翼连接处的螺丝,在晃动中一点点松动。
紧接着,螺旋桨叶片 “咔嗒” 一声扭曲变形,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像铁器在石头上刮擦。
“不对劲!快降落!” 弹幕瞬间密集起来。
有人开始刷 “报警电话多少”,有人急得发语音:“别飞了!快下来!”
短短二十秒,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飞机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按下去,机头朝下,直直坠向地面。
螺旋桨先撞到田埂,“啪” 地断裂,碎片飞溅中,机身轰然解体。
橘红色的火苗立刻窜了起来,黑烟迅速升腾,在蓝天下拖出一道灰黑色的轨迹。
镜头在撞击中翻转,最后定格在燃烧的机身一角。
随后直播信号彻底中断,满屏的 “出事了”“快救唐哥”,再也得不到回应。
附近的村民听到巨响,都拎着锄头、镰刀跑了出来。
只见田埂边的飞机残骸在熊熊燃烧,火焰窜起两米多高。
烧焦的塑料味混着机油味,弥漫在空气中。
有人立刻掏出手机打 110 和 119,警车和消防车十分钟后赶到现场,水枪喷射的水柱压制住火势。
可那架曾被唐正兴视作 “宝贝” 的飞机,已经烧得只剩焦黑的铁架,扭曲地躺在田里。
消防人员在残骸中搜寻时,最终只辨认出一条腿 ,那是唐正兴的。
这场悲剧,其实早有预兆。
事后人们梳理发现,至少四次 “救命信号” 摆在唐正兴面前,可都被他的侥幸心理一一推开。
第一重隐患,藏在飞机本身。
这架飞机的 “出身” 本就不正规:2021 年,一名网友从 “造直升飞机” 博主朱海燕的工作室买了零件,又自己购置发动机,花半个月自学组装而成。
这位组装者试飞时多次坠机,只是简单修了修,就急于转手,恰好遇上求机若渴的唐正兴。
专业人士后来看过这架飞机的照片后直言:它连最基本的生产资质和安全检测都没有,没有应急降落伞,机身是用金属框架简单拼接的,根本就是 “会飞的铁棺材”。
可唐正兴当时满脑子都是 “能飞就行”,压根没在意这些。
第二重警示,来自网友的善意提醒。
早在一年前,就有航空爱好者在他的视频下留言:
“这飞机看着就不稳,至少得配个降落伞,最好去考个执照。”
唐正兴看到后,不仅没听,反而回怼:“你懂个啥?我这技术比专业的还稳。”
后来,又有网友发私信劝他 “别拿命赌”,他直接拉黑了对方,觉得这些人是 “多管闲事”。
第三重劝阻,来自家人的眼泪。
妻子得知他花光积蓄买飞机后,除了十天冷战。
还多次哭着劝他:“你都五十多岁了,跟年轻人比不了,万一出事,我和孩子怎么办?”
唐正兴嘴上哄着 “以后少飞”,转头就把飞机藏到 20 公里外的废弃厂房,趁妻子去镇上买菜时偷偷练飞。
儿女也从外地发来新闻里的坠机案例,可他却回复:“那些人是技术不行,我不一样。”
最致命的,是第四重信号,两次坠机的预警。
2025 年 5 月,飞机因为油表故障迫降在河滩上,机身擦出大片划痕。
唐正兴拍了段视频自嘲 ,“就是湿个身而已”,简单补了补漆就继续飞。
7 月的一次飞行中,发动机突然熄火,飞机从十米高空坠落。
他摔断了一根肋骨,躺在医院里还对着镜头庆幸 “命大”。
这两次事故后,他只是给飞机做了简单维修。
戴上了之前不屑一顾的安全帽,依旧没停飞检查,更没想着放弃。
更严重的是,唐正兴的飞行全程都是 “裸飞”。
按照我国规定,驾驶低空飞行器必须持有飞行执照,每次起飞前还要向民航部门报备。
可他打听后得知,考取执照需要 40 小时学习和 22 万元学费。
就自我安慰 “这是娱乐用的超轻型飞机,不用执照报备”,从未办理过任何合法手续。
他总觉得 “自己小心点就行”,却忘了在生命面前,任何侥幸都是致命的。
事故发生后,唐正兴的社交账号被设置成了私密状态。
之前发布的 100 多条飞行视频全部隐藏,只留下粉丝群里满屏的惋惜和悼念:
“还记得唐哥说要带我们看剑阁的秋天,怎么就没了……”
“早知道该多劝劝他,别飞那么猛。”
飞机的来源,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
“造直升飞机” 博主朱海燕在视频中透露,唐正兴早年前曾找他买飞机。
他看过对方的场地和基础后,觉得风险太高,直接拒绝了。
直到唐正兴出事,他才通过当年的交易记录确认,出事的飞机正是那位自学组装者转手卖出的机型。
朱海燕分析事故原因时说:“问题不是出在零件本身,是多重因素叠加上的 ,飞机经过非专业改装,原有结构被破坏;唐正兴没受过系统训练,操作手法有盲区;之前坠机后没做专业检修,零件损耗早就很严重了。”
有村民猜测,坠机可能是飞机碰到了高压线。
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另一种更被认可的推测是,螺旋桨断裂导致飞机失控。
事发当天傍晚,当地村干部赶到现场协助处理。
据他透露,唐正兴的家人接到通知后,妻子当场哭晕过去。
儿女从外地赶回来时,看着烧焦的残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蹲在地上流泪。
目前,公安、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重点核查飞机的生产、交易流程,以及唐正兴违规飞行的细节。
有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自制改装飞行器的交易和飞行行为,已涉嫌违反《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相关责任方或将承担法律责任。
唐正兴藏在车库里的飞行手册,还夹着当年的参军照片。
照片上的他穿着军装,眼神明亮。
手册扉页上,“飞向蓝天” 四个字被他写得用力,墨迹有些地方被泪水晕开,又风干了。
距离坠机现场 50 米的水库边,还留着他前几天练习起降时留下的轮胎印。
夕阳把印子拉得很长,渐渐模糊在暮色里。
他终究没能在老家的上空多飞几圈,那场揣了半生的飞行梦,最终碎在了田埂上的火光里。
结语唐正兴的故事,让人唏嘘又心痛。
他对梦想的执着,或许值得敬佩,可他用 “赌命” 的方式去追梦,却忘了任何梦想,都该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之上。
没有安全的保障,再热烈的执念,也会变成一场悲剧。
如今,普安镇的田埂上,再也看不到那架涂着红条纹的飞机,再也听不到 “突突” 的发动机声。
可这个故事,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追梦路上最该警惕的东西 —— 侥幸心理。
愿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都能记得:
真正的追梦,不是不顾一切的冒险,而是带着理智和敬畏,一步步走向想要的远方。
毕竟,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梦想开花的样子。
来源:南栀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