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AI培训市场迅速被点燃,各类课程层出不穷,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课程通常打着“低投入、高回报”、“副业赚钱”、“快速变现”的旗号,吸引着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群。
直播间里激情四溢的承诺,背后隐藏的却是精心设计的收割套路。
“学成后一个月不回本全部退还学费!”江苏一位网友交了4500元报名学习AI剪辑,结果不仅没赚到钱,甚至连AI工具都没见到,商家最后只肯退费500元。
在张家港,76岁的刘大爷被直播间“导师”的承诺所打动——每天稳定收入200元,结果转账2880元后,对方便杳无音讯。
随着DeepSeek等AI大模型火爆,这样的案例正越来越多。
近年来,AI培训市场迅速被点燃,各类课程层出不穷,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课程通常打着“低投入、高回报”、“副业赚钱”、“快速变现”的旗号,吸引着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群。
虚假宣传成为这些培训机构的常用手段。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最近查处的一起案例中,某科技公司打着“免费培训”的旗号吸引用户,直播过半却突然转向推销收费课程。
更令人气愤的是,所谓的“学员成功案例”全是伪造的,收益记录截图有的是PS的,有的是从网上搜来的。
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济南大学大四学生赵吉花费1280元报名DeepSeek培训课程后,发现“实际课程中老师教授的内容都非常基本,几乎都是互联网上公开的教程”。
同样,宝妈肖女士花了2980元报名“AI教你账号涨粉”课程后,感觉课程“教的都是最皮毛的东西,只是被包装得很高大上”。
退费难问题更是让消费者雪上加霜。不少消费者发现,当他们对课程质量提出异议时,培训机构往往以“课程已经上完”为由拒绝退款。有些机构甚至在合同中隐藏“退费违约、需要赔付大量违约金”等条款,让消费者退费无门。
面对琳琅满目的AI培训课程,如何辨别真伪?综合多位受害者的经历和监管部门的提示,这些“割韭菜”课程通常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过度承诺是这些课程最显著的特点。他们常常保证“学成后就能月入过万”、“三个月收入翻倍”、“快速变现”等。事实上,任何技能提升和收益获取都需要付出时间与努力,不存在轻松获利的“捷径”。
伪造成功案例是他们的另一大手段。在直播间或宣传材料中,你会看到大量“学员”通过课程学习获得高收益的案例,如“宝妈月入2万”、“大学生轻松赚钱”等。这些案例往往都是编造的,目的是制造从众心理。
制造焦虑是他们吸引目标受众的惯用伎俩。他们通常会宣扬“你不会用AI,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现在最火的就是DeepSeek,不学就落后了”等观点,利用人们害怕被时代抛弃的心理进行营销。
价格陷阱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一些课程看似价格低廉,但一旦报名后,就会不断被推销更昂贵的“进阶课程”。有的机构甚至先以免费课程吸引人,然后逐步引导用户支付高额费用。
缺乏透明度是这些机构的共同特征。当你询问讲师的具体资质和职业经历时,他们往往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课程内容也通常模糊不清,缺乏具体的大纲和教学目标。
面对可能存在的AI培训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专家和监管部门提出了以下建议:
谨慎选择课程是第一道防线。报名前务必检索培训机构的背景信息,查看是否有负面新闻或投诉记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提醒,人们面对新兴事物时容易产生“害怕错过心理”,但不应因此盲目报班。
证据留存至关重要。注意保存与课程报名相关的宣传资料、与客服的咨询沟通记录、交易时的付款记录等凭证,主动要求对方开具合同、发票等。这些证据在发生纠纷时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理性看待宣传案例与收益承诺。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八支队相关负责人强调,不要轻信商家宣传中展示的“学员高收益案例”,任何承诺高额回报的课程都需要警惕。
核实讲师资质和课程内容。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丁富尧建议,消费者在报名前应核查机构营业执照及相应资质,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承诺内容。对于声称与DeepSeek官方有关的课程,DeepSeek官方已明确表示除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选择正规学习渠道。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指出:“普通用户实际上不需要去购买所谓的教程去学习AI工具的基础使用方法,现在各大主流AI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与其交流。”消费者可选择在成熟的大模型AI应用平台学习免费课程,避免被“割韭菜”。
AI技术本身是革命性的工具,但学习它不一定需要花费巨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提醒,面对当下AI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一定要擦亮眼睛做好甄别。
真正有价值的学习往往建立在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基础上,而非依靠所谓的“速成秘籍”。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指出,年轻人需要养成数字思维,以数字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培养“快速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比粗浅地掌握一种技能更加重要。
当我们面对下一个炫目的AI培训广告时,不妨先冷静思考:这是真正的知识付费,还是利用焦虑的“割韭菜”游戏?掌握这一辨别能力,或许比学会任何AI技能都更加重要。
消费者如果确实出现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可拨打12315电话或通过12315平台进行投诉,还可向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甚至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诉求合理,可能获得价款三倍或更高倍数的赔偿。
来源:围炉笔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