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先给大家讲个我班上学生的事儿。有个孩子,特别沉迷短视频。上课的时候,眼神老是飘向窗外,不知道在想啥,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成绩一落千丈。家长跟我反映,孩子一回家就抱着手机,刷起短视频没完没了,说他几句,孩子就不耐烦。这可把家长愁坏了,我也挺担心这孩子的。
我先给大家讲个我班上学生的事儿。有个孩子,特别沉迷短视频。上课的时候,眼神老是飘向窗外,不知道在想啥,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成绩一落千丈。家长跟我反映,孩子一回家就抱着手机,刷起短视频没完没了,说他几句,孩子就不耐烦。这可把家长愁坏了,我也挺担心这孩子的。
后来,我和家长一起商量,决定慢慢引导他合理安排时间。我们让他参与种植植物的活动,看着种子一点点发芽、长大,这个过程让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一心只想着短视频,学习也更用心了。从这个例子能看出来,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青春,确实非常有必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学龄前到青春期早期,孩子有个时间感知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就像刚开垦的土地,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们了解时间的威力和青春的可贵,就相当于给他们的成长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要是错过了这个时期,等孩子养成了不好的时间习惯,再想纠正就困难重重了。
既然让孩子明白时间和青春的价值这么重要,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把方法分成了三个维度。
首先是家庭示范维度。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我发现,那些时间管理做得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比如,家长自己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工作和休息安排得有条不紊。孩子看到家长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觉得时间是需要好好管理的。
不过,家长可不要老是说教。“你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青春”这些话,孩子听多了会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可以换个方式,和孩子一起读关于时间的绘本。通过绘本里的故事,孩子能更轻松地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还可以在家里弄一个可视化的成就墙,把孩子完成的任务、取得的进步都展示出来。这样,孩子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也会更加珍惜时间。
有了家庭的示范,接下来就是日常体验维度。要让孩子通过具体的事件来感知时间。就像那个沉迷短视频的孩子,通过种植植物,他亲眼见证了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从而明白了时间是在不断流逝的,而且每个阶段都很重要。
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小工具来帮助孩子感受时间。比如用沙漏来量化孩子的作业时间,规定写作业用一个沙漏的时间。这样,孩子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完成作业花了多长时间。另外,家长还可以整理孩子的成长相册,对比孩子不同时期的照片,让他们看看自己身体的变化。看到小时候和现在的自己,孩子就会明白青春是一去不复返的,要好好把握。
最后是学习引导维度。要把青春的价值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给孩子制定学习游戏化的计划,把学习任务当成游戏关卡。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相当于闯过了一关。这样,孩子会觉得学习更有趣,也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还可以鼓励孩子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每天背诵一首古诗,长期目标可以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孩子能感受到时间的积累带来的成果,也会更珍惜青春时光。
说了这么多方法,那具体到不同阶段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按月龄分阶的训练方案。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家长可以多和他们玩时间相关的游戏,像老狼老狼几点了。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初步的概念。
到了小学低年级,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更强的思维能力,家长就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时间规划了。比如让他们自己安排周末的活动,学习、玩耍、休息都要有合理的安排。还可以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看看哪些时间花得有意义,哪些时间浪费了。
总之,让孩子知道时间的威力和青春的可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家庭示范、日常体验和学习引导这三个维度的方法,再结合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案,我们就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时间,珍惜青春,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心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