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杀必和必拓铁矿石!澳大利亚总理:令人失望;这怪不了别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13:53 1

摘要:消息一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立刻在10月1日回应称,中方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 “令人失望”,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买家,竟突然对矿业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挥下了“禁令”。

消息一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立刻在10月1日回应称,中方暂停采购必和必拓铁矿石 “令人失望”,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迅速得到解决。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中方之前的行动,还只是小范围的精准打击。

那时,中国新成立的采购“铁腕”机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率先出手,目标是BHP的一个特定产“金布巴粉(Jimblebar Fines)”。

金布巴是BHP在西澳大利亚的主要矿山之一,年产量高达6000多万吨,是其重要的产品线。

必和必拓(BHP)的铁矿石

而中方的指令不仅要求国内钢厂暂停购买,甚至连已经运到中国港口的货物也不准接收。这就相当于从采购和卸货两个环节,对BHP做出了警告。

不过,此次警告并未换来BHP在谈判中的让步。

在经过多轮磋商无果之后,到了9月30日,中方的行动全面升级了。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CMRG的要求变得更加严厉和宽泛,指令内容变为暂停购买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海运船货

这一下,就直接触及了双方交易的根本定价货币,可谓是釜底抽薪,直指要害。

可正当彭博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言之凿凿地报道“中国禁令”时,来自中国本土的专业机构“我的钢铁网(Mysteel Global)”却公开唱起了反调。

中国本土的钢铁分析机构“我的钢铁网(Mysteel Global)”通过自己的渠道核实后宣称,所谓“禁令”的传闻并不属实,国内的钢厂根本没有收到任何类似的官方通知。

一边是全球顶级媒体的爆料,一边是中国行业权威机构的公开否认。

这就奇怪了。

它可能意味着几种情况:第一,这种“禁令”很可能并非以正式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而是通过CMRG对各大钢厂的“窗口指导”,一种可以做但不能公开说的默契。

第二,这或许是中方故意释放的“信息烟雾弹”,通过媒体放风来测试市场和澳方的反应,进可攻退可守。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在于,它既能达到实际效果,又能在官方层面予以否认,为后续的谈判和关系转圜留下了充足的模糊空间和回旋余地。

那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为什么会如此“失望”,甚至到了“急得跳脚”的地步呢?

根据数据,2023 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为 11.791 亿吨,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量超 7.37 亿吨,占进口总量的 63%。

而到了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改变,中国铁矿石进口数量为 12.3688 亿吨(约 12.37 亿吨),同比增长 5%。

最关键的数字是这个:中国市场吞下的这些铁矿石,占据了澳大利亚铁矿石总出口量的大约80%。

这个数字意味着,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产业,几乎是靠中国市场一口气养活的。

一旦失去中国这个买家,那80%的“红土”将堆在港口无处可去,其国家经济也将遭受重创,因为全球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消化如此庞大体量的买家。

这才是阿尔巴尼斯政府无法保持镇定、连呼“令人失望”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中国买下了全世界最多的铁矿石,却在价格上说不上话,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BHP一家公司的零头,根子就在于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体系。

为了改变这种被“卡脖子”的窘境,中国在2022年成立了CMRG,将分散的买家整合起来,集中采购原材料,以增强对外谈判话语权,力争将铁矿石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

这次,CMRG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把铁矿石的结算货币从美元换成人民币。

要知道,近年来中国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占比已达20%,而巴西淡水河谷已经顺应趋势,宣布接受人民币结算。

相比之下,BHP的坚持,就等于是在帮着美国维护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霸权。所以,这已经不是买家嫌贵的问题了。

但如果只讲到这里,那就把BHP和中国的关系看得太简单。

事实上,在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铁矿石定价问题激烈交锋的前不久,必和必拓(BHP)正与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另一条战线上展开深度合作。

7 月 2 日,BHP与中国的“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重要的租船协议,协议内容是锁定两艘以氨为动力的“绿色”散货船。

他们要造两艘全球领先的氨双燃料动力散货船,专门用来干什么呢?

就是从澳大利亚向中国运输铁矿石。

BHP还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搞起了氨-氢裂解装置的技术试点,目标是实现未来航线的“零碳运输”。

这两艘代表着航运业未来的环保船只,预计在2028年交付后,将专门承担从澳大利亚向东北亚(主要就是中国)运输铁矿石的任务。

而这就非常有意思了。

也就是说,BHP非常清楚,中国不仅是它今天最大的客户,更是它实现未来战略转型所必须依赖的合作伙伴。

说到底,这场铁矿石风波,根子还是在于中澳两国近年来持续紧张的政治关系。

自2017年以来,从特恩布尔到莫里森政府,澳大利亚在外交和安全上全面“站队”美国,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两国正常经贸往来,早已让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受到了严重侵蚀。

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虽然努力修复关系,中方也展现了诚意,取消了对澳洲大麦等产品的部分限制,但战略上的不信任感并未消除。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当政治上的互信被侵蚀,经济的“压舱石”也难免会随之晃动

可以说,今天在铁矿石贸易上出现的波折,正是过去几年政治寒流的滞后反应。这或许也应了那句话:这怪不了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一直都攥在澳大利亚自己手里。

来源:谢医生的点滴记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