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90后副教授讲AI走红,却被质疑像AI: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4:00 1

摘要:无聊间刷手机,一条“美女副教授”的新闻忽然映入眼帘,让我瞬间想起2022年的那件事。彼时,一位清华女博士当上镇长,因为颜值与学历的双重光环,火速登上热搜。

文|菊学姐,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听说国庆节,聪明的人,都提前几天出发了,可我们却迟迟不敢动身。

第一天,只能在家陪孩子先完成作业了,希望后面几天可以没有牵挂尽情游玩。

无聊间刷手机,一条“美女副教授”的新闻忽然映入眼帘,让我瞬间想起2022年的那件事。彼时,一位清华女博士当上镇长,因为颜值与学历的双重光环,火速登上热搜。

原本,颜值与才华并存,应该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但现实中,却总有人拿着“颜值”放大镜,忽略了真正的才华。

这次走红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90后副教授——何静。她因为在短视频平台开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课程而受到广泛关注。

镜头里的她,身材瘦削,长发披肩,衣着时尚,妆容偏韩系;一双大眼睛配上瓜子脸,看起来清新又有点呆萌。坦白讲,她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大众心中“副教授”的刻板印象。

如果不了解她的背景,可能真会以为她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然而,谁会想到,眼前这位打扮靓丽的少女,不仅是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后,还是北航高研院的一位副教授。

更了不起的是,她还是2024年、2025年“中国AI春晚“节目的幕后技术支持者和共创者。

另外,她还是一名知名的自媒体博主,不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课题,还发表了40余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SCI/SSCI/CSSCI论文就有10来篇。

什么是SCI/SSCI/CSSCI?大家可以去deepseek一下。

根据她个人主页显示,她的研究方向是AIGC和大数据、新媒体和网络舆论、智能体开发与跨学科研究。她研发的软件,服务用户已超10万,覆盖上百所高校,是全世界第一款无限智能体。

总之,这真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杰出女性。

因为好奇,就去搜了一下她的自媒体账号,意外地发现,原来我们这么有缘分(她叫数据学姐,我叫XX学姐)。

作为一名清华科技工作者,尽管她的视频中非常认真地讲述着AI,但我发现评论区里却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关注她所讲的内容本身。

他们都在讨论她的鼻子、发型和口音。也有人非常不礼貌地评价她是AI数字人。甚至有人质疑起她的专业和过往的工作成果。

关注本该是件好事,可以让知识传播得更广。但如今的评论区,却透着一股让人不适的低俗与偏见。

我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教授是一位女性,她年纪轻轻打扮漂亮一点,难道就成了罪过?一个女教授,就不能爱美吗?发型、妆容、衣着,即便整容,那都是她的自由,根本没有人有资格指手画脚。更何况,她的穿着大方得体,没有任何不妥。

说到底,大众对女性的要求总是格外苛刻。换成一位男性教授,即便邋里邋遢或者大腹便便,也很少会出现这种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甚至很多人会帮着说好话。

这种不对等的标准,本质上是社会里残留的“性别偏见”。女性稍微突出,就容易被恶意揣测;男性稍微普通,就能被宽容理解。

话说那些在评论区里恶意调侃的人,到底什么心态?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投射效应”。当一个人内心感到自卑时,往往会通过贬低别人来寻找优越感。换句话说,何教授越优秀,他们越觉得刺眼,于是就用外貌和私生活的臆测去攻击,借此掩盖自己的不安。

其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一个人,让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但它也可能摧毁一个人,让流言与恶意裹挟着她的生活。我们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一个字,看似轻飘飘,其实都可能成为压垮别人的稻草。

说到底,评价一个人,最起码的底线是“尊重”。尤其是对于一个真正有才华、有贡献的学者而言,她本该得到的是鼓励与欣赏,而不是冷嘲热讽。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能把盯着别人长相的劲头,用在学习她讲的知识上,比如说“无限智能体”,或许也能收获一些真正的成长。

真正让一个社会进步的,不是我们有多少个“美女教授”被讨论,而是我们是否能学会在欣赏美的同时,更加尊重知识与才华。外貌可以吸引眼球,但最终能留下价值的,一定是她在科研、教学和创新上的成果。

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女性的成就压在“颜值”的阴影之下,那不只是对她们的不公,更是对整个社会智识的一种浪费。

尊重别人的努力,其实就是尊重我们共同的未来。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来源:菊小医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