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人造太阳全面开建!万亿能源革命,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12:22 1

摘要:别急着追高,先把话掰开揉碎。403秒高约束模,说人话就是:把1亿度的火球用磁场“捏”在手里,时间足够泡一桶方便面。

“403秒!

”——中科院合肥院子夜发的朋友圈,配图是EAST控制室一片手机灯光。

有人评论:这帮人把太阳按了暂停键,A股超导板块第二天直接涨停潮。

打板的人不一定懂等离子体,但都懂“世界纪录”四个字有多烧钱。

别急着追高,先把话掰开揉碎。403秒高约束模,说人话就是:把1亿度的火球用磁场“捏”在手里,时间足够泡一桶方便面。

上一个纪录是101秒,由韩国保持,再往前是法国WEST的22秒。

中国一口气把天花板抬了四倍,给下一步BEST攒够了数据,也顺手把全球聚变圈卷到缺氧。

卷的不止科学家。7月,高瓴砸了4.5亿给能量奇点,估值半年翻三倍;9月,中核跟英国Tokamak Energy签了对赌协议,谁先让第二代YBCO带材量产,谁就分海外电站40%的订单。

资本圈流传一句话:现在投聚变,相当于2010年押宁德,赌的是“三十年后人类不用烧煤”。

最开心的却是做材料的。

永鼎股份去年超导带材产能才200公里,今年直接干到500公里,良品率从65%提到82%,老板在业绩会上笑出声:“产一条赚一条,产两米够买一辆比亚迪。

”西部超导更狠,国家工程中心2.3亿专项到账,实验室灯火通明,研究生三班倒,因为ITER的钨铜偏滤器订单已经排到2027年,安泰科技出口同比翻两倍,车间门口拉货的大车司机说:“以前拉货看日历,现在看小时。

热闹背后也有冷数据。

高温超导带材每公里成本仍要80万,ITER总需求3万吨,按现价算够买两艘福建舰。

更尴尬的是,403秒用的是全超导托卡马克,如果换成未来电站必须的“氚包层”,时间直接砍半。

一句话:实验室可以浪漫,电站必须算账。

政策端已经替大家算过。

发改委6月路线图写得直白:2035年示范电站并网,电价目标0.5元/度,比沿海风电再低一毛。

为了这个目标,国内首支50亿“聚变星火”产业基金9月落地,上海电气搞出全球首个数字孪生平台,把反应堆1:1搬进云端,哪里磁场抖动0.1毫米,大屏立刻报警。

工程师调侃:“以前出问题拆机器,现在先给数字人开刀。

但别忘了,大洋对岸的SPARC计划2025年点火,用的正是麻省理工新研发的REBCO磁体,体积只有EAST三分之一,磁场强度却高20%。

如果让他们先实现净发电,中国十年辛苦可能变成“追赶者”。

一位合肥的夜班操作员私下说:“我们像跑马拉松,别人换跑鞋,我们换跑道,谁先到终点,得看接下来两年材料能不能再降30%成本。

二级市场把故事听成了“超导=印钞机”。

上周永鼎股份四天三板,龙虎榜清一色拉萨东环路,散户在股吧喊“目标价先看历史高点”。

可业内人提醒:带材降价速度赶不上股价涨速,一旦明年Q1招标价下调,最先杀估值的就是材料端。

有人算过,按ITER最新预算,超导带材目标价必须降到50万/公里,空间还有40%,谁先达标谁活,剩下的慢慢掉队。

所以,别光盯着“人造太阳”四个字热血。

真正的胜负手在车间里那台80米长的镀膜机,能不能把1厘米宽的YBCO带材做得更薄、更匀、更便宜。

资本只给十年窗口,谁把成本打到风电同价,谁就拥有下一个“宁德时代”的名字。

至于散户,记住一句话:聚变商业化不是百米冲刺,是跨栏长跑,栏架高度叫“成本”,摔一跤就是十年。

来源:爱吃大烧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