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语言文字类书籍 “今不如昔”:时代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07:58 1

摘要:看古籍书、读古文,大家总会有今不如昔的感觉。觉得现在的书粗制滥造,作者、编辑水平也不行。稍微有点功底的读者,甚至觉得作者和编辑的水平还不如自己。现实确实如此,所以现在新出版的这类书绝大部分不读也罢。

文/杜辉

看古籍书、读古文,大家总会有今不如昔的感觉。觉得现在的书粗制滥造,作者、编辑水平也不行。稍微有点功底的读者,甚至觉得作者和编辑的水平还不如自己。现实确实如此,所以现在新出版的这类书绝大部分不读也罢。

现在这类书的编辑和作者总体水平确实相较以前有明显退步,且这种退步的趋势还将持续,不可逆。不过这种水平的退步是正常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以前的作者和编辑,从小就学习、接触古文、古籍、文言文,很多人就是在用这些东西开智启蒙的。这批人在成长、求学的过程中,有些还参与见证了白话文的普及和简化字的推广。所以,他们那代人的古文水平相较现在高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现在的作者、编辑,从小接受的就是简化字、白话文、普通话的教育。所学的古文知识都是从课本和老师那里生硬记下、学来的,缺少自然应用的语言环境,所以水平下降是正常,而且未来再下一代的作者和编辑的古文水平还会持续下降和退步,这个是时代发展不可逆的必然。

语言、文字这个事物的应用、学习、研究和发展是有大环境的背景和时代的因素。除了语言的应用和教育环境以外,社会环境也是极重要的因素。以前没网络,没什么太多有效的传媒工具,想获取信息就只有看书报刊,能看电视、听广播那物质生活水平就不是一般人了。在当时能较多阅读书报刊的已经是中上家庭的水平,没事研究个语言文字其实是一种乐趣和消遣。但现在不同了,媒体大爆发、信息过载,人从小到大的接触的事物太多了,所以自然对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东西研究、学习的有限。而且语言文字缺少了自然的应用环境,未来只会加速退步、消失,如满文等很多语言文字的消失也是因为如此,非人力可逆也。

如果要抬杠,那可以说虽然前人文字水平高,古文造诣深,但他们不会用互联网,没见过智能手机。所以在古籍和语言文字类图书上今不如昔是正常也是必然。但这类书还是有人想读的,那可以找些老版本的老书。没必要刻互联网时代对古文古籍刻舟求剑、吹毛求疵。真在这事上较真,就是太闲了,有这过剩的精力,去农村种种地,去工地搬搬砖不好嘛。

1. 《近代文论选(上下)》 作者:编撰 个人评分:8分 某瓣评分:无 阅读时间2014年 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书号:7-02-002856-X

竖排、左开、繁体字。一版是1959.9月,而第一次印刷是1999.1月,这其中的40年因何搁置?内容确实是中华文辞精粹,不过这种理论性的东西曲高和寡。

2. 《全遼文》 个人评分:8分 某瓣评分:9.3 阅读时间2015年 作者: 出版方:中华书局 1982年出版 书号:10018.477

权当历史趣闻看看也挺有意思。辽国的荒诞,高丽的悲催。那个王朝要向外扩张,都是优先征服、压榨高丽,地理位置的宿命。

3. 《中国成语大辞典》 个人评分:8分 某瓣评分:8. 阅读时间2023年 作者: 出版方: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出版 ISBN:978-7-5326-0028-9

可读性不错的文字普及读物。

来源:文化学堂天天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