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次听到L7名字的时候,我以为理想又发布什么新车了,直到瞥见“新时代B级车开创者”的Slogan,我才反应过来“噢,原来是别克发布新车了”。
第一次听到L7名字的时候,我以为理想又发布什么新车了,直到瞥见“新时代B级车开创者”的Slogan,我才反应过来“噢,原来是别克发布新车了”。
16.99万元至21.59万元的价格(限时权益)确实有诚意,而且由于L7的定位是C级车,所以有一点非常明确:它是在用C级的品质打B级的市场。
也就是说,至境L7的产品策略是“降维竞争”。
为什么是B级车?
因为这个市场的根基依然稳固,即便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走高的当下,帕萨特、雅阁、凯美瑞的销量还是能做到“月均过万”。
有点反常识对吧?
其实B级车的核心用户从来都是长期持有者,人家要的是稳如老狗的品质和可靠性,就类似帕萨特、雅阁、凯美瑞这种。
但话又说回来,B级车市场也算是铁板一块了,毕竟强如小米、小鹏、特斯拉都没有攻破。
问题这不就来了:至境L7凭什么?
根本原因是B级车市场自己先“拉了”啊。宝马3系、奔驰C级、奥迪A4L优惠完裸车都干到20万出头了,隔壁特斯拉Model Y 26万骑脸输出,理想L6/问界M7也只要不到25万......以帕萨特、雅阁、凯美瑞为代表的传统B级车直接傻眼,论牌子打不过降价的BBA,论体验卷不过同价位的新势力,所谓的“高级感”被迅速稀释,终端销量的下滑也印证了这一困境。
这就给至境L7创造了虎口夺食的机会。
捋清了市场背景,至境L7的诸多卖点就显得很有针对性了。
比如尺寸,车长5032mm,轴距3000mm,已经完全符合C级行政轿车的范畴。当你将至境L7与传统B级车并排停放时,多出的账面数据会带来显著的视觉差异,这种“大一级”的体量感是传统B级车无法给予的。
当然,我今天不是来讲解至境L7产品力的,相关内容你们肯定看过很多了,我想讨论的是,至境L7的战略意图,也就是“别克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还是跟B级车市场的现状有关。
每次换代,更像是对外观、内饰细节的“优化”和对配置的“调整”,永远是那副“德味”面孔,用户闭着眼睛都能猜到下一代迈腾会是什么样。
凯美瑞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吐槽车机系统都多少年了,但丰田依旧“我看不见,我听不见”,谁让凯美瑞可靠性和保值率方面的口碑那么坚挺,这使得丰田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彻底革新这套“短板”。
别克正是看到了这种“中年危机”下的巨大市场机会,才选择用至境L7的“C级豪华”去破壁。
当一个潜在的帕萨特用户,发现自己可以用几乎相同的价格,买到一台尺寸更大、拥有零重力座椅、27个扬声器、并且智能化体验远超帕萨特的至境L7时,他内心那个“够用就好”的标准会被瞬间击碎,然后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过去愿意为帕萨特那块小小的屏幕和普通的座椅买单”。
至境L7的作用,就是强行拉高用户的“胃口”,让用户意识到自己原本可以拥有更好的体验,相当于把用户带离了那个“体验升级停滞”的舒适区。
这里边也有别克对“品牌价值重塑”的需求。
别克这个牌子,在外界心中总跟“成熟”、“商务化”甚至“油腻”挂钩,典型代表就是君越。虽然君越毫无疑问是一款非常成功的B级车,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君越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导致别克品牌与“中年”、“商务”等标签深度绑定。
这使得别克很难吸引那些追求科技感、个性化的年轻消费群体。
某种程度上,至境L7是别克革新品牌形象的一种公告。
你可以这么想:当一个年轻用户在华为门店看到至境L7时,他首先注意到的可能不是“别克”这个标,而是全球首发的高通8775P芯片、Momenta的智驾方案、50吋的AR-HUD和无框车门。
这些代表着“前沿”、“智能”、“动感”的元素,会立刻颠覆他对别克“老气横秋”的固有认知。
至境L7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用顶尖的科技配置和前卫的产品体验,来对冲甚至覆盖掉品牌原有的标签,它要告诉用户“爷不再是那个造君越的别克,爷同样可以造出与新势力同台竞技的产品”。
换个角度去理解,如果至境L7的销量KPI完成度够高的话,它就能为别克的新能源转型再开个好头。
为什么用“再”?因为别克已经有过试验品微蓝了。
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很容易因为首款产品定位模糊、产品力平庸导致上市后迅速被淹没在市场。与之相对的,成功的品牌往往靠一个鲜明的标签快速破圈,比如理想靠“家庭奶爸车”的精准定位、问界靠“华为深度赋能”的技术光环。
作为“至境”子品牌的开山之作,至境L7如果一炮而红,就能为整个子品牌定下“高端、豪华、智能”的基调。
这时候你再去复盘至境L7的产品力,会察觉出更多微妙的东西:当第一批用户以20万的价格体验到50万级别的座椅、音响和底盘质感时,他们会自发地成为品牌的“自来水”,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至境L7真香”、“20万买到50万的享受”等口碑。
到这里,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至境L7的赢面有多大?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至境L7有无可辩驳的产品价值差,在17-22万这个价格区间内,至境L7所提供的“C级豪华”产品价值是所有传统B级车竞品都给不了,这种“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巨大价值差异,将成为至境L7最坚实的护城河。
有一点比较少被人讨论,就是“至境L7的核心用户是谁”。
是保守派吗?不是,他们是坚定的燃油车拥护者,对新能源持怀疑态度,他们的首选依然是帕萨特、凯美瑞;
是激进派吗?也不是, 科技尝鲜者往往追求极致的智能化和颠覆性体验,他们的首选可能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
所以,中间派才是至境L7的核心用户。
这是市场上最庞大也最纠结的群体,他们的画像大概是这样的:人到中年,事业家庭稳定,有过燃油车使用经验,一方面信赖合资品牌多年积累的品质口碑和制造体系,担心新势力“不靠谱”,另一方面又被新能源车的低使用成本、平顺驾驶感受和先进智能体验吸引,觉得增购或者换购燃油车属于“49年入国军”。
至境L7刚好精准切入这部分人的需求。
“大别克”三个字+奥特能平台的背书,提供了传统燃油车级别的“安全感”;越级的豪华配置提供了远超同价位燃油车的“价值感”,满足了他们消费升级的渴望,又能够无痛享受新能源时代的红利,包括绿牌、低成本、静谧性和智能化,解决了“落伍”焦虑。
换句话来说, 至境L7很心机,它没有去硬碰硬地转化最顽固的“保守派”,也没有去和新势力争抢最狂热的“激进派”,它的目标是市场上基数最大、需求最明确、但此前选择最少的“中间派”,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几乎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这种精准的用户定位,是至境L7高胜率的策略保证。
我只能说,别克这盘棋下得很大,但也下得很稳。
江湖车评:
很大概率,至境L7会对B级车市场来一次价值重塑,虽然不知道杠杆效应有多少,但无论结果如何,它的出现本身就已经为处于“中年危机”的B级车市场注入了久违活力。
我觉得这就够了,说不定,以至境L7为起点的新时代就要来了。
来源:车界江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