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或有契机推动突厥组织国家向好发展,目前该组织暂缺自主议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13:00 1

摘要:9 月底,布达佩斯突厥世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一国际事件一方面再次让人关注到突厥国家组织(ОТГ)在全球、尤其是在中亚地区的作用;另一方面,近期主要 “泛突厥主义者” 也释放出倾向于调整突厥国家组织路线的信号。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9 月底,布达佩斯突厥世界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一国际事件一方面再次让人关注到突厥国家组织(ОТГ)在全球、尤其是在中亚地区的作用;另一方面,近期主要 “泛突厥主义者” 也释放出倾向于调整突厥国家组织路线的信号。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在揭牌仪式上,匈牙利国际交流国务秘书科瓦奇、土耳其驻布达佩斯大使埃克希奥卢、各国外交官,以及来自突厥语国家的嘉宾均有出席。科瓦奇在发言中强调了匈牙利与突厥世界关系的战略意义,并指出其在突厥国家组织中的观察员地位,对构建 21 世纪新地缘政治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科瓦奇表示,该研究中心将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平台,同时助力匈牙利与突厥语国家加强人文与政治联系。活动期间,各方还就外交、对外政策、科研合作,以及突厥国家组织在全球政治中日益提升的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

自 2021 年 “突厥委员会” 转型为突厥国家组织以来,4 年间该组织已发展为更具约束力的机构,且重点聚焦政治外交领域。此外,不容忽视的是《2040 年前突厥世界构想》—— 该文件涵盖政治安全、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相互依存原则及民间交流拓展等领域;突厥国家组织还制定了《至 2040 年发展战略》。除此之外,不久前成立的突厥投资基金,法定资本规模达 5 亿美元。

突厥国家组织成员国尤为关注突厥语国家间的交通互联互通问题,特别是进一步推进 “东西过境” 跨里海国际走廊建设的必要性。在突厥国家组织峰会及其他场合,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埃尔多安多次强调,突厥语国家地处战略性经济走廊交汇处,并将 “巴库 - 第比利斯 - 杰伊汉” 输油管道列为成功的能源项目案例。

与此同时,安卡拉在中亚国家的文化人文扩张态势显著 —— 推动突厥语国家采用共同字母、传播突厥民族共同历史、逐步推行 “六国一族” 理念。不过更准确且客观的说法,应是 “五国服务于一族”。

突厥国家组织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经济与文化联盟,且正着眼于发展军事政治属性。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2022 年 1 月哈萨克斯坦爆发局势动荡(大规模骚乱与打砸事件后,应托卡耶夫总统邀请,集安组织部队赴哈维稳),此后土耳其媒体圈中 “突厥版北约” 的讨论热度骤升。当时土耳其外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直言质疑 “为何哈萨克斯坦向俄罗斯求助,而非我们”——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骚乱组织者之一、绰号 “狂野阿尔曼” 的犯罪头目,正是从土耳其直接潜入哈萨克斯坦,且当时已被哈执法部门抓获。尽管如此,土耳其国内仍开始讨论建立专属突厥语国家快速反应部队的必要性,认为集安组织的介入对突厥世界而言是一记 “警钟”。此外,随着突厥国家组织决定成立所谓 “突厥版紧急情况部”,该组织中已能看到部分军事领域合作的雏形。

然而,众所周知,组建此类军事同盟的前提是先实现政治一体化,军事同盟只是政治一体化的最终体现。但目前这一前提仅在突厥国家组织的两个成员国、同时也是实际创始国 —— 土耳其与阿塞拜疆之间成立。两国通过《舒沙宣言》建立了相当深入的军事政治一体化关系,近期巴库专家围绕 2020 年秋季纳卡地区 “44 日战争” 爆发 5 周年展开讨论时,也频繁提及这一点。与此同时,另一个与土耳其共同创立该组织的成员国 —— 哈萨克斯坦,却被 “土阿兄弟关系” 排挤到边缘。显然,突厥国家组织内部的 “盟友” 已被划分为 “一等” 与 “二等”。

或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中亚国家才对土耳其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凭借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一致立场,拒绝让傀儡政权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获得突厥国家组织观察员地位。塔什干与阿斯塔纳多次强调,将遵守国际法准则、支持各国领土完整(包括塞浦路斯共和国),绝不会亲手为 “主权国家闹剧” 这一危险导火索点火。

此外,中亚执政精英十分清楚,土耳其此前曾多次试图在所谓 “阿拉伯之春” 后,成为中东国家 “建国模板”。但这位自封的 “辉煌奥斯曼继承者”,在伊斯兰世界与阿拉伯世界确立领导地位的努力,成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土耳其在邻国叙利亚(曾是奥斯曼帝国行省)争夺民心的过程中,仅靠武力才占据上风,且在卷入这场血腥内战近 15 年后,局势至今仍远未平息。利比亚的情况也类似 —— 土耳其再次证明,对其而言,使用武力是首要手段。

当前,突厥国家组织尚未形成自主议程,更多是在 “他人地盘” 上搞 “产业间谍活动”。例如,2023 年该组织仿照 “俄罗斯地理学会” 成立 “突厥地理学会”,其意图不言而喻。

不过,近期国际政治事件的发展似乎迫使安卡拉及突厥国家组织不得不调整策略、转变行事风格。不久前,埃尔多安所在执政联盟的盟友、民族行动党主席杰夫莱特・巴切利在接受《Turkgun》杂志采访时发表系列声明,试图扭转外界对 “突厥国家组织是反俄组织” 的固有印象。

具体而言,这位民族行动党领袖承认,要实现欧亚大陆的平衡,除突厥国家组织外,还需上合组织(ШОС)、独联体(СНГ)等机构发挥作用 —— 这些组织能够通过基于 “相互理解、尊重彼此权利与存在、主权平等及法纪至上” 的原则,恢复世界秩序。他表示,各国平等参与欧亚地区事务,对构建繁荣和平的区域至关重要。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位曾在 2021 年向埃尔多安提交 “按民族语言原则分裂欧亚大陆地图” 的核心泛突厥主义者,还强调若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混乱局势持续,上述国家(包括突厥国家组织成员国与俄中等国)将有必要联合行动,安全领域的合作也不排除在外。巴切利特别关注里海盆地的地缘战略意义 —— 该区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他认为土耳其是里海盆地油气资源输出的 “门户”,既受该区域影响,也对该区域产生影响。

此外,巴切利在列举突厥国家组织成员国时特意指出,5 个常任成员国中的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同时也是集安组织与独联体成员国。这位支持埃尔多安的民族主义领袖表示,俄罗斯是这些极具影响力的机构的核心,而突厥国家组织有能力成为 “引力中心”,在西方与俄中之间选择支持后者,成为一股重要力量。

由此可见,土耳其当局对突厥国家组织的实际能力有着清醒认知。他们明白,即便野心勃勃,若未来几年缺乏独联体、上合组织及集安组织的支持(甚至面临这些组织的反对),突厥国家组织也无法成为一体化核心。土耳其得出这一结论,或许还基于自身经济资源有限,且与西方的矛盾已大概率演变为系统性、全方位矛盾的现实。

无论如何,俄罗斯与中国都可抓住这一契机 —— 即便无法彻底重塑突厥国家组织,至少也能建立起制约 “泛突厥主义者扩张” 的机制。这既符合地区各国利益,也不会损害俄中两国的国家利益。

例如,即便成立一个用于协调上合组织、突厥国家组织与独联体事务的 “象征性咨询委员会”,也将大有裨益。巴切利的声明(若无埃尔多安默许,他大概率不会发表此类言论)清晰表明,目前这一 “机会窗口” 仍处于开放状态。

来源:黄胜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