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相亲路上,一个姑娘的车坏了,我好心载她一程,结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13:20 1

摘要:1993年的鲁南,夏末的风还带着麦收后的余温,吹过县城国营纺织厂的铁皮大门时,会裹着车间里飘出的棉絮,落在门口的自行车棚上。我叫王建国,那年25岁,是这家纺织厂的维修工,专门负责调试织布机、修补机器零件,每月工资三百二十块,在县城里不算高,但胜在稳定——国营厂

93年相亲路上,一个姑娘的车坏了,我好心载她一程,结果她却硬要陪我去相亲

第一章 国营厂的维修工与催婚的父母

1993年的鲁南,夏末的风还带着麦收后的余温,吹过县城国营纺织厂的铁皮大门时,会裹着车间里飘出的棉絮,落在门口的自行车棚上。我叫王建国,那年25岁,是这家纺织厂的维修工,专门负责调试织布机、修补机器零件,每月工资三百二十块,在县城里不算高,但胜在稳定——国营厂的铁饭碗,在当时的农村和县城,都是旁人羡慕的营生。

可这份“羡慕”,没让我少受家里的催婚。我是王家庄人,父母都是种地的,上面有两个姐姐,都嫁在了邻村,就我一个儿子,25岁在当时的农村,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从22岁开始,媒婆就踏破了我家的门槛,介绍了七八个姑娘,不是我没看上,就是姑娘嫌我“在县城上班,却没在县城买房”,或是嫌我“维修工作脏,天天跟机器打交道”,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1993年8月18号,礼拜三,我轮休回家,刚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母亲就端着一碗玉米粥走过来,说“建国,快喝口粥,王婶(村里的媒婆)上午又来了,给你介绍了个姑娘,邻村李家庄的,叫张桂兰,23岁,在村里的小学当代课老师,人长得周正,也有文化,王婶说让你礼拜六去镇上的‘老茶馆’跟人家见见面”。

我接过粥,喝了一口,说“娘,又相亲啊?之前相了那么多,都没成,俺觉得不急”。

“不急?你都25了,还不急?”父亲蹲在院子里劈柴,手里的斧头“哐当”一声,“你两个姐姐像你这么大,孩子都能跑了!王婶说了,张桂兰是代课老师,以后要是转成正式的,就是吃公家饭的,跟你配,刚好!礼拜六你必须去,俺跟你娘都跟王婶说好了!”

我知道父亲的脾气,说一不二,只好点头“中,俺去”。

母亲这才笑了,说“这才对!礼拜六你穿那件新的的确良衬衫,是俺去年给你买的,再把你那辆‘永久’自行车擦干净,带两斤桃酥,是县城‘稻香村’的,贵是贵点,但好看,人家姑娘看了也高兴”。

“中,俺知道了”,我嘴上应着,心里却没底——之前相的几个姑娘,也有“条件好”的,比如有在供销社上班的,有在镇上卫生院当护士的,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成,这次这个张桂兰,不知道能不能合得来。

礼拜四、礼拜五我在厂里上班,车间里的织布机老出故障,我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七点,才把机器都调试好。下班的时候,车间主任拍着我的肩膀说“建国,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以后厂里的机器,就靠你了!礼拜六休息,是不是有啥好事啊?看你娘昨天来给你送衣服,笑得合不拢嘴”。

我不好意思地说“主任,没啥好事,就是家里催着相亲,让俺礼拜六去镇上见个姑娘”。

车间主任笑着说“好事啊!你都25了,该找个媳妇了!礼拜六好好表现,要是成了,别忘了请俺喝喜酒”。

“中,要是成了,肯定请主任喝喜酒”,我笑着说。

礼拜五晚上我回了家,母亲已经把桃酥买好了,用红纸包着,放在桌子上,还把我的的确良衬衫洗干净、熨平了,放在我的床头。父亲把我的“永久”自行车擦得锃亮,链条上还上了油,说“明天早点起,别迟到了,王婶说让你九点在老茶馆跟人家姑娘见面”。

“中,俺明天七点起,八点从家走,到镇上刚好九点”,我说。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没睡好,一会儿想着明天见面该说啥,一会儿想着张桂兰长啥样,会不会像之前的姑娘一样,一见面就问“你在县城有房吗?”“以后能不能把我调到县城上班?”——我在县城没房,租了一间国营厂的家属院,十平米的小单间,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要是姑娘问起这个,我不知道该咋说。

第二章 相亲路上,遇姑娘车坏

礼拜六早上七点,我准时起床,穿上的确良衬衫,洗了把脸,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玉米粥,然后把桃酥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跟父母说了声“俺走了”,就骑着自行车往镇上赶。

从王家庄到镇上,有四里地,都是土路,前两天下过雨,路上有点坑坑洼洼,我骑得很慢,生怕把桃酥颠坏了。早上的风很凉,吹在脸上很舒服,路边的玉米地里,有村民在除草,看见我,笑着说“建国,这是去干啥啊?穿得这么精神”。

我笑着说“去镇上相亲”。

村民们都笑着说“好事啊!祝你相亲成功,早点娶媳妇!”

我跟他们打了招呼,继续往前骑。骑了大概两里地,到了李家庄村口,突然看见前面有个姑娘蹲在路边,旁边放着一辆“飞鸽”自行车,姑娘低着头,手里拿着一根铁丝,好像在修自行车。

我骑过去,停下车,问“姑娘,你咋了?自行车坏了?”

姑娘抬起头,我愣了一下——这姑娘长得真周正,大眼睛,双眼皮,皮肤白白的,扎着一个马尾,穿着一件蓝色的的确良衬衫,一条灰色的卡其布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脸上带着点急意,额头上渗着汗珠。

“俺的自行车链条断了,俺想试着修修,可俺不会”,姑娘说,声音清脆,像山泉水一样。

我走过去,蹲下来,看了看自行车的链条——果然断了,还掉了两个链扣,靠铁丝根本修不好。我说“姑娘,链条断了,还掉了链扣,修不好了,你要去啥地方啊?要是顺路,俺载你一程”。

姑娘眼睛一亮,说“真的吗?俺要去镇上的供销社,跟俺同事换班,俺同事八点半下班,俺要是迟到了,就麻烦了”。

“巧了,俺也要去镇上,顺路,你上来吧”,我说着,把自行车往路边挪了挪,让姑娘好上车。

姑娘笑着说“谢谢你啊,俺叫李秀莲,是李家庄的,在镇上供销社当售货员,你呢?”

“俺叫王建国,是王家庄的,在县城国营纺织厂当维修工”,我一边说,一边帮姑娘把她的包(一个蓝色的布包,上面绣着一朵小花)放在车筐里,跟我的桃酥放在一起。

李秀莲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双手抓着我的衣角,小声说“俺坐稳了,你骑吧”。

我骑着自行车,慢慢往前骑,路上有点颠簸,李秀莲怕摔,抓我衣角的手更紧了,我能感觉到她的体温,有点不好意思,赶紧转移话题“你在供销社上班,挺好的,稳定,还能天天跟人打交道”。

“还行吧,就是有点累,天天站着,卖布、卖油盐酱醋,有时候还要帮老人送货”,李秀莲说,“你在国营纺织厂当维修工,也挺好的,国营厂,铁饭碗,比俺们供销社强”。

“都差不多,都是混口饭吃”,我说,“你去镇上换班,咋不早点起?路上还遇到车坏了”。

“俺起得挺早的,六点就起了,谁知道骑到村口,链条突然断了,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修自行车的,急死俺了,还好遇到你了,不然俺肯定迟到了”,李秀莲说,语气里满是庆幸。

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聊,从供销社聊到纺织厂,从镇上聊到村里,我发现李秀莲不仅长得好看,还很开朗,说话直来直去,不矫情,跟之前相亲的那些姑娘不一样——之前的姑娘,要么沉默寡言,要么一开口就问物质条件,李秀莲却跟我聊家常,聊工作里的趣事,比如“俺昨天卖布,有个老太太,非要买一尺布,说给孙子做个小口袋,俺跟她讲,一尺布不够,她还不信,最后俺给她剪了一尺二,没收她多的钱,她还跟俺说谢谢”。

我听得哈哈大笑,说“你还挺会跟人打交道的”。

“俺娘说,跟人打交道,要实在,不能坑人,俺在供销社上班,从来没给人少称过,也没卖过坏东西”,李秀莲说。

骑了大概二十分钟,快到镇上的时候,李秀莲突然问“建国哥,你去镇上干啥啊?穿得这么精神,还带了桃酥,是去走亲戚啊?”

我不好意思地说“不是走亲戚,是去相亲,媒婆给俺介绍了个姑娘,让俺九点在镇上的老茶馆跟人家见面”。

“相亲啊?”李秀莲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那你可得好好表现!那个姑娘是啥样的?有俺好看不?”

我被她问得脸都红了,说“俺没见过,媒婆说她是邻村的,在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

“代课老师啊,挺好的,有文化”,李秀莲说,然后突然说“建国哥,俺跟你一起去相亲呗!俺帮你把把关,俺最看不惯那些相亲时挑三拣四、嫌这嫌那的姑娘,你一个老实人,别被欺负了”。

我愣住了,说“这……这不太好吧?俺去相亲,你跟着,人家姑娘会误会的”。

“误会啥啊?俺就说俺是你妹妹,来帮你看看,不行吗?”李秀莲说,语气很坚决,“你放心,俺不会瞎说话的,就帮你看看那姑娘人品咋样,要是她是个势力眼,俺就帮你怼她!”

我知道李秀莲是好意,可我还是觉得不妥,说“秀莲妹子,不用了,俺自己去就行,要是真不合适,俺跟人家说清楚就行”。

“不行!”李秀莲说,“俺今天跟你有缘,你帮了俺,俺也得帮你!再说,俺换班要八点半,现在才八点十分,俺先跟你去茶馆,等你见了姑娘,俺再去供销社,刚好不耽误!你要是不答应,俺就自己跟着你,到时候人家姑娘问起,俺就说俺是你对象,看你咋整!”

我被她的泼辣劲儿逗笑了,也知道她是认真的,再加上我确实有点怕相亲时被姑娘问得说不出话,有个人在旁边帮衬着,也挺好,只好说“中,那你跟俺去,可你别瞎说话,要是人家姑娘问起,你就说你是俺的远房妹妹,来镇上办事,刚好碰到俺”。

“没问题!”李秀莲高兴地说,抓着我衣角的手又紧了点。

第三章 老茶馆里,她暗帮我“把关”

八点五十,我骑着自行车到了镇上的老茶馆。老茶馆在镇中心,是一间老瓦房,门口挂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老茶馆”三个字,已经有点褪色了。茶馆里摆着十几张木桌子,长板凳,来喝茶的大多是镇上的老人,几毛钱一壶茶,能坐一下午。

我把自行车停在茶馆门口,跟李秀莲说“俺先去跟王婶打个招呼,你在这儿等俺一下”。

“中,你去吧,俺在这儿看着桃酥”,李秀莲说,站在自行车旁边,像个小管家一样。

我走进茶馆,看见王婶已经到了,坐在靠窗户的桌子旁,旁边还坐着一个姑娘——穿着一件粉色的的确良衬衫,头发烫成了卷发,脸上涂着淡淡的胭脂,手里拿着一个手帕,正在擦桌子,应该就是张桂兰。

王婶看见我,笑着说“建国,你可来了,快过来,这就是张桂兰,桂兰,这就是王建国,在县城国营纺织厂当维修工”。

我走过去,把桃酥放在桌子上,说“桂兰姐,俺叫王建国,这是给你带的桃酥,你尝尝”。

张桂兰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桃酥,没伸手接,说“不用了,俺不爱吃甜的”,语气有点冷淡。

我有点尴尬,王婶赶紧打圆场“桂兰,建国这孩子实诚,特意给你买的,你就收下吧。建国,你坐,俺去给你俩倒杯茶”。

我坐在张桂兰对面,没话找话“桂兰姐,你在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挺辛苦的吧?”

“还行吧,比在地里干活轻松”,张桂兰说,眼睛上下打量着我,“你在县城国营纺织厂上班,一个月挣多少钱啊?在县城有房吗?”

果然,还是问了这个问题。我只好说“一个月挣三百二十块,在县城没房,租了国营厂的家属院,十平米的小单间”。

张桂兰皱了皱眉,说“十平米的小单间?那以后要是结婚了,住哪儿啊?总不能一直租房子吧?还有,你以后能不能帮俺调到县城的小学上班?俺不想在村里当代课老师,没前途”。

我有点为难,说“俺在县城没熟人,调工作的事儿,俺帮不上忙。房子的话,俺以后好好挣钱,争取早点在县城买个小房子”。

“争取?啥时候能争取到啊?”张桂兰说,“俺娘说了,要是找对象,必须在县城有房,还得能帮俺调工作,不然俺不嫁。你这样的条件,俺觉得不太合适”。

我心里有点不舒服,刚想说话,突然听见门口有人喊“建国哥,你咋在这儿啊?俺找你半天了!”

我抬头一看,是李秀莲,她手里拿着我的包,走进来,笑着说“王婶,你也在啊?俺是建国哥的远房妹妹,来镇上供销社换班,刚好路过这儿,看见建国哥的自行车,就进来看看”。

王婶愣了一下,说“哦,是建国的妹妹啊,快坐”。

张桂兰看了看李秀莲,又看了看我,说“你妹妹咋跟你一起来镇上啊?”

“俺妹妹在镇上供销社上班,俺顺路载她来的”,我说,赶紧给李秀莲使了个眼色,让她别瞎说话。

李秀莲坐在我旁边,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说“桂兰姐,俺听俺哥说,你想调到县城上班啊?俺在供销社上班,认识不少人,要是你想调工作,俺可以帮你问问,不过俺可跟你说,调工作得靠自己有本事,不能全靠别人,俺哥是个老实人,你别为难他”。

张桂兰没想到李秀莲会这么说,愣了一下,说“你一个供销社的售货员,能认识啥人?”

“俺认识的人可多了,县城教育局的人,俺也认识几个,之前俺帮教育局的李科长买过布,他还跟俺说,要是有啥事儿,能帮就帮”,李秀莲说,其实她根本不认识教育局的人,就是想帮我怼怼张桂兰。

张桂兰有点不信,说“你别吹牛了,你一个售货员,咋会认识教育局的科长?”

“俺没吹牛,你要是不信,俺明天就给李科长打电话,帮你问问调工作的事儿”,李秀莲说,语气很坚定。

王婶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咱不说调工作的事儿,桂兰,建国这孩子实诚,能干,虽然现在没房,但以后肯定能挣到钱,你再好好想想”。

张桂兰没说话,又看了看我,说“俺再想想吧,要是俺娘同意,俺再跟你联系”。

我知道她是没看上我,也不想再勉强,说“中,桂兰姐,你要是觉得不合适,也没关系,咱就当认识一场”。

这时候,李秀莲看了看手表,说“建国哥,俺该去供销社换班了,再不去就迟到了,你跟俺一起走吧?”

我正好想走,赶紧说“中,俺跟你一起走。王婶,桂兰姐,俺们先走了”。

王婶点了点头,说“建国,你别灰心,以后俺再给你介绍”。

张桂兰没说话,只是摆了摆手。

我和李秀莲走出茶馆,骑上自行车,李秀莲坐在后座上,笑着说“建国哥,你看那个张桂兰,多势力,一开口就问你有没有房、能不能帮她调工作,幸好俺跟你去了,不然你还得被她欺负”。

我笑着说“谢谢你啊,秀莲妹子,要是没有你,俺还真不知道该咋跟她说话”。

“跟俺还客气啥!”李秀莲说,“那个张桂兰,俺看她跟你也不合适,你别灰心,以后肯定能找到比她好的姑娘”。

我没说话,骑着自行车往供销社走,心里却有点异样——刚才李秀莲帮我说话的时候,我觉得很踏实,好像有个人在身边护着我,这种感觉,之前相亲的时候从来没有过。

到了供销社门口,李秀莲跳下车,说“建国哥,俺到了,谢谢你载俺一程,还帮俺解围。俺晚上六点下班,你要是有空,俺请你吃镇上的水煎包,可香了”。

我心里一喜,说“中,俺晚上六点来接你,陪你吃水煎包”。

“好!”李秀莲笑着说,挥了挥手,跑进了供销社。

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暖暖的,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走,之前相亲失败的失落,早就没了踪影,满脑子都是李秀莲的笑脸和她帮我说话的样子。

第四章 水煎包之约,情愫暗生

下午我没回村,直接回了县城的家属院。家属院很小,都是十平米左右的小单间,共用一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我回到房间,把桃酥放在桌子上,想起早上的事儿,忍不住笑了——要是没遇到李秀莲,我今天的相亲,肯定会很尴尬,说不定还会被张桂兰怼得说不出话。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没睡好,一会儿想着李秀莲在供销社上班的样子,一会儿想着晚上跟她吃水煎包的事儿,心里有点期待。

下午五点半,我提前下班,骑着自行车往镇上赶。从县城到镇上,有六里地,我骑得很快,六点整,刚好到了供销社门口。

供销社已经下班了,李秀莲穿着那件蓝色的的确良衬衫,背着她的布包,站在门口等我,看见我,笑着说“建国哥,你来了!俺还以为你忘了呢!”

“俺咋会忘呢,答应你的事儿,俺肯定记着”,我说。

“那就好!”李秀莲说,“镇上的水煎包,就‘老李水煎包’最好吃,俺带你去!”

她走在前面,我骑着自行车跟在她旁边,镇上的集市还没散,有卖菜的、卖布的、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李秀莲跟每个摊主都很熟,路过卖菜的摊位,摊主笑着说“秀莲,这是你对象啊?长得真精神!”

李秀莲脸一下子就红了,说“王大爷,你别瞎猜,这是俺哥,来跟俺吃水煎包的”。

摊主笑着说“哦,是你哥啊,快去吧,老李的水煎包快卖完了”。

到了“老李水煎包”,摊位前已经排了不少人,李秀莲说“建国哥,你在这儿排队,俺去占个位置”。

“中,你去吧”,我说,站在队伍后面,看着李秀莲找位置——她穿梭在人群里,跟摊主打招呼,跟顾客点头,很熟练,一看就是常来这儿。

大概十分钟,轮到我了,我买了两斤水煎包(一斤十个,两毛钱一个,一共四块钱),还买了两碗小米粥(五毛钱一碗),端着去找李秀莲。

李秀莲已经占好了一个小桌子,看见我,赶紧说“建国哥,快过来,小心烫”。

我把水煎包和小米粥放在桌子上,说“你快吃,别凉了”。

李秀莲拿起一个水煎包,咬了一口,说“真香!你也吃,别光看着俺”。

我拿起一个水煎包,咬了一口,皮薄馅大,里面是韭菜鸡蛋馅的,确实很香。我们俩一边吃一边聊,李秀莲跟我说她的事儿——她23岁,父母都是种地的,上面有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在县城的建筑队打工,她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去了镇上的供销社当售货员,一个月挣两百八十块,省吃俭用,攒了点钱,想以后在县城买个小房子,接父母来住。

“俺娘总催俺找对象,说俺都23了,再找不到就嫁不出去了,可俺不想随便找个,俺想找个老实人,能跟俺好好过日子的,不管有没有房,只要肯努力,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李秀莲说,眼睛看着我,很认真。

我心里一动,说“秀莲妹子,你跟俺想的一样,俺也不想找个势力眼,就想找个实诚人,好好过日子”。

李秀莲笑了,说“那你可得好好找,别再遇到像张桂兰那样的姑娘了”。

“嗯,”我说,“要是能遇到像你这样的姑娘,就好了”,说完,我才意识到自己说了啥,脸一下子就红了。

李秀莲也愣了一下,脸也红了,没说话,只是低头吃水煎包,耳朵却红红的。

吃完水煎包,已经七点了,天有点黑了,镇上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洒在水泥地上。我骑着自行车,送李秀莲回李家庄,路上,谁都没说话,只有自行车的链条声“咔嗒咔嗒”的。

到了李家庄村口,李秀莲跳下车,说“建国哥,谢谢你送俺回来,还请俺吃水煎包”。

“跟俺还客气啥,应该的”,我说,“你快回家吧,路上小心点”。

“嗯,”李秀莲点了点头,又说“建国哥,你以后要是来镇上,记得来找俺,俺请你吃水煎包”。

“中,俺肯定来”,我说。

李秀莲挥了挥手,跑进了村里。我看着她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走。路上,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砰砰”直跳——我知道,我好像喜欢上李秀莲了。

第五章 媒婆再牵线,她又来“掺和”

礼拜一上班,王婶给我打电话,说“建国,张桂兰那边跟俺说了,觉得你条件不行,不同意跟你处,俺再给你介绍一个,是镇上卫生院的护士,叫刘艳,22岁,长得好看,工资也比你高,俺跟她约好了,礼拜三下午五点,在镇上的老茶馆见面,你可一定要去”。

我有点不想去,因为我心里想着李秀莲,可我又不好意思拒绝王婶,只好说“中,俺去”。

挂了电话,我心里有点纠结——要是去相亲,就对不起自己的心意;要是不去,又对不起王婶的好意。晚上下班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去了镇上的供销社,想跟李秀莲说说这件事,问问她的意见。

到了供销社,已经六点了,李秀莲刚好下班,看见我,笑着说“建国哥,你咋来了?是不是想跟俺吃水煎包啊?”

“不是,俺有事儿跟你说”,我说,把王婶再给我介绍对象的事儿跟她说了。

李秀莲听了,愣了一下,说“你想去吗?”

我摇了摇头,说“俺不想去,俺心里……俺心里想着你”,说完,我又脸红了。

李秀莲的脸也红了,低着头,小声说“那你就别去了,跟王婶说清楚就行”。

“俺不好意思拒绝王婶,她都跟人家姑娘约好了”,我说。

李秀莲想了想,说“那你就去,俺跟你一起去!俺再帮你把关,要是那个刘艳跟张桂兰一样势力,俺就帮你怼她,要是她人不错,俺就……俺就不掺和了”,说到最后,她的声音有点小。

我心里一喜,说“中,那礼拜三下午,俺来接你”。

“嗯,”李秀莲点了点头,“你快回去吧,别太晚了”。

礼拜三下午,我提前半小时下班,骑着自行车去供销社接李秀莲。李秀莲已经准备好了,穿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扎得更整齐了,看见我,笑着说“建国哥,俺准备好了,走吧”。

“中,”我说,帮她把包放在车筐里,“你今天穿得真好看”。

李秀莲脸一红,说“别瞎说话,快走吧”。

我们俩骑着自行车,往老茶馆走,路上,李秀莲说“建国哥,要是那个刘艳人不错,你可别因为俺,错过好机会”。

我握着车把的手紧了紧,说“秀莲妹子,俺心里只有你,不管那个刘艳人好不好,俺都不会跟她处的”。

李秀莲没说话,只是抓着我衣角的手更紧了。

到了老茶馆,王婶和刘艳已经到了。刘艳穿着一件白色的护士服,戴着护士帽,长得确实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很大,看见我,笑着说“你就是王建国吧?俺叫刘艳”。

“俺是王建国,你好”,我说,把李秀莲拉到身边,“这是俺的远房妹妹,秀莲,跟俺一起来的”。

王婶愣了一下,说“咋又是你妹妹啊?上次相亲你妹妹也来了”。

李秀莲笑着说“王婶,俺这次是特意跟俺哥来的,俺哥老实,俺怕他被欺负,帮他把把关”。

刘艳没在意,笑着说“没事,人多热闹。建国,你在国营纺织厂当维修工,挺稳定的,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三百二十块”,我说。

“还行,比俺少点,俺一个月挣三百八十块”,刘艳说,“你在县城有房吗?以后要是结婚了,打算在哪儿住啊?”

又是问房子。我只好说“没房,租了家属院的小单间,以后好好挣钱,再买房”。

“租房子可不行,”刘艳说,“俺娘说了,要是找对象,必须在县城有房,还得有自行车,你这自行车是‘永久’的,还行,就是有点旧了。还有,你以后能不能帮俺调到县城的大医院上班?俺不想在镇上卫生院,太累了”。

跟张桂兰一样,还是物质条件。我有点不舒服,刚想说话,李秀莲就开口了“刘艳姐,俺哥虽然没房,但他肯努力,以后肯定能买上房。调工作的事儿,俺觉得还是靠自己好,俺哥没那么大本事,你别为难他。还有,俺哥的自行车虽然旧,但俺哥擦得很干净,比那些有新房却不干活的人强多了”。

刘艳愣了一下,说“你这妹妹,咋说话呢?俺跟你哥相亲,跟你有啥关系?”

“咋没关系?俺哥是俺的亲人,俺不能看着他被欺负”,李秀莲说,“刘艳姐,你要是真心跟俺哥处,就别老提物质条件,要是你只看重物质,俺觉得你跟俺哥不合适”。

刘艳有点生气,说“你这姑娘,咋这么没礼貌?王婶,你看看她”。

王婶赶紧打圆场“好了好了,秀莲,你别说话了。刘艳,你别生气,秀莲年纪小,不懂事”。

李秀莲说“俺不小了,俺知道啥是真心,啥是势力。刘艳姐,你要是只看重房和钱,俺劝你别跟俺哥处,免得耽误俺哥”。

刘艳气得站起来,说“王建国,你这妹妹太没礼貌了,俺觉得你跟你妹妹一样,没素质,俺跟你不合适!”说完,就拿起包,走了。

王婶也生气了,说“建国,你这妹妹咋回事啊?上次相亲她捣乱,这次又捣乱,你还想不想找对象了?”

李秀莲说“王婶,俺不是捣乱,俺是真心为俺哥好,那些只看重物质的姑娘,跟俺哥不合适,俺哥找对象,要找个真心跟他过日子的”。

“你懂啥!现在找对象,不看物质看啥?”王婶说,“建国,你要是再让你妹妹跟着你相亲,俺以后就不给你介绍了!”说完,也走了。

茶馆里只剩下我和李秀莲,我看着李秀莲,笑着说“秀莲妹子,你咋又跟人吵起来了?”

李秀莲有点委屈,说“俺就是不想让你被欺负,那些姑娘太势力了,跟你不合适”。

我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说“俺知道你是为俺好,王婶那边,俺去跟她解释,你别担心”。

李秀莲抬起头,眼睛红红的,说“建国哥,你会不会怪俺?要是没有俺,你说不定能跟刘艳处成”。

“俺不怪你,”我说,“俺还要谢谢你,要是没有你,俺还得跟那些势力的姑娘浪费时间。秀莲妹子,俺跟你说句心里话,俺喜欢你,俺不想再相亲了,俺想跟你处对象,你愿意不?”

李秀莲愣了一下,然后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点了点头,说“俺愿意,俺早就喜欢你了!”

我高兴地把她抱在怀里,说“太好了!以后俺再也不相亲了,就跟你处对象!”

李秀莲靠在我怀里,哭着说“建国哥,你可别骗俺,俺想跟你好好过日子”。

“俺不骗你,”我说,“俺这辈子都跟你好好过日子,以后好好挣钱,买房子,娶你!”

第六章 上门见家长,化解顾虑

我跟李秀莲确定关系后,每天都见面——早上我顺路载她去镇上供销社,晚上我去接她下班,一起吃晚饭,然后送她回家。我们俩的感情越来越深,我觉得是时候带她回村见我父母了,跟他们说清楚,我不想再相亲了,就想跟李秀莲处对象。

1993年9月15号,礼拜四,我轮休,跟李秀莲说“秀莲妹子,俺带你回村见俺爹娘吧,跟他们说俺们处对象的事儿”。

李秀莲有点紧张,说“俺……俺有点怕,你爹娘会不会不喜欢俺啊?俺没通过媒婆,就跟你处对象,你爹娘会不会觉得俺不正规啊?”

“不会的,”我说,“俺爹娘都是老实人,只要你实诚、能干,他们肯定喜欢你。再说,俺跟你处对象,是俺愿意的,俺爹娘不会反对的”。

“那……那俺买点东西吧,总不能空着手去见你爹娘”,李秀莲说。

“不用买啥,俺爹娘不在乎这个”,我说。

“不行,”李秀莲说,“第一次见你爹娘,必须买东西,不然显得俺不懂事。俺去供销社买两斤点心,两斤水果糖,再买两瓶酒,给你爹喝”。

我拗不过她,只好陪她去供销社买东西。李秀莲挑了最好的点心(“稻香村”的桃酥),最好的水果糖(奶糖),还有两瓶“兰陵美酒”,一共花了三十多块,是她半个月的工资。

“你别买这么贵的,”我说,“太破费了”。

“不破费,”李秀莲说,“第一次见你爹娘,必须买好的,让他们知道俺重视他们”。

我们俩骑着自行车回村,到了我家,已经十点了。我爹娘正在院子里晒玉米,看见我带着一个姑娘回来,还买了东西,愣了一下。

我赶紧说“爹,娘,这是李秀莲,俺的对象,俺们处对象了,今天带她来见你们”。

李秀莲赶紧把东西递过去,说“叔,婶,俺叫李秀莲,是李家庄的,在镇上供销社上班,这是俺给你们买的东西,你们别嫌弃”。

我娘赶紧接过东西,说“姑娘,来就来,还带啥东西,快进屋歇会儿”。

我爹没说话,只是上下打量着李秀莲,脸色有点严肃。我知道我爹是觉得没通过媒婆,不正规,赶紧说“爹,俺跟秀莲是真心相爱的,俺不想再相亲了,就想跟秀莲处对象,你就同意俺们吧”。

我爹蹲在地上,点了根旱烟,抽了两口,说“建国,你知道咱农村的规矩,找对象得通过媒婆,你这样没通过媒婆,就跟姑娘处对象,村里的人会说闲话的。再说,你之前相了那么多,都没成,这个姑娘,你了解清楚了吗?她人品咋样?会不会跟你好好过日子?”

李秀莲赶紧说“叔,俺知道俺没通过媒婆,有点唐突,但俺是真心喜欢建国,俺跟他处对象,是俺愿意的,俺不会让建国受委屈的。俺在供销社上班,一个月挣两百八十块,俺能自己养活自己,以后俺会跟建国好好过日子,好好挣钱,买房子,还会孝顺你和婶,你别嫌弃俺”。

我娘在旁边说“老头子,俺看这姑娘实诚,长得也周正,还在供销社上班,稳定,跟建国配,刚好。村里的闲话怕啥?只要俩孩子真心相爱,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

我爹没说话,又抽了两口烟,说“姑娘,你跟建国处对象,你爹娘知道吗?他们同意吗?”

“俺爹娘知道,俺跟他们说了,他们也同意,说建国是个老实人,让俺跟他好好过日子”,李秀莲说,其实她还没跟她爹娘说,就是怕我爹反对,先撒了个谎,打算回去再跟她爹娘说。

我爹点了点头,说“既然你爹娘也同意,俺就不反对了。建国,你可得好好对人家姑娘,别让人家受委屈,要是你敢欺负她,俺饶不了你!”

我赶紧说“爹,俺知道了,俺肯定好好对秀莲,一辈子都不欺负她”。

李秀莲高兴地说“谢谢叔,谢谢婶,俺以后肯定好好孝顺你们,好好跟建国过日子”。

我娘笑着说“姑娘,你别客气,以后你就是俺们家的人了。中午俺杀只鸡,给你炖鸡汤,你尝尝俺的手艺”。

“婶,不用杀鸡,太破费了”,李秀莲说,赶紧去厨房帮忙,“俺帮你烧火吧”。

“不用,你歇着就行”,我娘说。

“婶,俺不累,俺帮你吧”,李秀莲说着,就进了厨房,帮我娘烧火、择菜,手脚很麻利。

我爹看着李秀莲的背影,跟我说“这姑娘不错,实诚、能干,你没看错人”。

我笑着说“爹,俺就说吧,你肯定会喜欢她的”。

中午,我娘炖了鸡汤,炒了青菜,还炒了一盘鸡蛋,都是好吃的。李秀莲帮我娘端菜、摆碗筷,吃饭的时候,还给我爹和我娘夹菜,说“叔,婶,你们多吃点,补补身体”。

我娘笑着说“姑娘,你也吃,别总给俺们夹”。

吃完饭,李秀莲主动帮我娘洗碗、擦桌子,我爹坐在院子里,跟我聊“建国,你跟秀莲处对象,可得好好努力,早点在县城买个房子,不然总租房子,委屈人家姑娘。还有,媒婆那边,你去跟她说清楚,别让她再给你介绍对象了”。

“中,俺知道了,”我说,“俺以后好好挣钱,早点买房子,跟秀莲结婚。媒婆那边,俺明天就去跟她说清楚”。

下午,我送李秀莲回李家庄,路上,李秀莲说“建国哥,你爹娘真好,俺还以为他们会反对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同意了”。

“俺就说吧,俺爹娘都是老实人,只要你实诚,他们肯定喜欢你”,我说,“你还没跟你爹娘说俺们处对象的事儿吧?”

李秀莲有点不好意思,说“俺还没说,俺怕他们反对,就先跟你爹说他们同意了,俺回去就跟他们说”。

“中,你回去跟你爹娘好好说,要是他们反对,俺就跟你一起去跟他们说,俺会让他们同意的”,我说。

“嗯,”李秀莲点了点头,“俺爹娘也是老实人,只要俺跟他们说清楚,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果然,李秀莲回去跟她爹娘说后,她爹娘也同意了——她爹说“建国是个老实人,在国营厂上班,稳定,你跟他好好过日子,俺们放心”,她娘说“你要是跟建国结婚,以后俺们也能放心了,不用再催你找对象了”。

双方家长都同意后,我和李秀莲的感情更稳定了,每天都盼着早点结婚,早点组成自己的家。

第七章 媒婆的不满与邻里的闲话

我跟李秀莲处对象的事儿,很快就传到了王婶的耳朵里。王婶特意来我家,跟我爹娘说“老陈,建国娘,你们咋同意建国跟那个李秀莲处对象啊?没通过媒婆,不正规,再说,那个李秀莲,上次相亲还捣乱,不是个省心的姑娘。俺之前给建国介绍的张桂兰、刘艳,哪一个不比她强?张桂兰是代课老师,刘艳是护士,都比她这个供销社的售货员强”。

我娘说“王婶,俺知道你是为建国好,可建国跟秀莲是真心相爱的,秀莲这姑娘实诚、能干,跟建国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职业不分高低,售货员咋了?稳定,还能挣钱,俺觉得跟建国配”。

我爹说“王婶,谢谢你之前给建国介绍对象,可建国跟秀莲处对象,是他自己愿意的,俺们也同意,以后你就别再给建国介绍了”。

王婶有点生气,说“你们就是糊涂!建国这么好的条件,咋就找个供销社的售货员?还没通过媒婆,以后村里的人肯定会说闲话的!”

说完,王婶就气冲冲地走了。

果然,没过几天,村里的闲话就多了起来。有人说“建国这孩子,咋这么糊涂?放着代课老师、护士不要,找个供销社的售货员,还没通过媒婆,不正规”;有人说“那个李秀莲,肯定是图建国的国营厂工作,不然咋会主动跟建国处对象”;还有人说“老陈家也是,咋就同意了?不怕被人笑话吗?”

我娘听到这些闲话,有点生气,跟我说“建国,你别听他们的,你跟秀莲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

我爹说“建国,你是个男人,要有点担当,别因为别人的闲话,就跟秀莲闹矛盾。秀莲是个好姑娘,你要好好对她,让那些说闲话的人看看,你们过得很好”。

我点了点头,说“爹,娘,俺知道了,俺不会因为闲话,就跟秀莲闹矛盾的,俺会好好对她,好好过日子,让那些人闭嘴”。

有一次,我带着李秀莲回村,刚走到村口,就听见几个老太太在背后议论“你看,那就是建国找的对象,供销社的售货员,长得还行,就是不知道人品咋样”“没通过媒婆,肯定不是啥好姑娘,说不定是骗建国的”。

李秀莲听到了,有点委屈,拉着我的手,说“建国哥,俺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都怪俺,没通过媒婆,让你被人笑话”。

我握紧她的手,说“秀莲妹子,别听她们的,她们就是闲的。俺跟你处对象,是俺愿意的,跟媒婆没关系,你别自责”。

然后,我大声说“婶子们,俺跟秀莲是真心相爱的,她是个好姑娘,俺跟她好好过日子,以后请你们别再说闲话了”。

那几个老太太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愣了一下,没再说话,赶紧走了。

李秀莲看着我,笑着说“建国哥,你真勇敢”。

“为了你,俺啥都敢做”,我说。

从那以后,村里的闲话慢慢少了——因为大家看到,我每天都载李秀莲上班、下班,周末带她回村,帮我爹娘干活(李秀莲很能干,帮我娘喂猪、做饭、晒玉米,比我两个姐姐还勤快);大家还看到,李秀莲经常给我爹娘买东西(点心、水果、衣服),对我爹娘很孝顺。

王婶后来也看到了,有一次,她在镇上的集市遇到我和李秀莲,李秀莲主动跟她打招呼“王婶,你买东西啊?”

王婶愣了一下,说“嗯,你也买啊?”

“嗯,给俺叔和俺婶买点心”,李秀莲说,然后给王婶递了一块糖,“王婶,你吃糖”。

王婶接过糖,说“你这姑娘,还挺懂事儿的。建国,你可得好好对人家”。

“俺知道,王婶”,我说。

王婶点了点头,说“以后你们好好过日子,别让俺操心”,说完,就走了。

我和李秀莲都笑了,知道王婶也认可我们了。

第八章 订婚之喜,邻里祝福

1993年12月,我和李秀莲处对象三个月了,双方家长都觉得,该订婚了。我爹跟我娘说“建国,你跟秀莲商量商量,定个日子,订婚,请村里的长辈和亲戚来吃顿饭,让大家都知道你们的事儿,也让那些说闲话的人闭嘴”。

我跟李秀莲商量,把订婚日子定在1994年1月1号,元旦那天,图个喜庆。

订婚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我家要准备彩礼(当时农村的彩礼一般是三千块,我爹娘给了我三千块,让我给李秀莲),还要准备订婚宴(请村里的长辈、亲戚,还有我的同事,一共二十桌,在我家院子里摆);李秀莲家要准备嫁妆(李秀莲的娘给她做了两床被子、两件棉袄,还有一些针线活,李秀莲自己攒了两千块钱,说以后买房子用)。

我拿着三千块彩礼,给李秀莲,说“秀莲妹子,这是彩礼,你拿着”。

李秀莲说“俺不要,俺跟你处对象,不是图你的钱,这钱你留着,以后买房子用”。

“不行,”我说,“彩礼是规矩,你必须拿着,不然你爹娘会不高兴的”。

李秀莲想了想,说“那俺拿着,俺不花,留着以后买房子,跟你一起攒钱”。

“中,”我说。

1994年1月1号,元旦,天气晴,阳光很好。我家的院子里摆满了桌子,村里的长辈、亲戚,我的同事,李秀莲的同事、亲戚,都来了,一共二十桌,很热闹。

早上九点,订婚仪式开始。我穿着新的的确良衬衫,李秀莲穿着新的红色棉袄,我们俩站在院子中间,给长辈们鞠躬。我爹拿着话筒(借的村里广播室的),说“谢谢各位亲朋好友来参加俺儿子建国和秀莲的订婚宴。建国和秀莲是真心相爱的,虽然没通过媒婆,但俺们老两口同意,秀莲的爹娘也同意。以后,俺们就是一家人了,希望建国和秀莲好好过日子,孝顺长辈,也希望各位亲朋好友以后多照顾他们”。

台下的人都鼓掌,说“好!祝建国和秀莲订婚快乐!”

王婶也来了,她笑着说“建国,秀莲,俺之前是对不住你们,总觉得没通过媒婆不正规,现在俺看你们俩真心相爱,俺也放心了。祝你们订婚快乐,以后好好过日子,早点结婚!”

我和李秀莲赶紧说“谢谢王婶”。

李秀莲的爹也说“建国,秀莲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对她,别让她受委屈,不然俺饶不了你!”

我说“叔,您放心,俺肯定好好对秀莲,一辈子都不欺负她!”

订婚仪式结束后,就开始吃订婚宴。我和李秀莲一起给长辈们、同事们敬酒,大家都跟我们说“祝你们早日结婚,早生贵子!”

我的同事说“建国,你可真有福气,秀莲是个好姑娘,你可得好好对人家”。

李秀莲的同事说“秀莲,你可真有眼光,建国是个老实人,以后肯定能对你好”。

我和李秀莲都笑着说“谢谢大家”。

下午三点,订婚宴差不多结束了,客人都走了,我和李秀莲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地的鞭炮屑(订婚放了很多鞭炮),李秀莲靠在我怀里,说“建国哥,俺真高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都祝福俺们”。

“俺也高兴,”我说,“以后俺们就是订过婚的人了,俺再好好挣钱,明年就跟你结婚,买房子,让你过上好日子”。

“嗯,”李秀莲点了点头,“俺跟你一起挣钱,早点结婚,早点组成自己的家”。

我娘走过来,递给我们俩一个红包,说“这是俺和你爹给你们的,一千块钱,你们留着买房子用”。

我赶紧说“娘,不用了,俺们有钱”。

“拿着,”我娘说,“这是俺和你爹的心意,祝你们以后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秀莲接过红包,说“谢谢婶,俺以后肯定好好孝顺你和俺叔”。

第九章 新婚迎亲,拖拉机上的幸福

1994年5月,我和李秀莲攒了八千块钱,加上之前的彩礼和我爹娘给的钱,一共一万五块,够在县城买个五十平米的小瓦房的首付了(当时县城的房价是三百五一平米,五十平米一万七千五,首付一万五,剩下的两千五,我们打算跟同事借)。

我们在县城的东郊看了一套小瓦房,五十平米,两室一厅,有一个小院子,能种点蔬菜,我们很喜欢,就付了首付,签了合同,拿到了钥匙。

拿到钥匙的那天,李秀莲哭了,说“建国哥,俺们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以后不用租房子了”。

我抱着她,说“是呀,以后这就是俺们自己的家,明年俺们就结婚”。

1994年12月,我们还清了借同事的钱,还攒了五千块钱,打算用来结婚。我们把结婚日子定在1995年1月18号,因为那天是黄道吉日,适合结婚。

结婚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我家要准备迎亲的队伍(找了村里的十个小伙子,都是我的发小),迎亲的车(当时农村结婚,没有轿车,找了村里的两辆拖拉机,刷成了红色,还挂了红绸带),还要准备结婚宴(请了四十桌,在我家院子里摆,找了村里的厨师,做农村的大席菜);李秀莲家要准备嫁妆(李秀莲的娘给她做了四床被子、四件棉袄,还有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都是实木的,李秀莲自己买了一台缝纫机(当时很流行,一千多块),说以后给我和孩子做衣服)。

1995年1月18号,结婚那天,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穿上新的西装(租的,一天三百块),跟迎亲的队伍一起,骑着自行车,去李家庄迎亲。

到了李家庄,李秀莲的娘家已经挤满了人,李秀莲穿着新的红色婚纱(租的,一天两百块),头上戴着头纱,脸上化着淡妆,美得像仙女一样。她的娘正在给她擦眼泪,说“秀莲,以后你就是陈家的媳妇了,要好好过日子,孝顺公婆,别再像以前一样任性了”。

李秀莲点了点头,说“娘,俺知道了,俺会好好过日子的,你和俺爹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我走过去,单膝跪地,把准备好的金戒指(买的,一千多块,是我攒了三个月的工资)拿出来,说“秀莲,嫁给我吧!”

李秀莲伸出手,让我把戒指戴在她手上,说“俺愿意!”

迎亲的队伍把李秀莲的嫁妆搬上拖拉机,李秀莲坐在拖拉机上,我坐在她旁边,拖拉机慢慢往王家庄走。路上,很多村民都来看热闹,笑着说“建国,你真有福气,娶了个这么漂亮的媳妇!”“这拖拉机真喜庆,比轿车还热闹!”

我和李秀莲都笑着跟村民们打招呼,心里充满了幸福。

到了我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四十桌酒席摆得整整齐齐,厨师正在忙着做菜,香味飘满了整个村子。结婚仪式开始后,我和李秀莲一起给长辈们鞠躬,给我爹娘敬茶,我娘给了李秀莲一个红包,说“秀莲,以后你就是俺的闺女了,俺会好好疼你的”。

李秀莲接过红包,说“谢谢娘”。

然后,我和李秀莲一起给客人敬酒,我的同事、发小,李秀莲的同事、亲戚,都跟我们说“祝你们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王婶也来了,她笑着说“建国,秀莲,俺今天可真为你们高兴!当初是俺糊涂,觉得没通过媒婆不正规,现在看你们这么幸福,俺也放心了。祝你们以后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和李秀莲说“谢谢王婶”。

晚上,客人都走了,我和李秀莲坐在我们的新房里(我家的东厢房,收拾得干干净净,摆着李秀莲的嫁妆),李秀莲靠在我怀里,说“建国哥,俺真没想到,俺能嫁给你。当年俺的自行车坏了,要是没遇到你,俺现在还不知道跟谁在一起呢”。

我抱着她,说“俺也没想到,当年好心载你一程,竟然能娶到你这么好的媳妇。秀莲,谢谢你当年硬要陪俺去相亲,不然俺就遇不到你了”。

“俺当时就是好奇,怕你被欺负,没想到就跟你处上对象了”,李秀莲笑着说。

“这就是缘分,”我说,“以后俺会好好对你,好好过日子,让你永远幸福”。

“嗯,”李秀莲点了点头,“俺也会好好对你,好好孝顺公婆,以后给你生个大胖小子”。

我和李秀莲相视而笑,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我们的新房,也照亮了我们幸福的未来。

第十章 婚后岁月,安稳幸福

婚后,我和李秀莲搬到了县城的小瓦房里,开始了我们的小日子。我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去国营纺织厂上班,下午六点下班;李秀莲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去镇上供销社上班,下午六点下班。我们俩中午都在单位吃饭,晚上一起回家,李秀莲做饭,我洗碗,然后一起坐在院子里,聊工作、聊家常,有时候会种点蔬菜(院子里的空地,我们种了白菜、萝卜、西红柿),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稳。

1995年8月,李秀莲怀孕了,我高兴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就给我爹娘打电话,说“爹,娘,秀莲怀孕了,你们要当爷爷奶奶了!”

我爹娘也很高兴,第二天就带着鸡蛋、小米,来县城看李秀莲,我娘拉着李秀莲的手,说“秀莲,你怀孕了,要好好休息,别上班了,俺来照顾你”。

李秀莲说“婶,不用,俺在供销社上班,不累,能坚持,等快生了,俺再请假”。

我娘拗不过她,只好说“那你可得注意,别累着,要是不舒服,就赶紧给建国打电话”。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送李秀莲去供销社,晚上接她下班,不让她干重活,家里的活(做饭、洗碗、洗衣服)都我包了。李秀莲怀孕反应很大,吃不下饭,我就变着花样给她做,比如她想吃酸的,我就给她买山楂、做酸汤;她想吃甜的,我就给她买桃酥、做糖水鸡蛋。

1996年5月,李秀莲生了个儿子,我们给儿子取名叫王缘分,因为我们俩的相遇是缘分,结婚是缘分,儿子的到来,也是缘分。

儿子出生后,我娘来县城照顾李秀莲坐月子,给她炖鸡汤、煮小米粥,把李秀莲照顾得很好。李秀莲坐完月子后,想继续去供销社上班,可儿子没人带,我娘说“俺来带,俺把缘分带回村,你们俩上班,周末回村看孩子”。

我和李秀莲都同意,因为我们俩都要上班挣钱,给儿子买奶粉、买衣服。每周五晚上,我和李秀莲回村看儿子,周日下午再回县城上班。儿子很乖,每次看到我们,都会伸出小手,喊“爹,娘”,我和李秀莲都很心疼,也很幸福。

1997年,国营纺织厂效益越来越好,我因为技术好,被晋升为维修班的班长,工资涨到了五百块;李秀莲也因为工作认真,被评为供销社的“先进工作者”,工资涨到了四百块。我们俩的工资高了,就把儿子接回县城,租了个保姆,帮我们带儿子,这样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儿子了。

1998年,我们攒了三万块钱,还清了买房子剩下的钱(之前买房子借了同事两千五,早就还清了),还攒了点钱,给房子装了暖气(之前冬天靠煤炉取暖,很不方便),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当时很流行,两千多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000年,儿子上幼儿园了,在县城的实验幼儿园,离我们家不远,我每天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然后去上班;晚上我接儿子放学,李秀莲下班回家做饭,我们一家三口,每天都能一起吃晚饭,一起看电视,日子过得很幸福。

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镇上赶集,遇到了当年的王婶,王婶看着我儿子,笑着说“缘分,快喊奶奶”。

儿子大声喊“奶奶好”。

王婶笑着说“这孩子真懂事,跟建国小时候一样。建国,秀莲,你们现在过得真好,当年俺还担心你们,没想到你们这么幸福,真是缘分啊”。

我笑着说“王婶,是啊,要是当年没遇到秀莲,俺现在还不知道啥样呢。谢谢您当年虽然反对,但最后还是祝福俺们”。

李秀莲说“王婶,俺们现在过得很好,缘分也很乖,以后您常来县城看我们”。

“中,”王婶说,“以后俺肯定去”。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儿子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李秀莲靠在我怀里,说“建国哥,你还记得1993年相亲路上,俺的自行车坏了,你载俺一程吗?要是没那天,俺们就不会在一起,也不会有缘分了”。

我抱着她,说“俺记得,咋会不记得?那天你硬要陪俺去相亲,俺还觉得你泼辣,没想到最后会娶你。秀莲,谢谢你当年的勇敢,也谢谢你这些年跟俺好好过日子”。

“俺也谢谢你,”李秀莲说,“谢谢你当年好心载俺,谢谢你这些年对俺和缘分这么好。建国哥,俺这辈子没嫁错人”。

我看着儿子的笑脸,看着身边的李秀莲,心里充满了幸福——当年一句好心的帮忙,一次偶然的相遇,竟然成就了我一辈子的幸福。我知道,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好好对李秀莲,好好对儿子,好好过日子,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来源:高贵海燕XZW8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