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告:37亿元大单,终止!上交所紧急发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2 17:50 1

摘要:海南华铁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应急设备租赁业务,自去年5月以来新开辟智算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该业务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海南华铁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此次大单终止也迅速引发市场和监管关注,公告发出后,上交

9月30日晚,算力黑马海南华铁突发公告称此前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提前终止。

海南华铁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应急设备租赁业务,自去年5月以来新开辟智算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该业务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海南华铁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此次大单终止也迅速引发市场和监管关注,公告发出后,上交所也于当晚发出监管工作函对此事进行关注。

签约半年后

37亿元算力大单终止

该笔被取消的订单签订于今年3月。3月5日,海南华铁发布的关于子公司签署《算力服务协议》的公告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铁大黄蜂”)曾与杭州X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签订了《算力服务协议》,约定华铁大黄蜂为X公司提供算力服务,算力服务期5年,预计合同总金额为36.9亿元

彼时,公告也曾对此次交易的采购风险提示,称本次算力合同对应的设备尚未采购,由于相关产品受到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影响较大,公司可能面临采购难度加大或供应商无法持续稳定供货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本次合同未能部分或全部如期顺利履行。

这笔交易最终未能履行。海南华铁发布的关于子公司终止《算力服务协议》的公告显示,鉴于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华铁大黄蜂于近日向X公司出具《关于解除的函》,后续X公司无需向华铁大黄蜂支付原协议所载价款,华铁大黄蜂亦无需向X公司提供原协议所载算力服务。

同时,海南华铁也强调,本次终止的为日常经营合同,合同终止不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不会影响公司在算力领域的长期部署和战略规划,公司将继续推进算力业务落地。

不过,海南华铁始终没有披露这家“X公司”的更多信息。在双方签署协议的公告中,海南华铁称鉴于本次交易中客户名称等信息涉及商业秘密,按照规则披露将导致违约或可能引致不当竞争,损害公司及投资者利益,因此公司对本次交易的部分信息进行了豁免披露。而在协议中止后,公告称双方仍需对原协议及其内容、履行及解除负有保密义务。

公告发布后,上交所也很快对海南华铁下发了《关于浙江海控南科华铁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为“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去年5月开辟智算业务

围绕设备开展算力租赁

公开信息显示,海南华铁自设立以来主要从事设备租赁业务,现形成工程设备租赁服务、智算业务两大业务布局。其中,工程设备租赁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高空作业平台、叉车、载重无人机等机械设备,以及钢支撑、铝模板等支护产品。业务流程上主要分为采购、资产管理、租赁、服务几个流程。

智算业务则是海南华铁近年的新开辟业务。2024年5月7日,海南华铁发布《关于投资智算中心建设的公告》,正式布局算力业务。海南华铁的智算业务仍以租赁为主要形式,围绕算力设备开展算力租赁业务,为客户提供训练算力、推理算力及全套安全保障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运营模式上,海南华铁几乎复制了其工程设备租赁服务的流程。前述投资智算中心建设的公告显示,公司采购服务器等算力相关IT设备,部署于所建设的智算中心内,同时保证服务器硬件和系统环境的稳定运行,并提供客户业务所需的各类运营运维服务,以此向客户收取智能算力租赁费及技术服务费。

海南华铁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

在业绩上,2025年上半年,海南华铁实现营收28.05亿元,同比增长18.89%,归母净利3.41亿元,同比增长1.85%。在业绩方面,截至9月30日收盘,海南华铁股价9.68元,总市值193.26亿元。

撰文:魏敏

赶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海南华铁(603300.SH)公告终止其全资子公司与杭州×公司签订的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要知道,早在今年3月这个大单被公告后,该公司股价连续走出三个涨停。而现在这一大单被取消,节后若干跌停很可能难以避免。好笑的是,大单“喜报”出来的同月,就曾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公司算力订单随后被取消的传闻是否属实,公司明确否认并指责这是“市场谣言”。时隔半年后,公司却正式公告确认当初的“谣言”成真,这种前后矛盾的信息披露令人错愕。

这种“先否认后承认”的信息披露模式并非海南华铁第一次玩。2021年,该公司(那时还叫华铁应急)就曾因矿机采购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受到上交所通报批评。此次故态复萌再次引发监管部门快速反应,上交所于9月30日当晚即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就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与其“董、监、高”。

实际上,海南华铁一直以来的主业与算力并不相关。至于是否真的存在杭州×公司这家公司,市场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该公司在成功“蹭上”算力热点之后,股价获得短期提振。当初的公告预计合同平均每年会为公司带来约7亿元营业收入,将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这显然过于乐观地估计了自身在全新领域的能力储备与市场接纳度,对背后的风险却轻描淡写——仅提到“算力合同对应的设备尚未采购”,可能面临“采购难度加大或供应商无法持续稳定供货的风险”。该公司解释终止合同的原因是“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且“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这一解释近乎黑色幽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算力即生产力”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布局算力领域,导致当前算力市场充斥概念炒作。从行业整体看,算力市场又确实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风险。一方面,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算力中心项目,企业也争相布局算力租赁业务,导致供给短期内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真实的算力需求却受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制约,未必能匹配供给的增速。

此外,算力产业的商业模式也面临考验。与传统的设备租赁业务不同,算力服务对企业的技术能力、运维水平、资金实力都有更高要求。虽然海南华铁曾表示会采购芯片、服务器等算力设备,搭建智算中心,为AI大模型、自动驾驶、游戏传媒等领域客户提供智能算力租赁服务,但显然这不是该公司可以一厢情愿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市公司如何把握信息披露的边界与节奏。一方面,企业需要保持一定的战略灵活性,不宜过早披露尚未成熟的项目细节;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商业机密”为借口隐瞒可能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海南华铁在算力合同事件中似乎未能找到这一平衡点。在监管及时介入之后,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真实性问题相信很快会有个说法,一旦被监管部门认定之前公告内容造假或受公开谴责,投资者可以“组团”向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人索赔。

来源:汉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