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属国企光明集团旗下公司已接管上海绿捷公司的校园餐业务。而且部分学校已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在校订餐、自带餐食或回家用餐”。
今天是国庆节,也是国庆长假的第一天, 上海滩传来一个大消息、好消息!
据财新网今日下午报道,上海市属国企光明集团旗下公司已接管上海绿捷公司的校园餐业务。而且部分学校已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在校订餐、自带餐食或回家用餐”。
前文阅读:指虫为肠 !!!
目前光明集团正在统一协调旗下公司相关业务板块与绿捷公司进行对接,部分学校食堂的绿捷员工已经全部换成光明公司的了,但绿捷公司供应链和车队配送体系庞大,接手需要一定时间。
此前,绿捷公司多项资质证书被暂停,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1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项)、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项)和食品农产品认证(2项)等。
但也有人担忧,绿捷的资质只是被暂停,风波过后会不会满血复活,会不会换个“马甲”卷土重来,会不会到别的地方去祸害下一代?
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绿捷的背后,可是什么希望大佬呀!
要知道,此次出事之前,绿捷公司便屡遭投诉,早就有家长反映,孩子餐食里有未熟的西红柿、发绿的蛋羹、烂菜叶,有钢丝球碎屑、塑料片,大排硬得咬不动,学生普遍反映“吃不饱”“难以下咽”,剩饭率超过70%。
甚至有爆料指出,绿捷采购在过期食材上,可谓肆无忌惮、胆大包天。冷藏保质期3天的千叶豆腐、速冻油炸素鸡,它敢在生产一个多月后进货,“农家手工蛋饺”过期数月,也能被它端上学生餐桌。
有人打12315投诉,有人找学校反映,还有人联合起来要求更换供应商。
可奇怪的,任凭学生家长投诉不断,绿捷公司不仅安然无恙,反而逆势成长,一跃成为上海学校餐的“龙头老大”,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如果不是臭虾仁事件闹得沸反盈天,加上西贝助推,绿捷也不会轰然倒下。
但即便受到严肃查处,绿捷依然牛气哄哄,查处通报发出的当晚,他们发了一个“史上最傲慢的道歉信”。
全文只有50字,既没有事件说明,也没有反思过程,更没有具体的改进承诺,甚至连道歉两个字都不愿意显示在标题中,就差把“你奈我何”四个大字写到脸上。
绿捷的“声明”问世后,受到了舆论山呼海啸的批评,但一个星期过去了,截至本文发稿时,“声明”仍硬硬的还在。
极为讽刺的是,在绿捷的微信公众号上,“声明”的前一篇是关于该公司《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培训暨誓师大会的文章。
文中报道,全体经理在大区经理带领下宣誓:
我是绿捷人,在此我庄严宣誓:严守法规,压实责任;严控源头,规范操作;严管人员,强化保障;严格监督,确保安全。若有失职,愿担全责!
绿捷为何如此猖狂傲慢,是不是背后有靠山、保护伞,从而有恃无恐?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查一查。
仕道君注意到,光明集团成立于2006年,是沪上最大的农副食品提供商,拥有五家上市公司,上海市场80%的鲜奶、70%的蔬菜、60%的大米、50%的肉、30%的鸡蛋,都来这家现代都市产业集团。
作为一家靠谱的市属国企,光明集团本来就有专门的校园餐饮公司,并且构建了“从农场到校园”的全链条体系,食材能溯源、制作有标准,连中央厨房都是标准化管理。
其旗下的正阳定食公司已为上海嘉定、黄浦、徐汇、崇明等区的数十所幼儿园和小学提供校园餐,日供应能力近15万份;而另一家光明校餐公司成立于2021年,目前服务上海10所学校和29家幼儿园。
光明公司接管后,在静安、徐汇等区学校,将冷冻复炸食品改为现制热食,启动“明厨亮灶”直播,食材可追溯至光明自有农场。同时新增14元“自选餐”模式,荤素搭配性价比提升,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初步好评。
但家长们亦有新的担忧,诸如供应链未彻底更换,一家独大,成本不透明,等等。
接管仅是第一步,破除垄断与公开透明才是核心要义。
光明集团的介入,只是上海学生餐乱局的初步之策、应急之举,长期破局尚需机制改革,打破区域垄断,赋予家长实质监督权,公开成本核算,并将“透明化”从政策口号落实为厨房日常。
校园餐的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在校园领域的一个缩影。
校园餐绝非资本逐利的“肥肉”,而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与教育良心的标尺。
期盼大上海数十万的孩子们,自此都能吃上健康可口的饭菜!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来源:灰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