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聚会聚餐增多,加之秋季本就是多种传染病高发期,做好健康防护尤为重要。双节到来之际,提醒广大民众,假日期间应重点防范诺如病毒感染、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以及猴痘,尤其出境旅行时,需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聚会聚餐增多,加之秋季本就是多种传染病高发期,做好健康防护尤为重要。双节到来之际,提醒广大民众,假日期间应重点防范诺如病毒感染、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以及猴痘,尤其出境旅行时,需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途径包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或患者呕吐物、粪便。该病常见于秋冬季节,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典型症状为突然发作的恶心、呕吐(儿童较为常见)、剧烈腹泻(水样便,成人较多见)和腹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低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勤洗手:餐前、便后和外出后,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
2、注意食品安全:食物应彻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贝类等海鲜;不饮用生水,做到生熟分开;水果和蔬菜需彻底清洗。
3、避免接触患者: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餐具。处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应戴手套,并用含氯消毒剂覆盖清理。
蚊媒传染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蚊媒传染病是指通过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疾病流行区域相似,多见于东南亚、南亚、非洲、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一些南方省份也曾发生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它们均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但在临床表现上有所区别:登革热表现为突然高热(可达39~40℃)、严重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和关节剧痛,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倾向和休克;基孔肯雅热同样有突然高热,但关节疼痛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两者症状相似,极易混淆,需由医生确诊。
主要预防措施:
1、防蚊叮咬:前往流行地区,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并使用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
2、住宿选择:选择有纱门、纱窗的住所,睡眠时使用蚊帐。
3、避开蚊虫活动高峰: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时段,户外活动需特别防护。
4、清理积水:避免在花瓶、轮胎等容器周围停留,及时清除积水,杜绝蚊虫孳生。
猴痘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传染源包括猴痘患者及受感染的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动物等。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
主要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避免与有症状者(如皮疹、发热)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尤其是性接触。
2、个人物品专用: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餐具等个人物品。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酒精洗手液可有效杀灭病毒。
4、高风险人群:如有相关暴露风险或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点和
转发扩散!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选文章推荐
来源:大海热线