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展没人气?奇石协会互相追捧的戏码该戳破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2 14:02 1

摘要:逛过几次冷清的石展就会发现,有些展会看着“八方来贺”的热闹劲儿,实则全靠各地奇石协会互相搭台撑场面,里子早就空了。这种“自嗨式捧场”的戏码,把赏石圈搅得乌烟瘴气。

逛过几次冷清的石展就会发现,有些展会看着“八方来贺”的热闹劲儿,实则全靠各地奇石协会互相搭台撑场面,里子早就空了。这种“自嗨式捧场”的戏码,把赏石圈搅得乌烟瘴气。

最显眼的就是协会组团“刷人气”的套路。有些地方石展压根没几个人愿意来,主办方就提前给周边省市的奇石协会打电话“求支援”。协会会长一声令下,会员们就得扛着自家石头赶来凑数,哪怕展品是普通河滩石,也得硬着头皮摆上展柜。有石友吐槽,他去某县城石展帮忙撑场,整个展厅里一半是参展的协会成员,另一半是被拉来当“观众”的会员家属,真正的藏家屈指可数。开幕式上更是戏精附体,各地会长轮流上台致辞,张口“文化盛宴”闭口“行业盛会”,台下会员配合着鼓掌拍照,可散场后展柜前连驻足的人都没有,活脱脱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更恶心的是用“人情奖”换“捧场费”的利益交换。很多石展的奖项早就成了协会互相输送的“人情债”:你帮我撑场,我给你颁奖;这次我带会员来参展,下次你给我会员留个金奖名额。有业内人曝料,某石展的特等奖早就内定给了邻省协会会长的石头,那石头就是块普通戈壁石,连纹路都算不上清晰,却靠着“会长身份”戴上了“精品名石”的帽子。更讽刺的是,有些展会评奖时,评委连石头都没仔细看,就照着协会提交的名单盖章,金奖、银奖堆得像小山,可真正的好石头因为没人“打招呼”,反而被埋在角落无人问津。这些“获奖石头”转个头就被拿来抬价,动辄喊出几十万的高价,本质就是用奖项当“涨价门票”。

协会还抱团搞“小圈子垄断”,把普通石友排挤在外。老周玩长江石十年,加入本地协会后才发现,所谓的“抱团发展”根本是拉帮结派:会长只推生意伙伴的石头,哪怕是普通鹅卵石也能包装成“本地龙脉石”;交两万会费的“核心会员”能垄断好石源,交两百块的普通会员连品鉴会都进不去。在这类石展上,展位位置早就被协会瓜分干净,普通石友只能挤在角落,而协会成员的展位前再冷清,也会被自家会员围着“夸石头”,制造热销假象。有次某石展,外地协会组团垄断了一半展位,还放话“非协会成员的石头不准进主展厅”,气得不少散户直接撤展。

最坑的是这种“互相追捧”把市场彻底带歪了。新人以为展会越热闹、奖项越多,石头就越靠谱,殊不知这些都是协会搭的“戏台”。有藏家花3万买了块“金奖戈壁石”,后来才发现是染色的,找卖家维权,对方掏出盖着协会公章的获奖证书当挡箭牌,说“这么多协会都认可,你凭啥说假”。更糟的是,协会只顾着互相捧场,压根不管奇石真假和生态破坏——为了凑够展品,有人在阿拉善戈壁疯狂开采,植被被翻得底朝天,可协会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在展会上吹嘘“石源丰富”。

本来奇石协会该是帮着规范市场、传播文化的,结果成了冷清石展的“遮羞布”。互相追捧换来的虚假繁荣,骗得了一时人流,骗不了长久信任。等哪天藏家看透了这些戏码,再怎么搭台捧场,也救不了那些没真东西的石展。

来源:康桥50爱旅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