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9日,一条热搜把王思聪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当董事长的上海熊猫互娱,因为合同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1210.59万元。
2025年9月29日,一条热搜把王思聪又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当董事长的上海熊猫互娱,因为合同纠纷被法院强制执行1210.59万元。
天眼查显示,这公司2015年成立,注册资本1.55亿,法定代表人是龙飞,但实际受益人是王思聪。
其实这不是熊猫互娱第一次出问题了,2019年就因为经营不善进了破产清算程序,那会儿王思聪就被多家法院限高过。
有意思的是,执行消息传出来的前一天,他爸王健林刚被曝因为万达的事儿被限高,虽然第二天就澄清是误会,但父子俩接连“中招”,难免让人感叹资本市场的残酷。
要说王思聪为啥又被执行千万,真不能简单说是“富二代不会做生意”。
想当年熊猫互娱可是他创业的重头戏,亲自下场做电竞直播平台,又是签顶级主播,又是买赛事版权,场面搞得特别大,跟虎牙、斗鱼都能掰手腕。
但问题出在商业模式上。
直播这行看着热闹,其实赚钱的路子太单一,基本靠打赏和广告。
熊猫互娱还选了“烧钱换市场”的策略,没建立起能持续赚钱的机制。
更关键的是,王思聪这个董事长差不多是“挂名”的,实际运营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整天忙着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这种“甩手掌柜”的管理方式,等直播行业泡沫破了、监管严了,公司自然第一个遭殃。
这事儿往深了说,反映的是“二代创业”的普遍难题:钱是不缺,但缺经验;追风口追得猛,却忽视了基本面。
1210万看着不算天文数字,却狠狠打了“有钱就能搞定一切”这种想法的脸。
市场疯狂过后,商业逻辑总会回归理性,没有扎实商业模式撑着,背景再牛也得栽跟头。
说完儿子再说爹,万达现在面临的转型压力可不小。
首先得承认,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再靠高杠杆、高周转那套行不通了。
王健林这几年一直在折腾转型,核心思路就是往轻资产方向走。
比如万达商管就专注做商业物业管理,现在管着400多个项目,租金收入年年涨,现金流比搞地产开发稳定多了,毕竟不用砸大笔钱买地盖楼,正好解决万达缺钱的大问题。
另外,万达还把部分商业项目搞成了REITs,也就是把资产打包成证券卖出去,这样既能盘活手里的存量资产,又不用卖掉物业,还能拿到资金。
数字化转型也没落下,搞了个智慧平台,用AI监控客流、调度保洁,运营成本都降了不少。
最关键的是降杠杆,这几年万达卖了2000多亿的资产,主动“瘦身”,资产负债率也从高位往下降了。
在这波房企债务危机里,王健林还真挺值得说道的。
你看别的房企老板,有的跑路了,有的转移资产,有的把烂摊子甩给国家。
但王健林一直在卖资产、重组债务,没移民,也没躲着责任。
万达到现在没出现大规模烂尾楼,业主的权益基本保住了,这在当下可不容易。
企业家也是人,犯错不可怕,犯错后的态度才是关键,他选择“卖资产不跑路”,这就是担当。
熊猫互娱的1210万执行款,和万达转型卖了2000亿资产,这两件事放一起看,挺有戏剧性。
前者像面镜子,照出了盲目追风口、管理缺位的商业漏洞;后者则是在转型深水区里,努力找活路的样本。
资本市场就这么残酷,不管你以前多风光,跟不上变化就得挨打,但反过来,只要愿意调整、敢担当,也不是没机会翻盘。
王健林和王思聪这对“首富父子”的困境,其实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生存者。
对企业来说,别迷信资本万能,得踏踏实实把商业模式做扎实;对市场来说,也该给负责任的企业家一些修复的空间。
毕竟,经济转型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需要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
来源:乐娱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