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父亲的笔记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20:02 1

摘要:我的童年,跟着父亲的军装一路辗转。每次刚熟悉新环境,父亲的调令就到了。收拾行李时,想到又要离开熟悉的校园和伙伴,我总是忍不住委屈和不解:为什么我们的家,总在“路上”?

父亲的笔记本

作者 | 熊亮成

我的童年,跟着父亲的军装一路辗转。每次刚熟悉新环境,父亲的调令就到了。收拾行李时,想到又要离开熟悉的校园和伙伴,我总是忍不住委屈和不解:为什么我们的家,总在“路上”?

父亲很少解释,他总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早出晚归。记得在福建时,得知又要转学,我赌气把课本摔在地上,扉页上中国地图被撕出了一道裂痕。他没有责备我,只是蹲下身,仔细地把地图粘好,手指停留在我们即将离开的小“点”上,声音沉着有力:“亮亮,你看,地图上每个小‘点’,都得有人守着。”我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他的“家”似乎和别人的不一样。

每次搬家,父亲总要把他的“宝贝”——几个厚厚的笔记本仔细收好。我曾好奇翻过,本子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小时候看不懂本上记录的工作经验,只觉得字迹遒劲,像他挺直的脊梁。后来才明白,那是他作为政治干部的“武器”和“伙伴”,跟着他走南闯北,记录着他守护的“点”和“点”上的兵。

高考后,我收到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翻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郑重地递给我:“拿着,好好学,好好记。” 那一刻,看着他书架上那排旧本子,再看看手里崭新的那本,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父亲半生的奔波。他默默守护的不只是岗位,更是一种把“点”守好、把兵带好的责任。

军校的日子,是汗水、号声和思想的碰撞。我在父亲给的笔记本上,记下战术理论,也写下对军人使命的领悟。地图在我心里,变成了沉甸甸的责任。毕业分配时,面对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边疆。

“到边疆去!”这个念头清晰且坚定。想起父亲粘好的地图,和他笔记本里的那些记录,我读懂了他的调动不只是服从命令,更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钉在祖国需要的地方。那些笔记本,是他坚守的见证。我选择接过他的“笔记本”,去书写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担当。

毕业回家,我把志愿告诉父亲。他沉默片刻,从书架顶层取下一个纸页泛黄卷边的笔记本,摩挲着本子上一个哨所的名字,声音有点哑:“那会儿苦,可看到带的兵在那里扎下根,就值了。守好那里,就是守好国,守好家。”我接过本子,指尖触到父亲笔记本上的字迹,共同的信念在交接中传递。

列车驶向西北边关,父亲的笔记本静静躺在背包内。我翻开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道:“边疆无小事,家国在心中。读懂父亲,走好我的路。”我知道,我漂泊的“家”找到了归宿,父亲守护过的山河,也将是我用忠诚去定义的“家”与“国”。

(整理:陈继欢)

本期主播 简介

杨佳

毕业于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表演系,先后参加各类文艺及慰问演出百余场,致力于传播先进军事文化,弘扬爱军报国情怀,用声音传递温暖和感动。

温 馨 提 示

欲了解“喀喇昆仑卫士

请登录军区党委机关网

来源:一号军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