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2号,杭州中院把“娃哈哈”三个字的户口本撕成两半:宗馥莉告自己人,要把上海公司那30%股份抢回来;另一边,宗伟还坐着法人位子,可股权早被冻成冰坨。
“自己家的水,突然不让姓宗了?
”
10月12号,杭州中院把“娃哈哈”三个字的户口本撕成两半:宗馥莉告自己人,要把上海公司那30%股份抢回来;另一边,宗伟还坐着法人位子,可股权早被冻成冰坨。
我盯着新闻愣了三秒,脑子里只有一句——原来豪门分家也绕不过“一桶水”。
事情不复杂。
宗庆后打下的江山,桶装水只是冰山一角,偏偏这一角最接地气,天天往我们办公室送。
现在老臣们各抱一条大腿,有人把“沪小娃”推出来,批发价比原来便宜一成五,包装换可降解,明摆着喊:便宜还环保,你们买不买?
我楼下小卖部的老板直接摇头:名字听着像奶茶,客户只认“娃哈哈”脸。
便宜没用,缺货才要命。
上海工厂一停工,华东少了12%的桶装水,润田、怡宝笑到抽筋,两周吞掉15%的地盘。
我同事昨天刚换水票,抬头一看,怡宝小哥穿着“临时支援”红马甲,搬水速度比顺丰还急。
原来豪门内斗,我们社畜最先有感——喝水成本没变,可选的牌子悄悄换了。
宗馥莉这边也没闲着。
她先砸3.2亿,把七家子公司的小股东挨个劝退,像拼拼图,把散掉的股权往自己怀里拢。
老臣里终于有人撑不住,原副总王强第一个倒向她,5%股份说大不大,信号却够刺耳:老班子裂了。
杜建英那边搬出境外媒体,一句“我子女也有继承权”,把家事升级成涉外大戏,连国安审查都被法学圈拿出来当筹码。
我看完只想吐槽:原来继承不光分房,还要分国籍。
更魔幻的是饮料工业协会连夜闭门,说要给“品牌授权”打补丁。
翻译成人话:以后谁再拿“娃哈哈”招牌出去赚钱,得先过统一考试,别像这次,同一条千岛湖灌出来的水,左边是亲闺女,右边是表侄子,消费者一脸懵。
协会一出手,农夫山泉趁机在华东撒补贴,送水票送饮水机,就差喊:看热闹不嫌事大,先喝我家的。
我朋友圈已经有宝妈晒图:买十桶送儿童水壶,印着“山泉有点甜”,娃背去学校,广告精准到骨头缝。
抖音上,“沪小娃”话题飙到8000万播放,原因不是水多好,而是年轻人把支持国货当成打投。
一条高赞评论说:管它谁生的,只要姓“中国”就冲。
我点进去看,直播小姐姐正用可降解瓶子种豆芽,弹幕刷屏“环保+10086”。
突然理解宗馥莉为啥急着换包装,她赌的是00后愿意为情怀买单,至于老臣们赌什么,大概赌她赌输。
法院还没判,货架已经给出答案。
小卖部老板把“沪小娃”放最底层,原话:走量靠大妈,大妈只认脸。
怡宝、润田堆成小山,老板拍胸脯——不站队,谁给陈列费高谁C位。
豪门恩怨打到这一步,最惨的不是宗家,是那些跟着娃哈哈干了二十年的县级经销商,去年任务指标是“娃哈哈”,今年合同抬头突然空白,连哭都没地儿哭。
我算了笔小账。
一桶水19升,便宜三块,一个月省不到一杯奶茶钱,可要是牌子倒了,送水站跑路,押金两百直接蒸发。
于是默默把手里水票拍照存证,万一哪天客服电话成空号,至少还有截图维权。
别笑我鸡贼,真到停水那天,你就知道法律条文不如一张水票有安全感。
说到底,娃哈哈的困局就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照妖镜:
创始人一走,遗嘱、信托、职业经理人全缺位,剩下股权、感情、面子搅成浆糊。
宗馥莉想靠钱把散掉的魂收回来,老臣想靠血缘把旧秩序续命,消费者只想明天桶里还有水。
三拨人三条时间线,偏偏在同一条传送带上,谁掉链子,后面全塌方。
法院明年一月还要参考新继承解释,境外继承人得先补税,杜建英子女想拿钱,可能先掏一大笔现金。
宗馥莉抢时间,杜建英抢法律,农夫山泉抢市场,我们抢的是下一桶水。
故事写到这儿,胜负仍悬,但货架已经告诉我们:
品牌没了信任,再亲的姓也撑不住19升的重量。
来源:聪明鲸鱼mbrB2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