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五谷”最早见于什么时候?为何要说“五谷丰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2 14:10 1

摘要:当秋分的风拂过金黄的田野,中国大地上便响起丰收的欢歌。自2018年起,这个昼夜均分的节气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它不仅是亿万农民的庆丰盛典,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粮食的敬畏与对富足的期盼;而“五谷丰登”的古老祈愿,则藏着贯穿古今的农耕智慧。

当秋分的风拂过金黄的田野,中国大地上便响起丰收的欢歌。自2018年起,这个昼夜均分的节气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它不仅是亿万农民的庆丰盛典,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粮食的敬畏与对富足的期盼;而“五谷丰登”的古老祈愿,则藏着贯穿古今的农耕智慧。

丰收节:秋分里的农耕盛典

作为专属农民的国家级节日,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将田间的喜悦延伸至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每年此时,3000多场次特色活动在全国各地铺开:山东招远的主场活动里,乡村大集上的精品农产品与非遗美食香气交融,智慧农业成果展展现着种业振兴与现代农机的力量,河南灵宝的“村BA”篮球赛点燃乡村激情,丰收大集与文艺展演让城乡群众共享喜悦;从美丽乡村健康跑到农耕民俗文化展,从“粮王”“果王”的技能比拼到十佳农民的荣誉表彰,处处洋溢着“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

这场盛会早已超越了庆祝本身:它是农业科技的展示台,物联网、大数据赋能的智慧农业在此亮相;是乡村振兴的加油站,让“三农”发展成就被更多人看见;更是粮食安全的警示钟,提醒着每一个人“粮安天下”的深刻内涵。在农民登台晒丰收、电商主播忙带货的热闹里,流淌的是新时代农民的荣誉感与获得感。

五谷丰登:穿越古今的作物图鉴

“五谷丰登”是丰收节最核心的祈愿,这一源自春秋古籍的词汇,在《楚辞·大招》与《论语·微子》中均有记载,承载着古人对富足生活的向往。不过“五谷”的具体所指,在历史中始终动态变化。

早期“五谷”有两大主流说法:其一为稻、黍、稷、麦、菽,其二则以麻替代了稻。这五种作物各有乾坤:稻去壳为米,是南方主食的核心;黍即黄米,煮熟后黏性十足,可酿酒做糕;稷俗称粟,脱皮后为小米,曾是古代最主要的粮食;麦磨粉可制面食,滋养了北方先民;菽则是豆类总称,为餐桌提供优质蛋白。

步入近代,玉米与红薯凭借出众的适应性与产量,跻身“五谷”之列——玉米以“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稳居前列,红薯则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粮食作物”,它们的加入,既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也让“五谷丰登”的内涵更贴合现代粮食格局。

从春秋时期的“五谷不分”之问,到如今丰收节上的硕果盈枝,作物在更替,农耕在进步,但中华民族对土地的敬畏、对丰收的期盼从未改变。当我们在秋分时节回望田野,丰收节的热闹与五谷的故事早已交织在一起,成为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农耕记忆。

来源:何晨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