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饮料卖疯了》1.25亿独居青年:“配享太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10:26 1

摘要:刷到这条弹幕时,办公室好几个同事同时点头——原来大家都有“开瓶三分钟,剩半瓶放冰箱三天后倒掉”的同款尴尬。

“喝不完的大瓶可乐,像极了我喝不完的人生焦虑。

刷到这条弹幕时,办公室好几个同事同时点头——原来大家都有“开瓶三分钟,剩半瓶放冰箱三天后倒掉”的同款尴尬。

迷你饮品就是冲着这个尴尬来的。150ml的可乐、180ml的星冰乐、200ml的东鹏特饮,一口闷刚好,拍照发圈也不显寒碜。

去年整个迷你市场涨了35%,传统饮料才5%,差距肉眼可见。

小包装到底香在哪?

先算笔账:便利店冰柜里,迷你可乐2.5元,常规罐3.5元,单价确实贵,但一次喝完不浪费,算下来比倒掉半瓶划算。

更别说健身房里120ml的电解质水,撸铁间隙一口补盐,比举着600ml大水桶对嘴灌优雅多了。

品牌们卷得更疯。

农夫山泉把矿泉水做成100ml盲盒,抽到隐藏款能挂闲鱼翻倍卖;伊藤园直接搞“双联迷你”,两种口味绑一起,选择困难症当场治愈。

最离谱的是康师傅,把瓶身缩了30%,却用可降解植物纤维包装,环保buff叠满,喝完连垃圾桶都带着一股“我很绿”的优越感。

智能货柜也推波助澜。

便利蜂的AI算得贼精:写字楼补货频率是社区的2.3倍,下午茶时段迷你饮品+轻食的组合单量占七成。

美团买菜的数据更直白——70%的迷你饮料订单发生在14:00-17:00,社畜续命靠它。

但别急着吹爆。

迷你包装单位塑料用量比大瓶高20%-30%,环保成了新槽点。

蒙牛的“迷你星球计划”算个解法:喝完200ml牛奶,把包装塞进智能回收机攒积分换优惠券,Z世代68%愿意为此多掏10%的钱。

不过积分攒够换一杯大杯拿铁时,塑料杯又攒了一抽屉,这循环听着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场景越拆越细:飞机上80ml果汁,电影院150ml可乐,连电竞酒店都摆上了120ml无糖气泡水——开黑到半夜,吨吨吨怕水肿,小口抿正合适。

CBNData说“一人食”场景渗透率43%,说白了就是独居青年连饮料都不想跟人分享。

说到底,迷你饮品卖的不是水,是“可控的满足感”。

就像有人囤一冰箱迷你酒,睡前开一瓶200ml梅子酒,微醺刚好睡觉;也有人把盲盒矿泉水当手办摆一排,喝不喝不重要,摆着就开心。

不过理性提醒:单价高是真的,环保悖论也是真的。

下次站在冰柜前纠结时,不妨想想——到底是需要这口饮料,还是只是需要“我看起来很精致”的幻觉?

来源:自在游山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