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常听到一种说法:人一定要有个班上,哪怕挣得不多,不然就会脱离社会。不上班真有这么可怕?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事。
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常听到一种说法:人一定要有个班上,哪怕挣得不多,不然就会脱离社会。不上班真有这么可怕?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事。
从心理学角度讲,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定位。在工作环境里,大家都有明确分工。就像玩团队游戏,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任务。
当你踏入职场,就自动给自己贴上了某种社会身份标签,比如程序员、教师、销售。这种定位不仅让你知道自己该干啥,也让别人知道该怎么和你打交道。
要是没了这个定位,就像游戏里的角色没了职业,你会感到迷茫,别人也不知道咋跟你互动,慢慢地就有了距离感,可不就像要脱离社会了嘛。
上班,还提供了稳定的社交圈子。我们每天和同事相处,从一起吐槽老板,到交流行业八卦,这一来二去就有了感情。
这种职场社交就像一张网,把大家紧紧连在一起。而一旦不上班,这张网慢慢就断了,你和同事的联系少了,共同话题也没了。
再加上不上班后,作息变得随意,社交活动减少,渐渐地,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被社会遗忘在角落。
这就好比原本在热闹的大广场玩耍,突然被拉到了偏僻小巷,那种落差感可不好受。
不上班脱离社会还有什么坏处?
首当其冲就是信息滞后。职场是信息的交汇地,行业动态、市场变化、新技术新趋势,都在办公室的茶水间、会议室里传播。
一旦脱离职场,你获取信息的渠道窄了,就像手机信号不好,很多重要信息都接收不到。
等你再想融入,会发现大家聊的话题你都插不上嘴,感觉像个“局外人”。
那我们该咋办呢?要是暂时不上班,也别把自己封闭起来。
可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像读书俱乐部、户外运动群啥的,在这儿结交新朋友,拓宽社交圈。
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关注行业大 V,参加线上研讨会,让自己跟上信息更新的速度。
同时,给自己制定规律的生活计划,保持学习习惯,这样即使没上班,也不会和社会脱节。
总之,虽说上班不是连接社会的唯一方式,但确实是个重要途径。
只要咱有心,就算不上班,也能找到和社会紧密相连的办法。
来源:知默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