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前还想着策马奔腾,潇洒走一回。节后回来,打开花呗账单,心凉了半截。下个月的工资,还没到手,就已经有主了。
国庆假期开始了,我刚回老家就出了几个人情,花了大几千块。
估计放完长假回去,摸摸自己的口袋,可能就感觉比脸还干净?
我懂,我真的懂。
节前还想着策马奔腾,潇洒走一回。节后回来,打开花呗账单,心凉了半截。下个月的工资,还没到手,就已经有主了。
每年都是这样,从各种狂欢的节日,到年中的618,再到国庆长假,最后等着双十一和过年… 我们的钱包就像个漏风的筛子,钱哗啦啦地流进来,又悄无声息地流出去。
你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特别想骂醒自己?
去年立的存钱flag,说要存5万,结果呢?现在打开账户,能有5000就不错了。
别灰心,真的。
存钱这事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尤其是现在,10月份,一年还剩下最后三个月,正是冲刺的好时候。
今天我不跟你扯那些什么“理财金字塔”、“资产配置”的大道理,听着就头大。我就跟你聊点实在的,咱们普通人立马就能上手干的事。
只要你从这个10月开始,跟着我说的这几件事儿去做,不用节衣缩食,不用把自己搞得苦哈哈的,一年下来,你真的能比现在多存下至少2万块。
不信?你听我慢慢跟你唠。
很多人存不下钱,第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哪儿了。
问他一个月挣多少,他知道。问他房租水电多少,他也知道。
但你再问他,上个月吃饭花了多少?买零食饮料花了多少?打车和坐地铁花了多少?买衣服和化妆品又花了多少?
他大概率会给你一个“嗯…”、“好像…差不多…”的模糊答案。
这就是“糊涂账”。
过日子过成一笔糊涂账,钱就会像指缝里的沙子,不知不觉就漏光了。
所以,从10月开始,你要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记账。
我知道,一说记账,很多人头都大了。“太麻烦了!”“坚持不下来!”
别怕,我以前也这样。试过用小本本记,不到三天就忘了。也试过用Excel表格,搞得比上班还累。
后来我发现,是我们把记账这件事想得太复杂了。
你不需要记得那么清楚,比如“10月1日,早餐,公司楼下,一个包子一袋豆浆,5块钱”。不需要!
你只需要分类记个大概就行了。
现在手机上有很多记账APP,随便找一个顺眼的。它们都给你分好了类:餐饮、交通、购物、娱乐、居家…
你每次花完钱,就花个10秒钟,点开APP,选择类别,输入金额,完事儿。
比如,中午吃了顿饭,花了30块,你就点“餐饮”,输入30。下班坐地铁,花了4块,你就点“交通”,输入4。就这么简单。
甚至很多APP都支持微信、支付宝导入账单,你一个月同步一次,连手动记都省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记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看着那些数字心疼,而是为了让你在月底的时候,能“复盘”。
就像我们工作要做月度总结一样,你的财务,也需要总结。
月底打开记账APP,看看那个饼状图。哇,你会吓一跳的。
“妈呀,我一个月光喝奶茶就喝了500多?”
“天呐,我打车居然花了800块,明明公司离地铁站那么近!”
“我这个月明明没买什么大件,怎么零零碎碎购物也花了2000?”
这种视觉冲击,比你妈在你耳边唠叨一百遍“要省钱”还有用。
当你清清楚楚看到钱的去向时,你才知道,哦,原来我的钱,都死在了这些莫名其妙的地方。
这就是理清“糊涂账”的意义。它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帮你打开了一盏灯。你终于看清了屋里的情况,哪里乱,哪里脏,哪里需要收拾,一目了然。
坚持记账三个月,不用我多说,你自己就会主动去砍掉那些不必要的开支。
比如,你发现奶茶开销大,下个月你可能就会告诉自己,一周最多喝两次。你发现打车费高,下个月下雨天或者特别累的时候再打车,平时还是挤挤地铁吧。
这一步,是所有改变的开始。不夸张地说,光是理清账目,很多人一年就能自然而然地多省下好几千块。
“拿铁因子”这个词,你可能听过。就是说,你每天少喝一杯几十块的拿铁咖啡,一年下来就能省出一大笔钱。
这个道理没错,但有点老套了。
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他根本不喝拿て,或者那杯咖啡是他一天当中唯一的精神慰藉。如果强行戒掉,生活质量下降,心情变差,反而可能导致“报复性消费”。
所以,我想说的是,别总盯着别人的“拿铁因子”,你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个“烧钱黑洞”。
就是我们上一步,通过记账发现的那些“不合理”开销。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烧钱的黑洞也不一样。
有的人是“外卖黑洞”。
明明自己做饭成本不到20块,但他就是懒。每天中午、晚上,雷打不动点外卖,一顿饭三四十,一天下来就是七八十。一个月光吃饭,就比别人多花了一两千。
这种朋友,你别想着一下子天天自己做饭,不现实。你可以试试“周末备菜法”。
周末花两个小时,把下周要吃的肉、菜都洗好、切好,分装在保鲜盒里。周一到周五下班回家,你只需要把它们拿出来,随便炒一炒,或者煮个面,前后不过20分钟,比等外卖还快。
或者,你可以跟自己约定,一周最多点三次外卖。剩下的时间,要么自己做,要么吃公司食堂,要么带饭。
有的人是“会员黑洞”。
手机里,视频APP会员、音乐APP会员、网盘会员、购物网站会员…五花八门,每个月自动续费,扣得你不知不觉。
你扪心自问,这些会员你真的都用得着吗?
那个视频APP,你是不是只为了追一部剧才开的?剧追完了,会员还忘在那儿,月月扣钱。
那个P图软件的会员,你是不是就用了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打开过?
从现在开始,打开你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找到那个“自动扣费”或者“免密支付”的选项,挨个检查,把那些非必要的,全都给我关掉!
别小看这一个月十几块、几十块的,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这就跟水龙头漏水一样,滴滴答答,看着不多,一个月下来水费单吓死人。
还有的人是“小零食黑洞”和“饮料黑洞”。
上班路上买个面包,下午困了来杯奶茶,晚上回家顺手在便利店买点薯片、可乐。一天下来,花在这些零嘴上的钱,可能比你一顿正餐还贵。
这些东西,不仅让你花钱,还让你长胖,不健康。
你可以试试,在办公室放一些健康的替代品。比如,买一大包燕麦棒、几箱苏打水或者纯牛奶,再买点苹果、香蕉这种方便吃的水果。想吃零食的时候,就用这些来代替。
不仅省钱,对身体还好。
总之,你要像个侦探一样,从你的账单里,揪出那个花钱最多、又最没必要的“贼”。然后,集中火力,解决它。
一年下来,堵住这么一两个黑洞,多存个大几千甚至一万块,真的不是难事。
好了,前面两步,我们都在“节流”,都在想办法少花钱。
但光靠省,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为人性就是反“节制”的。你越是压抑自己,就越容易反弹。
所以,第三步,我们要来点好玩的,让存钱这件事,变得像打游戏一样有快感。
你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只进不出的“发疯”存钱账户。
这个账户,可以是你一张不常用的银行卡,也可以是支付宝或微信里的一个“小金库”功能。
关键在于,这个账户的钱,除非遇到救命的大事,否则绝对不碰。你就当它不存在。
然后,开始玩各种有趣的“发疯式”存钱游戏。
第一个玩法,叫“365存钱法”。
打印一张从1到365的表格。从第一天开始,存1块钱,划掉1;第二天,存2块钱,划掉2;… 第365天,存365块钱。
这样一年下来,你能存下:(1+365) * 365 / 2 = 66795元。
是不是很吓人?当然,这个对后期要求有点高。
你可以玩个“改良版”。就是表格里的数字你随便选,今天手头宽裕,你就存个大点的数字,比如200,然后划掉200。明天手头紧,你就存个小点的,比如5块,划掉5。
这样压力小,也灵活,一年下来,不知不觉也能存下好几万。
第二个玩法,叫“52周存钱法”。
这个比365天那个简单点。
第一周,存10块。第二周,存20块。第三周,存30块… 每周比上一周多存10块。
到了第52周,你需要存520块。
这样一年下来,你能存下:(10 + 520) * 52 / 2 = 13780元。
你看,差不多一万四。这个难度是不是就小很多?每周执行一次,毫无压力。
第三个玩法,我管它叫“消费惩罚”存钱法。
这个特别适合“剁手党”。
你每次忍不住买了一件“非必需品”之后,就要对自己进行“惩罚”。比如,你买了一杯30块的奶茶,那你就要立刻往你的“发疯”账户里,存下同样金额的30块钱。
你买了一件500块但不是很需要的衣服,好,那就再存500块进去。
这个方法特别狠,也特别有效。它能让你在消费之前,多一层思考:“我买这个东西的成本,是它价格的两倍,我真的需要吗?”
久而久之,你的冲动消费会少很多。而且,就算你没忍住,钱也只是从你的消费账户,转移到了你的储蓄账户,并没有消失,反而帮你存下来了。
第四个玩法,最简单的,“工资日”存钱法。
每个月发工资那天,雷打不动,先把工资的10%到20%,直接转入你的“发疯”账户。
比如你一个月挣8000,你就先转800到1600进去。剩下的钱,你再用来安排生活。
这叫**“先储蓄,后消费”**。
很多月光族都是“先消费,后储蓄”,想着月底剩多少就存多少,结果就是一分钱也剩不下。
你必须把储蓄的优先级,提到消费前面。这笔钱,你就当没发过。
上面这几个方法,你随便选一个你喜欢的,或者组合起来玩。
关键在于“执行”和“仪式感”。
每次你往那个账户里转钱的时候,你都会有一种“我又向我的小金库里添了一块砖”的成就感。
看着那个账户里的数字,从0,到1000,到5000,到10000… 那种快乐和安全感,比你买任何东西都来得实在。
我们来算一笔账。
假设你通过记账和堵住“烧钱黑洞”,每个月能比以前多省出800块。一年就是 800 * 12 = 9600块。
然后你再玩一个“52周存钱法”,一年下来是13780块。
9600 + 13780 = 23380块。
你看,一年多存2万块的目标,是不是就这么轻轻松松实现了?
我甚至还没算你因为“消费惩罚法”多存下来的钱,也没算你年终奖金可以大笔存入的部分。
所以,2万块,真的只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
最后一件事:搞钱,永远是最好的开源方式
前面我们说的,都是“节流”,是防守。
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存钱存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光靠省,天花板很低。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你再怎么省,也省不出一个金山。
所以,在努力省钱的同时,你脑子里的另一根弦,一定要动起来——怎么能多搞点钱?
“搞钱”这个词,听着很俗,但说真的,一点儿也不丢人。
靠自己的能力,去赚取阳光下的财富,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最体面的事。
别总想着搞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项目,那个离我们太远。你就从你的兴趣和专业出发,找点能变现的小事做起。
比如:
你文笔还不错,可以去试试给一些公众号投稿,或者在一些内容平台上写写东西,赚点稿费和流量分成。
你PPT做得特别漂亮,可以去一些兼职网站或者某宝上,接一些帮人做PPT的单子。一单几十到几百,积少成多。
你声音好听,可以去试试做有声书的录制,或者做一些情感电台的小主播。
你会画画,P图,剪辑视频,这些都是可以变现的技能。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会这些技能的人,太吃香了。
就算你啥也不会,但你有时间,有耐心,你甚至可以去做一些线上的“体力活”,比如做问卷调查,给APP当“试玩员”,做商品标注员等等。虽然钱不多,但一个月多赚个几百块饭钱和奶茶钱,还是轻轻松松的。
关键在于,你要有这个“搞钱”的意识,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行动。
不要看不起任何一笔小钱。你今天多赚的50块,明天多赚的100块,都可以直接扔进你的“发疯”账户里,它们会加速你存款的增长。
而且,当你通过主业之外的方式,赚到第一笔钱时,那种成就感,会给你带来自信的巨大提升。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价值,并不仅仅被工资条定义。
你的人生,也因此多了很多可能性。
写在最后
我知道,这篇文章很长。
能耐心看到这里的朋友,我相信,你一定是那个下定决心要改变的人。
从10月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
不用一下子给自己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那会让你焦虑,然后放弃。
我们就从这几件小事开始:
* 开始记账,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 找到你的“烧钱黑洞”,干掉它。
* 建立“发疯”账户,玩着把钱存下来。
* 动动脑筋,开始探索“搞钱”的门路。
存钱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账户里那一串冰冷的数字。
它的意义在于,当你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你有底气说“没关系,我能搞定”。
在于当你想跳槽,去追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时,你有勇气说“裸辞又何妨,我能撑几个月”。
在于当你看到父母身体不好,或者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时,你不会因为钱而感到无力和自责。
钱,不能买来一切,但它真的能给你带来选择的权利和生活的尊严。
从今天起,别再只是收藏文章,别再只是口头立flag了。
行动起来,才是改变的唯一途径。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回来看这篇文章。
希望到那时,你已经攒下了那个让你骄傲的“2万块”,甚至更多。
加油,我们一起。
来源:财富情报局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