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巡演不唱《我的楼兰》的另一种可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3:08 1

摘要:近日,《我的楼兰》词作者苏柳网上公开喊话曲作者刀郎,将刀郎巡演未演唱《我的楼兰》一事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各种猜测与议论纷至沓来,但大多围绕个人恩怨或难以明说的利益纠葛。然而,以刀郎一贯的气度与多年来在艺术道路上沉潜的轨迹来看,这些浮于表面的纷扰,恐怕并

近日,《我的楼兰》词作者苏柳网上公开喊话曲作者刀郎,将刀郎巡演未演唱《我的楼兰》一事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各种猜测与议论纷至沓来,但大多围绕个人恩怨或难以明说的利益纠葛。然而,以刀郎一贯的气度与多年来在艺术道路上沉潜的轨迹来看,这些浮于表面的纷扰,恐怕并非他如此行事的根本原因。

那么,刀郎在巡演中刻意回避《我的楼兰》,是否蕴含着某种更为深刻、更值得深思的文化考量?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重量与文化逻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沉重和复杂。

倘若这一推测成立,那便不仅是刀郎的个人艺术取舍,更是一个值得剖析的文化现象。它如同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代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商业与艺术的拉扯、个体表达与集体记忆的交织之中,所面临的艰难探索与价值抉择。

要真正理解这份“沉默”背后的深意,我们需要暂时放下对八卦轶事的追逐,潜入更为广阔而深邃的文化历史语境中去探寻答案。

在试图解读刀郎的沉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楼兰”二字,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历史上的楼兰,绝非歌词中那位披着盖头、等待被迎娶的缥缈美女。它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蕞尔小国,扼守交通要冲,在汉帝国与匈奴两大强权的夹缝中艰难求存,扮演着“墙头草”般的角色,以期获得生存空间。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地沙卤,少田……民随畜牧,逐水草”,其生存环境本就严峻,而统治者奉行“不两属,无以自安”的实用主义生存哲学。楼兰古国的湮灭,是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影响、战争冲突与丝绸之路改道等多重悲剧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是一个文明消亡的典型案例,充满了苍凉的警示意味,不断叩问着后世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文明如何共处的永恒命题。

然而,在《我的楼兰》的歌词建构中,这个承载着复杂、沉重甚至悲壮历史记忆的楼兰,被完全简化和美化了。歌词抽离了具体的历史情境与文明教训,将楼兰蜕变为一个纯粹的、可供消费的浪漫意象。

歌词中“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但你却是我的楼兰”这样的倾诉,固然深情款款,动人心弦,却在无形中将一段凝重的公共历史,完全收编进私人化的情感叙事之中。这种艺术处理,当然享有创作的自由,但不可否认,它也构成了一种对历史深度与复杂性的消解。歌词将一个文明的集体伤疤与深刻的生态教训,巧妙地妆点成了个人情感世界里一枚华丽的饰品。以刀郎对西部文化与历史底蕴日益深厚的理解及长期的艺术实践来看,他不可能对此毫无觉察。他或许在反思,自己当初是否不该用那样唯美而悲情的旋律,去咏唱一个已被高度符号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的“楼兰”。他应该已清楚地意识到,在纯粹的审美表达与深沉的历史伦理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轻易弥合的裂痕。

因此,刀郎在巡演中选择不唱《我的楼兰》,或许首先可解读为他对历史的一份敬畏。他不愿再用自己的歌声,去进一步巩固和传播那个被过度浪漫化的历史幻象;他不忍以艺术的华美外衣,覆盖历史本来的沧桑面容与严肃内核。若是如此,那么刀郎的这份沉默,便是对历史复杂性的基本尊重,也可视为一种“不打扰”的温柔——让历史的归于历史,让传说的归于传说。以刀郎性格中那份“不争”的特质,这或许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契合内心准则的抉择。

进一步探究,刀郎的这一选择,也深深契合了中华文化深层结构中的一种强大叙事逻辑——对因果律的敬畏。这并非简单的、用以规训民众的宿命论调,而是一套源于古老智慧、对世界运行法则的深刻理解体系,它体现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文化感知与内在的道德自律。从《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谆谆告诫,到民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信仰,对因果报应的笃信与敬畏,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创作与公众评价自然也难以置身事外。

对于刀郎这样一位从民间土壤中成长起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艺术家而言,这种文化基因的影响根深蒂固。他或许并非刻意地、有意识地在规避某种所谓的“报应”,但他艺术直觉中萌生的那份“不安感”,很可能正源于这种文化深处无声的警示。下架歌曲、巡演不唱,这些行为在外界看来,或许是规避舆论风险的“明智”之举,但于他内心而言,或许更接近于一种文化本能驱使下的“洁身自好”与“爱惜羽毛”。

刀郎近年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影响力与日俱增,这种事业上的“顺遂”在公众解读中,又恰好与他的“文化自律”形成了某种正向呼应,无形中强化了“敬畏者得福佑”的传统叙事。而云朵和苏柳两位女士,一个歌唱楼兰,一个美化楼兰,不就把自己弄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么?同样也让人看到了因果报应的“显灵”。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仅将刀郎的选择理解为一种“避”与“守”,恐怕仍低估了他的思想深度。刀郎行为中最具光彩的部分,恰恰在于其“进”与“破”的超越性。他巡演不唱《我的楼兰》,与其说仅是顾忌外界的纠缠或内心的不安,不如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自觉的苏醒,一种不愿再用美的旋律去完全覆盖和消费悲剧真相的克制,一种对艺术边界与社会责任的重新思考与界定。

在当代文化工业的庞大流水线上,我们目睹着一种将一切深刻悲剧“鸡汤化”、将一切历史废墟“景点化”的强大趋势。沉重的历史可以被任意裁剪,改编成供人消遣的宫斗剧;文化的伤疤可以被精心包装,转化为热销的文创产品。这何尝不是一种更为隐蔽和温柔的暴力?它用审美和娱乐的糖衣,悄然消解了历史的真实痛感,也麻痹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感知。

在这种普遍的文化语境下,刀郎所表现出来的克制,恰恰构成了一种有力的、无声的反叛。他拒绝将“楼兰”这个沉重的文化符号,轻率地变成演唱会上的一个煽情的“情怀杀”高潮点,拒绝将其沦为纯粹消费主义盛宴上的一道快餐。

于是,那些在巡演现场未被唱响的音符,反而构成了一种更为宏大和充满张力的“留白”,令人联想到中国古典美学中“计白当黑”的精髓。真正的意蕴与力量,往往存在于“未言说”之处,存在于虚空与静默之中。试想,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面对千年干尸时的那份静默,其所蕴含的庄重,远胜于任何轻浮的惊叹;一位诗人漫步于圆明园废墟前,合上笔记本的那个瞬间,其内心的澎湃与悲怆,也绝非华丽辞藻所能尽述。

刀郎的“不唱”,正是这样一种充满力量的“艺术留白”。它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封闭的、标准化的答案,而是为每一位听众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可供自由探索的思考空间,引导人们去追问那些更为本质的问题:楼兰究竟是什么?它因何兴起,又因何湮灭?我们今天应当以何种姿态,来面对这些逝去的历史与文明留下的遗产与教训?

我们在此所探讨的,绝非鼓励艺术家在历史题材面前畏首畏尾,进行刻板、生硬的道德说教。艺术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奔涌不息的创造与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在创造与想象之上,还应葆有的“文化敬畏感”。这种敬畏感,并非束缚创作的枷锁,而是确保创作得以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根基。它是构建真正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基石。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我们能够将历史打扮得多么花枝招展以迎合现代的、快餐式的审美趣味,而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其全部的真实——包括它的辉煌与晦暗,它的荣耀与创伤,并从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与力量。它要求艺术家不仅是一名技艺纯熟的创作者,更应成为一名真诚的对话者——与浩瀚的历史对话,与多样的文明对话,与脚下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集体情感、记忆与命运对话。

从这层意义上讲,刀郎对《我的楼兰》所持的审慎乃至回避的态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观察样本。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可能从早期的、侧重于个人化的“情感抒发者”,逐步成长、蜕变为一位具有清醒文化主体意识和深沉社会责任感的“思想表达者”。刀郎的选择,显然已超越了简单的商业逻辑算计或个人一时的好恶,深刻地触及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一个核心的命题:我们如何在全球化、商业化的汹涌浪潮中,保持自身文化叙事的严肃性、深度与独特性?这条路无疑是艰难且孤独的。它要求艺术家不仅拥有穿透浮华表象的洞察力,拥有抵抗市场短期诱惑的强大定力,更需要一份“功成不必在我”的文化耐心与历史担当。然而,正是这样看似“不合时宜”的艰难选择,在一点点地拓宽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河床,增加着其思想的深度与韧性,守护着其精神的独立与尊严。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刀郎巡演为什么不唱《我的楼兰》?我们现在或许可以尝试给出一个更趋于完整的回答:这既是出于对历史真相与复杂性的深沉敬畏,也是对浸润于血脉中的文化因果律的遵从与呼应,更是一种超越了单纯舞台表演艺术范畴的艺术自觉和文化担当。刀郎的沉默,远非这个文化事件的终点,恰恰相反,是一个充满启发性的新起点。如同一石入水,激荡起层层涟漪,邀请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共同去深入思考艺术与历史、传承与创新、个体表达与文明延续之间那些永恒而又紧迫的命题。

在这个意义上,解读刀郎的沉默,其价值早已远远超出对一个娱乐事件的八卦兴趣或对一位歌手个人选择的好奇。它已然演变成一次对我们自身文化立场、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集体反思与叩问。这样的反思,正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众声喧哗的时代,在浮华的表象之下,最为需要、也最为深刻的精神活动之一。

当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能够像刀郎这样,进行如此自觉、审慎而富有担当的价值抉择时,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地、坚实地、从内心深处生长起来,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指引我们穿越迷雾,走向一个更加清醒、理性、丰饶和充满希望的未来。这条路漫长而修远,但每一个真诚的思考、每一次负责任的抉择,都是迈向那个未来的一步坚实的脚印。

来源:上官茂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