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某周二晚上,菲律宾中部宿务岛北端附近的博戈市突然晃了起来,一场6.9级的浅层地震直接砸向了这个有9万人口的地方。
2025年10月某周二晚上,菲律宾中部宿务岛北端附近的博戈市突然晃了起来,一场6.9级的浅层地震直接砸向了这个有9万人口的地方。
到了周三,民防办公室副主任亚历杭德罗就跟记者说,死亡人数已经升到60人了,而且还在收新的伤亡报告,情况根本没法完全确定。
宿务省这边也赶紧宣布进入灾难状态,整个区域一下子就慌了。
浅层地震比深层的更折腾人,能量全放地表上,建筑啥的最容易遭罪。
一开始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说这是7.0级地震,后来又下调到6.9级,不过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倒是很快说不会引发海啸,这点还算让人松了口气,不然大家不光要躲地震,还得防着海水,那更乱了。
地震发生的时候,25岁的马瑟姆正在震中附近班塔延镇的教堂里。
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突然听见教堂方向“哐当”一声巨响,抬头就看见石块往下掉。
本来想赶紧跑,但吓得腿都动不了,只能站在原地等震动停。
还好那天教堂里没人受伤,要是赶上礼拜人多的时候,后果真不敢想。
班塔延镇不光教堂受损,还有一座商业楼和一所学校直接塌了,村里的路也裂得坑坑洼洼。
博戈市那边更惨,民房、消防站,连路边的混凝土围墙都毁了。
消防员卡涅特说,当时他和同事正往营房走,准备休息,地面突然就剧烈晃起来。
几个人赶紧往外跑,结果还是被震得摔在地上,他和另外3个同事都被碎石划了口子、擦破了皮。
消防员本来是去救人的,结果自己先受伤,看着就心疼,而且他们伤了还得接着忙活,这活儿是真不容易。
地震一过,宿务岛和附近的中部岛屿全停电了。
菲律宾国家电网说,是电线跳闸导致的,现在还在查损失。
没电这事儿太影响后续了,晚上救援没灯,大家想报平安也没法充电,本来就乱的局面更添了麻烦。
地震完了不是结束,更难的还在后面。
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主震之后这区域已经有4次5.0级及以上的余震。
余震这东西最磨人,刚想进去救被困的人,余震一来就得赶紧撤,生怕没救到人还把自己搭进去。
加上地震是晚上发生的,天黑得啥也看不见,救援人员只能摸黑找,不光慢,还容易踩空或者被掉下来的东西砸到。
圣雷米希奥镇和博戈市那边还在搜,但亚历杭德罗说,倒塌的建筑下面可能还有人困着,可现在根本算不清失踪人数,现场乱成一团,通讯又时断时续,家属在旁边急得转圈,却连个准信都拿不到,这种等待最熬人。
面对这情况,宿务省省长帕梅拉·巴里夸特罗倒是挺及时,直接在官方脸书上开直播。
她让大家别慌,赶紧去空旷的地方躲着,离那些可能塌的墙和建筑远点儿,还反复提醒要注意余震。
这种时候省长出来说话挺重要的,能稳住大家的情绪,而且通过直播更新消息,比一个个通知快多了,至少大家知道官方在管这事儿。
宿务省启动灾难状态后,也开通了24小时的灾情热线,把医疗、消防、警察这些部门凑到一起组了救援队,优先找被困的人。
民防办公室还跟各个市政的官员保持联系,一直盯着房屋塌了多少、伤了多少人、路和电坏到啥程度,好给后面调物资、设临时安置点做准备。
本来想统计完损失就赶紧调帐篷和吃的,可现在情况还没摸透,只能一步步来。
不过这次地震也暴露了老问题,建筑不抗震。
这次塌的学校和商业楼,好多都是2000年以前建的,根本没达到菲律宾2010年更新的《国家建筑规范》里的抗震标准。
很显然,之前没重视这个事儿,没想着加固或者翻新,结果地震一来就扛不住了。
而且农村那边的路坏了之后,救援车根本开不进去,只能靠人扛设备过去,这效率一下子就下来了。
为啥菲律宾总遇到这种强震?说白了就是地理位置不好,它正好在环太平洋“火环”上,那地方是全球地震和火山最活跃的区域,板块老挤来挤去的。
数据显示菲律宾一年能有2000多次地震,多数是小地震,但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6级以上的强震,2013年保和岛7.2级地震、2019年棉兰老岛6.6级地震,都造成了不少损失。
更何况除了地震,菲律宾一年还得遭20次左右的台风,天灾是真的多。
这次地震比之前好的地方是,官方通报快了。
2021年宿务省5.5级地震的时候,通讯不行,灾情过了5小时才传出去,这次1小时内就通过社交媒体说了情况,还及时排除了海啸风险,没让大家白慌一场。
但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基层救援的设备还是不够,比如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这些,关键时刻没有就只能干着急。
这次6.9级地震给菲律宾敲了个警钟。
现在先把人救出来、把大家安置好是首要的,但后续也得好好想想,老建筑该加固的加固,该拆的拆,别再拿人命赌;救援设备也得补补,不能总让救援人员凭着体力硬上。
毕竟菲律宾这地方天灾多,提前做好准备,下次再遇到事儿,才能少点伤亡、少点损失。
搞不清为啥之前吃过那么多次亏,有些问题还是没解决,希望这次能真的吸取教训吧。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